青岛海尔的净利润为什么那么低?

wai140553426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三家公司净利润率相差较大。这是公司的管理不同以及产品毛利率不同导致的综合结果。

以2017年三家公司的年报做个对比。

三家公司的管理上,从费利率可以体现出来。格力电器的费用率是最低的,青岛海尔的费用率是最高的。青岛海尔的费用率比格力电器高10个百分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青岛海尔的各项费用率明显高于另外两家公司,这说明海尔在管理上,与格力和美的的差距较大,费用控制不到位。青岛海尔与格力的毛利率相差不大,营业收入也相似,但是海尔的总费用比格力电器多了159亿元,因此海尔的净利润也比格力低159亿元。


西格玛的化学


首先纠正一点,青岛海尔和格力电器的毛利率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以2016年两家公司公布的年报为例,青岛海尔的毛利率为31%,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37%,对于营业收入千亿级的企业来说,6%的毛利率差距,本身就会导致两家公司的毛利相差60亿以上。

为什么两家公司的毛利率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还是产品以及品牌的差异。格力的主打产品是空调,且其空调产品占公司的绝对主导,在整个空调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所以,无论是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还是其原材料的采购等方面,都有绝对优势。

而海尔电器是以冰箱为主,空调等产品兼而有之,没有格力电器的集中采购等优势。

研究完毛利率,我们再来看看影响最终净利率的三项费用等因素。

青岛海尔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13亿、83.8亿和7.21亿,格力电器与之相对应的分别为165亿、54.9亿和-48.5亿。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三项费用的控制上,格力电器要远远优于青岛海尔。可能是格力电器在销售模式上以及管理成本的控制上,要比青岛海尔做得好。从财务费用上来看,格力电器不仅不需要向外部借贷而支付利息费用,甚至可以通过钱生钱给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

是不是与格力电器相比,青岛海尔全然没有优势呢?也不尽然!比如,在投资方面青岛海尔就比格力电器做得要好。

2016年,格力电器在投资方面亏了22亿,而青岛海尔投资收益则超过了16亿元。


斑马消费


龙头都排名第一,海尔不是全部家电都是龙头,2016年海尔电器在国内的零售额保持第一,空调零售份额为10.09%,位居第三



格力空调是空调龙头,“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

证券投资界有句话“重点不是准确地解释历史,而是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也就是说不要对历史股价、估值等指标过分关注,但是既然您问这么个问题,我就从三个方面解回答您。




第一,格力的电器财务指标远远高于青岛海尔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对比突出的表现出股东的投入产出比上,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总股有着惊人地一致,评价有60-61亿元之间,在2016年格力电器净利润154+亿元,青岛海尔2016年净利润仅50+亿元,也就是说两家公司的股东投入了相同数量资本金,可是前者利润高出后者的三倍,可以反映出每股收益指标上,前者是2.56元, 后者才0.83元。

从这些方面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格力电器总市值2000+亿,青岛海尔总市值只有800+亿,所有明显就高出了

第二,格力电器股远优高于青岛交通海尔。格力电器2016年每股现金分红的1.8元,以2017年6月30日41.17收盘价算,股息率4.37%,超过目前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2016年青岛拟现金分红每股0.248元,以2017年6月30日15.05元收盘价计算,股息率1.6%.。



第三,青岛海尔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度不清晰,让部分的机构投资者有着疑虑。青岛海尔年报一披露,青岛海尔实际控制人为海尔集团公司,而 “海尔集团公司企业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年报对集体所有制性质、种类等未作进一步的说明,让人没法区分是村集体,还是城市集体,还是创始人个人集体,查看工商系统登记信息,海尔集团公司出资人信息为空白。但可以肯定的是海尔集团公司出资信息虽然不清晰,海尔集团公司被某人等青岛海尔几个大佬所掌控支配,事态的真相就是这些。


纯度派


这和海尔的品牌建设、全球化布局有莫大的关联。


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全球化布局,都是需要大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投入,而财力投入是要算到支出一项的,支出高了肯定影响净利润。这些投入是长期、持续性的,但一旦完成全球化布局,势必会改写全球家电格局。说句到家的话,到时候中国的这些竞争对手人家还未必会放到眼里呢。


海尔、美的、格力,这三家就是中国目前的三大家电龙头企业。从市值上看,海尔、美的相当,格力稍逊一筹。从产品线的丰富程度来看,海尔覆盖全系工业、家用产品线,美的覆盖大多数家用产品线、格力连白电三大件都没凑齐(格力没冰箱,晶弘是被格力收购的)。所以严格意义来讲,格力是应该排在第二梯队的。


海尔是国内最早注重品牌建设的家电企业,二十几年前就知道制作动画片来向用户灌输品牌概念,这种方式可谓是非常超前的。同时海尔也是第一批走出去的家电企业,经过多年不懈的海外创牌,现在在欧洲等国外高端家电市场,海尔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目前海尔在家电领域取得了6大全球化成果:全球市场影响力第一、5大权威国际榜单均排榜首、自有品牌布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渠道建设最多、用户影响力全球第一、品牌集群全球第一。

大家来看这个图,截止上个月月底,海尔在欧洲的品牌影响力是独领风骚的,另外两家加起来才5%。


所以说,净利润低是受综合原因影响,只能说明海尔的领导层格局够高,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已。


真人块大


海尔现在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技术不能领先,服务更是混乱,售服随意开价,而且票据不是票据,任意一张纸条


风起223305853


长期关注家电领域,对家电行业投资比较了解,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作为中国白电三剑客,美的、海尔和格力算是中国最知名的三大家电品牌了。但虽同为家电企业,三家的业务构成却有着明显的不同。董明珠带领的格力主要以空调业务为主,这两年即便也开始进攻汽车领域和手机市场,但格力当前及未来还将是一家靠空调业务生存和发展的专业型企业。方洪波带领的美的主攻方向一直是小家电,因小家电易损耗等特点,美的的电磁炉、电饭煲、榨汁机等都是盈利重点。而拥有30多年历史的海尔因为全球化成绩最好,产业分布要更为多元化一些。产业分布多元,需要进行研发投资的地方也就更多,对研发投入大,短期内对利润率也难免会有一定的影响。好在海尔的研发成果喜人,研发出的高性能产品销量一直非常可观,前段时间欧睿国际最新数据出炉,海尔已经连续9年全球白电销量第一,冰箱、洗衣机、冷柜、酒柜四大品类在全球范围内品牌份额也都是第一。长期销量好未来上升空间才会更大,海尔这样的销量水平还是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

其实,青岛海尔在很多评级系统中都被归为价值股,算是成长性、稳定性和预测性都不错的公司,而这更得益于海尔海外自主品牌影响力的领先。根据谷歌数据显示,海尔海外品牌影响力居首位。海尔一开始便坚持“自主创牌”,“海尔”品牌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青岛海尔三季度报数据显示,海外收入高达507亿元,占据青岛海尔全球总营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尔家电业务全球收入近100%来源于自有品牌。与海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不同,格力走的是一条专业化出海之路,主要优势在空调,倘若格力空调出现某种问题,对品牌将是致命打击。而美的的全球化之路走的是海外并购之路,先后收购日本东芝以及德国库卡,通过海外并购减少了美的对小家电业务的依赖,短期来看也是走向全球企业的一条捷径,美中不足的是“美的”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仍然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小家电市场因为损耗比大家电的快,看似前景广阔,但家电行业还是需要技术支撑才能越走越远,美的还是应该着眼未来,不能只图一时利润空间大,而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研发和打造品牌上。

此外,企业基于发展战略的不同阶段,投入产出比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打造自主品牌的海尔一直更加注重长远竞争力的打造,比如在2007年海尔就在国内率先发布高端品牌,抢占高端先机。同时,在向高端品牌升级的竞争中,青岛海尔的卡萨帝品牌表现亮眼。2017年前三季度卡萨帝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控氧冰箱、双子云滚筒洗衣机、云鼎空调等产品品质与设计引领行业,卡萨帝冰箱单价是行业的2.7倍,滚筒洗衣机单价是行业的2.1倍,卡萨帝在中国高端家电品牌中已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成果背后离不开海尔多年的投入,同时在消费升级以及智能转型下的中高端产品渐成市场主流的当下,卡萨帝的发展也将为海尔盈利能力长期稳中有升提供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即使很多券商和研究人士,都喜欢拿青岛海尔、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三家白电企业的净利润进行比较并引导价值投资,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行为。因为单纯看一时的净利润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简单将三家企业净利润对比,反而会误导价值投资。


佼佼容颜


海尔的信息化程度低,至少售后这块很低。

去年8月份很高兴的买了一台海尔的洗衣机,毕竟已经做了这么久了。用起来的确不错。但是上周洗衣服时忽然就漏水了。我是滚筒的,等水排位一看下面的橡胶圈缺了个口子。

然后就报修了,报修时还要自己填产品序列号,还要自己上传发票。已经习惯买手机时自动记录手机序列号了。忽然发现海尔还是落后了。

然后就等师傅来修吧!然后就一条说报修成功的短信,然后也没有短信说明一下后续进展。全程通过电话,但是电话打完,很快就忘记哪个是服务电话了。然后来了直接说下面开口是因为我把衣服压在了橡圈上了,直接这个配件不保修要自费。我就纳闷了我在泰国用了三年滚筒,也压过衣服,人家的就不坏橡圈,就海尔的特别脆弱。

从整个售后流程体验有几点:

海尔的信息化还很落后,整个公司存在很多信息孤岛,行政效率不高。

合作的售后有点像野路子出来的维修师傅,感觉缺少一种现在大企业那种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态度。我认为利润低除了实业不好做之外,还有海尔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没有跟上,有点老态龙钟的感觉。当然从产品来看还是很先进的,但是从售后管理看,明显还是没跟上。


heipi雪人


海尔近两年坐稳家电老大位置以后,就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就在于全球化,了解海尔的人应该都知道,海尔近两年在海外的动作很大,收购GE和斐雪派克这些国外知名品牌,在世界各地建研发中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发产品等,也就是说海尔现在在实行一个布局世界的战略,那自然投入也会很大,就像我们想要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发展,就必须现在给他打好基础增加投入是一样的。而且海尔真的很重视研发这块,海尔的十大研发中心有8个是在海外的,这都是钱支撑的。再看美的,技术都是用的copy的,人家辛苦研究出什么了,它拿来稍微改改就敢用,投入少成本低,说的难听点,这个小偷有什么区别了。我觉得评价一个企业只从眼前,只向钱看是不是有点过于肤浅了?


万里长江中华情


作为全球化最早的国产家电企业,不同于格力和美的,海尔已经从国际化扩张迈向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新阶段。简单点说,海尔已经不只是简单追求产品和市场的国际化销售,而是更加追求海外市场的新增长点。海尔这几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巨大,力求借助在全球各地收购的企业技术、品牌,以及人才团队等,真正建立面向全球不同主流国家的商业布局,所以短期看净利润不高。但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尤其是对技术研发、产品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家电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在未来还是要靠新产品和研发技术说话。一时的挣快钱并不等于有钱,一时的净利润高也可能只是企业现阶段没有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开销比较少而已。但个人以为企业还是应该着眼于未来的长久发展,毕竟所有企业都是要靠“产品研发”这个真功夫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研发技术的企业一切都只能是泡沫和幻影!


乖乖1小兔子


我是跟踪海尔的长期投资者,关注海尔已经数年,我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少数股权的影响:海尔电器是青岛海尔的控股子公司,2016年净利润27.86元;2016年,青岛海尔持有大约44%的权益,海尔电器超过半数的利润不能在青岛海尔的归母净利润。

其次,业务结构的不同。格力几乎100%空调业务;美的接近一半的业务来自于空调;海尔的产品分布较两家多元化一些,其中渠道综合服务业务收入占比16%,此块业务利润低于家电业务,对业务利润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单一产品的规模效应度盈利能有也有影响。

第二,企业基于发展战略在不同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存在差异,海尔长期投入正在逐步展现效果。基于10多年的跟踪经验来看,海尔更加注重长远的竞争力打造,比如1998年就开始在海外做自有品牌、2007年打造高端品牌卡萨帝。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有些不合时宜、费时费力,但是做成之后是护城河很深、收益巨大的战略性项目。比如在海外,通过自有发展和并购,2017年海尔在美国市场份额第二、澳新第一等等,2017年三季报披露,公司在欧洲、印度市场的增长都在30%、40%以上;海外业务基本都是100%自有品牌。高端品牌卡萨帝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高端品牌,2017年前三季度增长超过40%,这些业务的发展都将为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提升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