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血唤春归——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作者 闫国栋

杜鹃啼血唤春归——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作者 闫国栋

杜鹃啼血唤春归

——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

作者 闫国栋

“因为曾经年轻过,我愿为年轻人歌唱”。年过五旬的袁富民,在生命几经风雨、几经秋霜,而今“已无奈地错过了花期”后,顿然了悟,从从容容,坦坦荡荡,带着杜鹃啼血般的真诚,不知疲倦地唱着关于生命、关于黄土地、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滚烫的歌声”。一年之内,有了《纯情的思恋》(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读《纯情的思恋》,你仿佛在阅历一场生命历程,跋涉于情感的沧桑世界里,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愫使你萦系于平凡世界里一掬黄土、一株苍松、一抹红云,从而执着于或平淡寂寥、或曲折坎坷、或热烈辉煌的人生,执着于如梦一般的青春念想。

杜鹃啼血唤春归——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作者 闫国栋

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生长/不曾枯萎/也不健旺/而今已无奈地/错过了花期/生命还蓬勃着/壮丽的梦想。

面对生命无常,青春易逝的窘迫和无奈,袁富民慨然大度,自信满怀。“可能是上了几回战场,他回首往事,面前展现的竟是一片美丽”(李沙玲语)。他以饱蘸感情的笔墨,竭力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个生命轨迹是逆向的,点点滴滴渗着对生命的忧患意识。面对生活中浅浅深深的遗憾,袁富民是豁达的。他的豁达不同庄周、陶潜的回归自然。而是执着于对生命本身意义的探索和追求。从《走向命运》到《黄土情深》,再到《心灵的颤音》、《纯情的思恋》,作者的步履越来越轻盈。他力图摆脱历史留给中国文人的沉重的道德负荷与困惑,走出厚重如黄土地一样的精神樊篱。使干瘪苦涩的生命重新芬芳,得以再生与延续,轻轻松松、潇潇洒洒,如同徜徉沙滩捡拾贝壳的青春少男,怀着美丽的憧想,营造心灵的偶像。

杜鹃啼血唤春归——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作者 闫国栋

然而,作者毕竟不再年轻。回首往事,他不免有几分怆然感,这种怆然感却正增加了其作品的厚度与力度。当作者将缀满秋霜的脚步踏入青春园地的时候,没有了浮躁与肤浅、空洞与苍白。那涌动于胸中的感情潮汐有了理性的约束,沉稳而有力,从而有着动人心魄的魅力。

一位哲人说过,对于生命和存在的神秘感,是现代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领悟,没有神秘感的人,虽生犹死。袁富民并不执意去诠释生命及存在的密码,他生于黄土地,喝着黄土地母腹的漠河水长大,那似断似流永不枯竭的漠河水给了他生命的昭示。在衰老迫近的时候他并不哀怨秋风的无情,而是矻矻追求精神生命的永恒和青春的永驻。揣着一颗圣洁的童心,以达知“天命”者的自觉,声声啼促着那红遍于山川旷野的鲜活的生命之花。

杜鹃啼血唤春归——读袁富民《纯情的思恋》,作者 闫国栋

作者简介:闫国栋 曾任《乾县志》编辑;有散文、小说作品收录入各种专著中,发表于国家级及省市报刊。现供职西安某机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