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啼血喚春歸——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作者 閆國棟

杜鵑啼血喚春歸——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作者 閆國棟

杜鵑啼血喚春歸

——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

作者 閆國棟

“因為曾經年輕過,我願為年輕人歌唱”。年過五旬的袁富民,在生命幾經風雨、幾經秋霜,而今“已無奈地錯過了花期”後,頓然了悟,從從容容,坦坦蕩蕩,帶著杜鵑啼血般的真誠,不知疲倦地唱著關於生命、關於黃土地、關於青春和愛情的“滾燙的歌聲”。一年之內,有了《純情的思戀》(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

讀《純情的思戀》,你彷彿在閱歷一場生命歷程,跋涉於情感的滄桑世界裡,那濃得化不開的情愫使你縈繫於平凡世界裡一掬黃土、一株蒼松、一抹紅雲,從而執著於或平淡寂寥、或曲折坎坷、或熱烈輝煌的人生,執著於如夢一般的青春念想。

杜鵑啼血喚春歸——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作者 閆國棟

在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生長/不曾枯萎/也不健旺/而今已無奈地/錯過了花期/生命還蓬勃著/壯麗的夢想。

面對生命無常,青春易逝的窘迫和無奈,袁富民慨然大度,自信滿懷。“可能是上了幾回戰場,他回首往事,面前展現的竟是一片美麗”(李沙玲語)。他以飽蘸感情的筆墨,竭力給我們描繪出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這個生命軌跡是逆向的,點點滴滴滲著對生命的憂患意識。面對生活中淺淺深深的遺憾,袁富民是豁達的。他的豁達不同莊周、陶潛的迴歸自然。而是執著於對生命本身意義的探索和追求。從《走向命運》到《黃土情深》,再到《心靈的顫音》、《純情的思戀》,作者的步履越來越輕盈。他力圖擺脫歷史留給中國文人的沉重的道德負荷與困惑,走出厚重如黃土地一樣的精神樊籬。使乾癟苦澀的生命重新芬芳,得以再生與延續,輕輕鬆鬆、瀟瀟灑灑,如同徜徉沙灘撿拾貝殼的青春少男,懷著美麗的憧想,營造心靈的偶像。

杜鵑啼血喚春歸——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作者 閆國棟

然而,作者畢竟不再年輕。回首往事,他不免有幾分愴然感,這種愴然感卻正增加了其作品的厚度與力度。當作者將綴滿秋霜的腳步踏入青春園地的時候,沒有了浮躁與膚淺、空洞與蒼白。那湧動於胸中的感情潮汐有了理性的約束,沉穩而有力,從而有著動人心魄的魅力。

一位哲人說過,對於生命和存在的神秘感,是現代人最可寶貴的精神領悟,沒有神秘感的人,雖生猶死。袁富民並不執意去詮釋生命及存在的密碼,他生於黃土地,喝著黃土地母腹的漠河水長大,那似斷似流永不枯竭的漠河水給了他生命的昭示。在衰老迫近的時候他並不哀怨秋風的無情,而是矻矻追求精神生命的永恆和青春的永駐。揣著一顆聖潔的童心,以達知“天命”者的自覺,聲聲啼促著那紅遍於山川曠野的鮮活的生命之花。

杜鵑啼血喚春歸——讀袁富民《純情的思戀》,作者 閆國棟

作者簡介:閆國棟 曾任《乾縣誌》編輯;有散文、小說作品收錄入各種專著中,發表於國家級及省市報刊。現供職西安某機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