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鋼結構在武漢鋼結構工程中的發展現狀

預應力鋼結構在武漢鋼結構工程中的發展現狀

武漢長江大橋

在武漢預應力鋼結構的發展已有50多年的經驗,從當時蘇聯的幫助下建設了我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我國對這門學科最初的瞭解勝少、冷淡到一直到今天的各種鋼結構建築應用的青睞,並且飛速發展和壯大,受國內外建築界重視和關注,而且武漢的鋼結構橋樑技術已經處在世界領先位置,建造了世界上數量為數很多而且高難度技術的鋼結構橋樑。武漢近年興建的大型預應力鋼結構工程大橋已近9座,其技術水平與工程規模都在國際先進水之上。由於預應力鋼結構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研究和應用已經從實腹梁、桁架等領域擴展到剛架、塔桅結構、大跨空間結構、懸索結構、橋樑、高層鋼構建築、船舶起重設備、電信塔、山區電塔、等多方面領域。

武漢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摸索,對預應力鋼結構的研究已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隨著武漢的智慧城市改造和眾多新興空間結構的湧現,預應力鋼結構工程已從初始的探索和試驗階段發展成為了當代先進工程技術水平的一種標誌,給鋼構工程帶來了嶄新的面貌。預應力鋼結構的理論研究與工程結構學科的研究同步發展,從最開始的結構靜定性能直到深入動態與抗震,再從彈性強度理論擴展到了鋼材塑性、鋼材疲勞及鋼材的穩定,從平面結構延伸到空間體系,從設計、計算到經濟學、可靠度及優化成型理論,又伴隨著新建了一批又一批的預應力鋼結構工程,如武漢洪山體育館雙向度張弦網格結構,江夏區花山體育中心新館張弦立體桁架結構,武漢國際網球中心的弦支穹頂結構等,都將為以後的預應力鋼結構工程提供豐富的借鑑意義。

預應力鋼結構是一種新興起的工程技術。簡單說就是在鋼結構的承重結構系統中引入預應力,能夠改善結構的承重特性和穩定性,從而增大結構的剛度,減輕結構的自重,降低用鋼量,進而降低成本,還可以創造出新的結構體系和優美的建築造型。

武漢通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創新,把現代預應力鋼結構可大致歸納為如下幾種類型:

1、預應力基本構件

預應力拉桿、壓桿和實腹梁等。

2、預應力平面結構

預應力桁架、拱架、框架、吊掛結構等。

3、預應力空間結構

預應力立體桁架、網架、網殼、玻璃幕牆結構、索膜結構等。

武漢的預應力鋼結構標準體系在我國乃至世界上已處於領先地位。與前蘇聯援建長江大橋時期相比,可以說武漢鋼結構工程在各方面都有本質的飛躍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