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鄙视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12年《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文章里,其中一个小标题是“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网红词依然有着极高的使用率和无边界的使用范围,几乎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可以视为年轻人对社会成年人的鄙视;

坐北京地铁6号线、7号线、10号线、14号线的高级白领鄙视坐4号线和5号线的低端上班族;

看《最强大脑》的鄙视看《跑男》的智商低;

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素质低;看日韩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素质更低;

穿Topshop的鄙视穿ZARA、H&M的品位差;穿ZARA、H&M的鄙视穿Verym oda、Only的品位更差......

毫无例外,咖啡圈也是有“鄙视链”的

鄙视链1:咖啡类型:精品>星巴克>胶囊>罐装>速溶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在这条鄙视链顶端的是精品咖啡,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努森女士提出,作为B.C. Ireland 公司在旧金山的咖啡采购员,她对于行业内忽视咖啡生豆质量的现状非常不满,因此提出了精品咖啡的概念,倡导行业质量提高。此后,这一术语用来形容那些生长在特殊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味道特点的咖啡豆。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由于精品咖啡豆对生长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土壤、海拔、气候条件等缺一不可,因此其“优越感”自然而然的就体现出来了。对于咖啡行业来说,这是对品质的追求与优化,也是对产地与咖农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咖啡消费者来说,追求风味更出众,口感更丰富的精品咖啡理所当然是助力咖啡行业发展的。

当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运动从美国迅速发展,衍生出很多独立个性化的精品咖啡小店之前,星巴克是绝大多数人对咖啡高品质的追求,而如今,它也沦为了鄙视链的第二层。

为了夺回鄙视链顶端的位置,星巴克也开始多方努力。2014年,星巴克“臻选”系列正式亮相中国大陆。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现如今,星巴克又出现了另一个新锐对手瑞幸咖啡,提倡“无限场景”的瑞幸既有覆盖星巴克“第三空间”的传统经营模式,又有星巴克没有的咖啡外卖服务,从品质、价格、场景、外卖等各方面,全面升级和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咖啡新销售经营模式对传统实体店经营模式的鄙视链。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无论是胶囊咖啡、罐装咖啡还是速溶咖啡,每一层都在不断进化与发展,都不断有该领域内的优质产品出现。

鄙视链2:冲煮方式:手冲>虹吸壶>爱乐压>全自动咖啡机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手冲是目前所有咖啡冲泡方式中,被从业者誉为最专业、最流行且最具有仪式感的一种。不仅因为它所冲煮方式最能体现出咖啡豆的最佳口感和丰富的风味。也因为它也明显区别于第二波快节奏的意式咖啡文化,手冲整个流程都是“代表慢下来的生活文化,追求精致”。

同时,手冲对水质、水温、咖啡豆品质、咖啡豆研磨、滤纸、手冲壶、冲泡技术、冲泡时间等等各个细节都有严格要求,也是成为咖啡大师的必经之路,其鄙视链顶端的地位毋庸置疑。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咖啡消费群体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群体,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咖啡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感兴趣,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喝出不同冲煮下咖啡的区别所在。

另一方面,拥有一套完整且专业的咖啡设备,其资金成本投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装备,又是一个时间精力投入的过程。

因此,在普通人家,家用全自动咖啡机反而是最简单、最便捷、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鄙视链3:咖啡饮品:冷萃>意式浓缩>美式>拿铁>其他花式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随着冷萃咖啡的走红,让它一跃站上了这一环咖啡鄙视链的顶端。也许很多人依然无法区分冷萃与冰美式的区别。冰美式即在热咖啡中加入冰块使其急速降温,其口味最终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苦涩味。而冷萃咖啡则完全不用热水,其制作起来耗时间、耗成本,喝起来却比正常热水煮后再冷却的咖啡少了2/3的酸度,口感更好且更顺滑。

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咖啡圈也不能幸免……

从萃取程度与品质上来说,冷萃或许拥有蔑视其他咖啡的资格。此外,越来越注重产地与风味的单品咖啡也已渐渐出现傲视群雄之势,加奶、加糖、加巧克力、加任何元素可能会影响咖啡风味的喝法,统统成为了精品咖啡爱好者被鄙视的对象。

有反驳者说,人生已经那么苦,为什么还要喝苦的?我就喜欢喝甜的,人生需要糖分。那你就继续喝拿铁,花式。

说到底,咖啡也不过是一种饮料,服务于每个人独特的味蕾需求,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没有谁比谁高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