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用軟體叫快車,司機的這種行爲,乘客可以提起訴訟獲賠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早已習慣了在衣食住行上都依賴網絡,尤其是在打車這方面。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有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比如前一陣的“滴滴順風車命案”。除了人身的安全這塊,其實還有很多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侵權行為也在發生。今天,我們就講一個較為常見的侵權行為。

典型案例:用軟件叫快車,司機的這種行為,乘客可以提起訴訟獲賠

施某快鬱悶死了,好好的一趟出行竟然鬧得這不不愉快。原來,前段時間,施某和親友一行五人準備外出旅遊。出發前,他們在嘟嘟打車平臺上預約快車服務,要求司機於當天下午5點30分到杭州大廈送他們去蕭山機場。快車司機約5分鐘後接單,並聯系施女士表示馬上到達,讓他們等一會兒;後來又以堵車為由,要求變更上車地點,導致施女士遲誤到達機場,被迫改簽,造成經濟損失5781元。

典型案例:用軟件叫快車,司機的這種行為,乘客可以提起訴訟獲賠

旅行回來後,施某等人多次給那個司機打電話,但一直都聯繫不上人,後來在嘟嘟打車平臺的要求下,司機與施某等人聯繫。司機承認存在過錯,但不同意賠償,而沒了耐性的施某等人便去找律師,把司機和小桔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

在庭審之初,施某提交了其與司機的電話錄音。庭審辯論過程中,嘟嘟打車所屬的小桔公司方面認為其只是提供平臺,主要責任在乘客和司機。律師大大則指出小桔公司收取服務費,應當和司機一起承擔責任。經過長達2小時的庭審,各方同意調解。

典型案例:用軟件叫快車,司機的這種行為,乘客可以提起訴訟獲賠

最終,嘟嘟打車所屬的小桔公司和司機分別補償乘客施某等人共計5500元。

典型案例:用軟件叫快車,司機的這種行為,乘客可以提起訴訟獲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