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6月9日,路过杜陵的时候,我操作大疆精灵3无人机,对这里的墓冢进行了航拍。首先,我在墓冢下方,正南侧的空地上,让无人机直线上升,拍摄了这里矗立的众多石碑;随后,我登上封土,在这里再一次放飞无人机,先向东拍摄了王皇后陵。接下来,直线返回,环绕墓冢一圈。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从西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游览圣地,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登高览胜,俯瞰长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此地后,留下一首著名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如今,从空中看杜陵,一片绿海,郁郁葱葱。高大的墓冢,好像一座孤岛,矗立在密林之中。向北眺望,曾经的曲江,已经高楼林立;向东望去,巍峨的白鹿原上,汉文帝长眠于此;向南望去,连绵起伏的秦岭,清晰可见,气势磅礴。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经过考古勘探,杜陵占地约120亩,陵园平面呈方形,四周环绕夯土围墙,每边垣墙长约430米,墙基宽约10米。四面的垣墙上,正中各辟一门,门址宽约85米。

封土位于陵园正中,夯土堆积,呈覆斗状,底边长约175米,顶边长约50米,现存高约29米。封土的四面,正中各有一条斜坡墓道,正对着陵园围墙的四门。在封土周围,还发现了寝殿、便殿、陵庙等礼制建筑的遗址。

在封土的南侧,竖立着一通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旁边还有几方碑碣,均为历代祭祀所立。如今,它们被围栏环绕,受到妥善地保护,形成一座小广场,乃杜陵的重要标志性景观。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杜陵是汉宣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墓,两座覆斗形的墓冢,一大一小,东西相望。在王皇后陵的东侧,还分布着六十多座墓冢,它们都是杜陵的陪葬墓,共同构成一座宏大的西汉皇家陵园。

航拍杜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发生“巫蛊之祸”,刘询尚在襁褓,便被牵连下狱,后来被祖母史家收养。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废,霍光等大臣将刘询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同年七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刘询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所以他对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

因此,他在位时,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当时的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史称“宣帝中兴”。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刘询因病死于未央宫,谥号孝宣,庙号中宗,葬于杜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