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筆者在商業地產營銷策劃領域混搭10餘年,學到了大量的經驗,近日想到做自媒體了,出於兩個目的,第一是對行業的總結;第二是處在創業期,願與朋友分享經驗,共同成長。這是本自媒體發表的第一篇文章,與讀者一起探討,歡迎西紅柿、雞蛋和菜葉子,喜歡就來訂閱交流吧!

大家處在創業期或想做點什麼事情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就談談看似高效,實則阻礙工作的一些坑,讓大家儘量少犯些錯誤,少花錢。

日常工作中我們的部門經理或主管總喜歡說 “工作量化”,讓你把任務分解到每天,典型的例子“今天要跑5個客戶,打50個電話,簽約2個客戶……”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由此可知,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量化,指的是目標或任務具體明確,可以清晰度量。根據不同情況,表現為數量多少,具體的統計數字,範圍衡量,時間長度等等。例如,一千五百件貨,三十萬支出,六個小時……

從定義中發現,工作量化強調的是數據。

看似計劃清晰、目標明確、數據完整,但是今天我得唱唱反調,有時這種思維並不可取。

從我經歷過的項目說說吧。

筆者所在的公司是服務於商業地產,以策劃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和旅遊地產為主體的項目,而筆者所在部門叫市場策劃部,和另一個部門叫招商部,平時多與該部門合作聯合辦公,和招商部的經理哥們相稱呼,經常聽到他們發的牢騷。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每次規劃一個項目的時候,甲方或者對接的總負責人對招商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工作量化”。具體表現再第一個月必須招到8家商戶,要佔總比的30%,第二個月招到15家商戶,佔總比的70%,第三個月將商招滿,第四個月開業……

似乎他們不這麼說,就沒有安全感一樣,但事實是,這種“工作量化”(看似清晰的工作任務)從來就沒有一次實現過。為何?後來與招商部的哥們探討和自己所感,我們總結了如下幾條來說明工作量化的危害性。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1、“工作量化”方式會忽視核心問題。

如果按照數據指導工作,以此來進行工作考核,必然會使企業會陷入形式化主義,最終會為了達成數據而追逐數據,進而忽視核心問題。

一個商業體規劃,得要有大局觀,其中包含的租戶類型就得包含“品牌引領型,人流貢獻型,租金貢獻型,綜合功能型,面積消化型,配套功能型”就是形成的商業閉環,如同真氣在體內運行的周天,可以想象如果只追求利潤,走火入魔是遲早的事情。

我們做出來的公眾號文章,公司非要用“閱讀量”這一數據考核我們,月底完不成扣工資咋辦?花錢請水軍,分分鐘的事情。

再舉一例,我們在玩扮演類遊戲,當需要組隊的時候。如果碰見經驗不豐富的隊長,要求血牛(專門用於抗擊打,吸引敵方火力的角色)的血量必須達到某某數值,而忽視其防禦、抗性等能力,後果就是造成角色虛胖。

2、“工作量化”方式使工作缺乏彈性。

招商部門這個部門很是特殊,它不像銷售部門那樣,可以通過增大流量的方式達成客戶成交數。但是招商租戶是恆定的,市場上的租戶就那麼多,能賺錢的租戶都是聰明人,新進的商業地產項目又不斷增多,形成了買方市場,租戶憑什麼選擇你?

用拉鋸戰、陣地戰來形容這種談判毫不誇張。別說你資源多、人脈廣,牽扯到錢的問題,誰都要三思而行,可想而知變數會有多少了。

如果用單位時間招到多少租戶的方式,造成的後果,輕則是租金降低、租戶質量不達標;重則變成填空子,而不是商業策劃,這就是戰略的範疇了。

短期內看起來健康,其實已將病毒種入骨髓,待症狀顯現時以病入膏肓。

3、“工作量化”的危害還有很多,以上兩條是危害最大的,其他就不在再列舉,抓住問題重點即可,要不然此文就成以收集 “量化工作”危害的“量化工作”了。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重大問題已經發現,豈能束之高閣。說說解決方案!

一、“工作量化”是很好的東西,但不是什麼計劃都能套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計劃的制定者一定要了解市場,接地氣,不然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二、縱觀全局,找出核心問題。個人認為的核心問題是:自身的定位,在保證基礎利潤前提下,儘可能完成自身的閉環系統、建設護城河,什麼市場都想做最終會拖垮企業,關鍵要有斷臂的認知概念。


各位看官,有什麼好想法,發表在評論,我和大家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