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笔者在商业地产营销策划领域混搭10余年,学到了大量的经验,近日想到做自媒体了,出于两个目的,第一是对行业的总结;第二是处在创业期,愿与朋友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这是本自媒体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与读者一起探讨,欢迎西红柿、鸡蛋和菜叶子,喜欢就来订阅交流吧!

大家处在创业期或想做点什么事情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就谈谈看似高效,实则阻碍工作的一些坑,让大家尽量少犯些错误,少花钱。

日常工作中我们的部门经理或主管总喜欢说 “工作量化”,让你把任务分解到每天,典型的例子“今天要跑5个客户,打50个电话,签约2个客户……”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由此可知,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数量多少,具体的统计数字,范围衡量,时间长度等等。例如,一千五百件货,三十万支出,六个小时……

从定义中发现,工作量化强调的是数据。

看似计划清晰、目标明确、数据完整,但是今天我得唱唱反调,有时这种思维并不可取。

从我经历过的项目说说吧。

笔者所在的公司是服务于商业地产,以策划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和旅游地产为主体的项目,而笔者所在部门叫市场策划部,和另一个部门叫招商部,平时多与该部门合作联合办公,和招商部的经理哥们相称呼,经常听到他们发的牢骚。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每次规划一个项目的时候,甲方或者对接的总负责人对招商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量化”。具体表现再第一个月必须招到8家商户,要占总比的30%,第二个月招到15家商户,占总比的70%,第三个月将商招满,第四个月开业……

似乎他们不这么说,就没有安全感一样,但事实是,这种“工作量化”(看似清晰的工作任务)从来就没有一次实现过。为何?后来与招商部的哥们探讨和自己所感,我们总结了如下几条来说明工作量化的危害性。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1、“工作量化”方式会忽视核心问题。

如果按照数据指导工作,以此来进行工作考核,必然会使企业会陷入形式化主义,最终会为了达成数据而追逐数据,进而忽视核心问题。

一个商业体规划,得要有大局观,其中包含的租户类型就得包含“品牌引领型,人流贡献型,租金贡献型,综合功能型,面积消化型,配套功能型”就是形成的商业闭环,如同真气在体内运行的周天,可以想象如果只追求利润,走火入魔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做出来的公众号文章,公司非要用“阅读量”这一数据考核我们,月底完不成扣工资咋办?花钱请水军,分分钟的事情。

再举一例,我们在玩扮演类游戏,当需要组队的时候。如果碰见经验不丰富的队长,要求血牛(专门用于抗击打,吸引敌方火力的角色)的血量必须达到某某数值,而忽视其防御、抗性等能力,后果就是造成角色虚胖。

2、“工作量化”方式使工作缺乏弹性。

招商部门这个部门很是特殊,它不像销售部门那样,可以通过增大流量的方式达成客户成交数。但是招商租户是恒定的,市场上的租户就那么多,能赚钱的租户都是聪明人,新进的商业地产项目又不断增多,形成了买方市场,租户凭什么选择你?

用拉锯战、阵地战来形容这种谈判毫不夸张。别说你资源多、人脉广,牵扯到钱的问题,谁都要三思而行,可想而知变数会有多少了。

如果用单位时间招到多少租户的方式,造成的后果,轻则是租金降低、租户质量不达标;重则变成填空子,而不是商业策划,这就是战略的范畴了。

短期内看起来健康,其实已将病毒种入骨髓,待症状显现时以病入膏肓。

3、“工作量化”的危害还有很多,以上两条是危害最大的,其他就不在再列举,抓住问题重点即可,要不然此文就成以收集 “量化工作”危害的“量化工作”了。

工作量化,效率更低

重大问题已经发现,岂能束之高阁。说说解决方案!

一、“工作量化”是很好的东西,但不是什么计划都能套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计划的制定者一定要了解市场,接地气,不然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二、纵观全局,找出核心问题。个人认为的核心问题是:自身的定位,在保证基础利润前提下,尽可能完成自身的闭环系统、建设护城河,什么市场都想做最终会拖垮企业,关键要有断臂的认知概念。


各位看官,有什么好想法,发表在评论,我和大家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