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民意到底是怎樣的?讓歷史事實說話!

按我們一般的說法,中日兩個國家一衣帶水,日本人民是友好的,一百多年以來,對中國不友好的只是少數政客,日本多次發動的侵華戰爭,責任只在極少數戰犯或右翼分子。這種認識,從宣傳和兩國友好的角度來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要清醒地看待中日關係,我們必須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理性分析。日本的最高元首是天皇,但日本國內外政策的實際制定和執行者是首相,首相雖然不是全民直選的,但首相的產生基本代表了民意。我們可以全面分析一下日本從設立首相以來的歷史,看一看首相代表了怎樣的民意?

自明朝倭寇騷擾中國沿海以後,日本侵華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加上“二戰”以後,我們可以從五個階段的首相更替來分析日本的“民意”。

第一階段,甲午海戰。日本在君主立憲以後,於1885年開始設立首相,到1894年的甲午海戰,9年間,一共換了5位6任首相,伊藤博文只幹了4年,其他還有黑田清隆、三條實美、山縣有朋和松方正義,如果只有伊藤這一個野心家,也許,連甲午海戰都打不起來。

日本的民意到底是怎樣的?讓歷史事實說話!

第二階段,蠶食中國東北。從1895年到1931年,利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中國的軍閥混戰,日本進入了中國東北,不但在經濟和政治上滲透很深,而且在東北駐紮了大量軍隊。在這36年間,日本一共換了13位26任首相,其中那既有老牌侵略者伊藤博文、因侵華奏摺成名的田中義一,還有松方正義、大隈重信、山縣有朋、西園寺公望、桂太郎、寺內正毅等多人,他們都是日本國民侵略中國、稱霸世界野心的忠實執行者。到1931年,犬養毅因為侵華魄力不夠,直接在“五一五事件”中被刺身亡。

第三階段,發動“九一八”事變,正式侵略中國。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6年間,日本換了6任首相,但日本侵略中國的國策從來沒有改變,日本的軍隊從瀋陽一直打到了北平城外的盧溝橋邊。

第四階段,和中國全面開戰、和全世界開戰。從“七七事變”到1945年戰敗投降,14年間,日本一共換了14位16任首相,中國人知道了“殺人狂魔”東條英機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近衛文麿,但中國人不知道的還有齋藤實、岡田啟介、廣田弘毅、林銑十郎、平沼騏一郎、阿部信行、米內光政、小磯國昭、鈴木貫太郎等12個首相。我們無法想像“二戰”只是東條英機的想法而和“日本人民”無關。

日本的民意到底是怎樣的?讓歷史事實說話!

“二戰”以後的日本,首相更換比較頻繁。從1945年到2000年,日本和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說。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一共換了8位13任首相,換的結果是右翼勢力越來越盛。小泉純一郎下臺以後,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也曾想過和中國友好,但中日關係在大的方向上卻越走越偏,如果沒有日本國民“集體向右”的思想和社會基礎,極右翼顯然不可能成勢。尤其是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那是兩個對華極不友好的“右派”,我們總認為他們兩個開歷史倒車不符合日本主流民意,但實際情況卻是,日本人民給了他們兩個歷史最長的執政時間。更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晉三在第一個任期內對華還是比較友好的,所以他只幹了一年,五年以後,當他完全轉向右翼開始對華強硬並企圖否認歷史、企圖修改“和平憲法”時,日本人民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可以預料,修改“和平憲法”後,使得日本可以再次主動發動戰爭的安倍晉三將會成為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

日本的民意到底是怎樣的?讓歷史事實說話!

總體來看,從1885年到2018年,133年間,日本一共換了96任首相,每個首相平均只能幹不到16個月時間,但不管誰上臺,日本國侵略成性的本色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另一方面,這133年裡,凡是在任時間比較長的或者第二次、第三次還能出任首相的,都是極端右派,都是極力主張侵華的,比如伊藤博文、東條英機、近衛文麿、中曾根康弘、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凡是那些侵華不積極或者對中國稍顯友好的,都幹不長而且沒有重新上臺的機會,比如大平正芳、村山富市、海部俊樹和福田康夫。給伊藤博文、東條英機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不給大平正芳、村山富市等時間和機會,這,是日本國民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