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暗箱操作和差别待遇:中小卖家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

编者按:类似的情况,在天猫上线时也发生过。商者逐利,在平台方眼里,大卖和中小卖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平台之间的竞争,平台自身的升级,都会着眼于拉拢大卖,甚至与部分大卖合体自营,强强联手,这是必然的现象。但中小卖家也不是说毫无出路,第一大卖对买家需求的覆盖一定做不到百分之百,中小卖家找准定位很关键;第二平台方也不可能公然树敌驱逐中小卖家,一定会为中小卖家留出空间,平台间竞争激烈,谁都不可能放弃中小卖家,这点不必担心;第三,即是大平台放弃中小卖家,也一定会有适合中小卖家的新平台出现。

今天亚马逊市值一度超过9200亿美元,预计将成为下一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公司。亚马逊2018年第二季度营收入529亿美元,成为历史最大单季利润,这些数据也预示今年不少卖家在亚马逊上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然而,现在也传来一则亚马逊电商平台遭到德国反垄断调查,这或许会冲击欧洲市场,如果实锤则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第三方卖家(sc卖家)。

其实除了国际市场压榨sc卖家以外,现在整个亚马逊平台都已经显示出不公平待遇,只许州官放火,普通卖家不仅不能点灯还最先遭受牵连。

一、自营店明显索评操作

亚马逊自营店也在默默发送索评邮件,而且处理精细,加入详细的图片和代码。

亚马逊的暗箱操作和差别待遇:中小卖家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

你是买家,收到这么一个邮件,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给个评价分数了,索评轻而易举,成效还不低。

对于我们中小卖家而言,索评邮件书写各种忌讳:

1.不能使用优惠方式诱导买家留评。

2.现在有的卖家也会放入review链接,但是有一定的风险。

3.发送催评邮件一般使用的是含有亚马逊后缀的邮箱,而现在买家可以设置拦截亚马逊的邮件。

总而言之,对于sc卖家而言就是极其苛刻。

二、官商勾结,神速恢复review

今天某论坛一则帖子引发大家关注,”绩效团队是否与卖家勾结,造成不公平竞争……“

亚马逊的暗箱操作和差别待遇:中小卖家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

帖子内容很多,小黑妹妹简单概述一下,如下:

事件1

因为违反Gillette,Procter&Gamble的产品专利问题,很多卖家ASIN被删,但是不久,其中一个卖家在没有得到该专利授权的情况下,很快恢复了所有ASIN的销售权。

事件2

最近删评严重,不少卖家评论被撸空,尽管三个月来都在申诉,想办法恢复reveiw,然而咱们sc卖家并没有出现神速、批量被恢复的review的情况。可是,有个卖家却出现了如下图:

亚马逊的暗箱操作和差别待遇:中小卖家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

2018年7月26日,原有reviews总数1069个;

2018年7月27号,开始删除reviews,剩余592个;

2018年7月28号,reviews继续被删除,剩余175个;

2018年7月29号-30号,reviews继续被删除,剩余175个;

2018年7月31号,reviews恢复到516个;

2018年8月3号,reviews全部恢复到1065个。

这波操作小黑妹妹看呆了,原来真的“我们不一样”!

三、中小卖家资源被切断

目前亚马逊存在资源断层现象,很多亚马逊免费的资源小卖家接触不到,尤其那些刚入行的卖家。

亚马逊的BD是免费报名的,但是需要找招商经理。一些小卖家开店没有招商经理,误以为这个秒杀需要花钱,估计不少卖家掉入过这个坑里,在服务商那里花钱报名。

亚马逊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整个平台已经慢慢进入成熟期,而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潜在的差别对待,对于老卖家、大卖、VC、VE卖家优势倾斜,对于中小卖家地削弱,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上出现任何改革,打压的第一波对象也是从sc卖家、中小卖家下手。

不少卖家在论坛宣泄着愤恨,抱怨着不公,可能利益市场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枰,亚马逊似乎已经在这个“迂腐”的边缘,能否摆正天枰中间,这两年想必会有一个答案。


跨境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