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技术相当成熟,为什么国产车却造不出来稳定的?

纯名_亦


首先我觉得,问题的命题方向就是错误的,国产汽车,造出来的发动机也是稳定的,技术难度上是能实现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在汽车的变速箱以及发动机方面做的确实不太好,甚至有的企业根本不在这方面进行投入,直接应用于别的技术,然后主要是用于外观以及配置方面的改进。


发动机的技术是透明的,而且我们的零部件也可以采购,但是如果是量产的话,肯定是要控制好成本,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都有很多经历的,零部件以及加工技术,可是如果是在零部件方面,我们做不到量产,能很好的控制成本的话,还不如引进成熟的发动机技术,造成了恶性循环。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研发程度上来说,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这些品牌不想进行研发吗?也想,但是真的缺少利益的推动,前段时间不都在讨论,说一些演员收入比较高,确实真正的做研发的工程师,得到的与付出的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是整体的风向原因。

比如说我们的飞机技术,动车技术为什么都能实现呢?还不是因为是国家大力支持,个人觉得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并不差,只是缺少,一些的推动力而已。

个人拙见,非专业工程人士,互相学习。


66号车坊


壹车热评,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让你了解更多的汽车知识!

前两天,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航母正式下海试航了,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喜讯。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国家现在已经能造出火箭登上月球,造出歼20绕岛飞行,造出航母远赴深海,可为什么就造不好发动机呢?

其实不是我们造不好,我们能造,例如奇瑞、吉利、长城等,他们都可以造出完全自主制造发动机,但我们也得承认我们目前所造的发动机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我国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自主研发制造乘用车的发动机,当时奇瑞的ACTECO就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生产的乘用车发动机。那时而欧美日本的技术发展都已近百年时间了,连韩国也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步了,所以我们的确是底子薄,起步晚。

制造一台合格的发动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例如材料学,热力学,流体力学,装配工艺学等,并且还有轻量化、追求燃油经济性、噪音抑制、动力性等方面的要求。自主制造合格的发动机,的确能体现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实力。

造出一台发动机,除了设计以外,在实体制造方面主要分几个步骤:

1、沙模工艺


沙模是所有发动机制造的始点,它的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在雏形时的各方面数据,而且沙模必须由非常精密的机器进行雕刻。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它们所使用的沙模也是基本来自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在精密机床上技术发达国家。

2、浇铸工艺


每个能独立生产发动机的车企,它的缸体底材配方都是绝密的,它们会被统一送至制造高温车间的高温炉中进行融化、混合,最后通过管道流至沙模中。然后再通过极其严格的冷却控制,完成发动机从液态-固态的转变,这是发动机制造里最关键的一步。

3、打磨与装配工艺


从沙模里出来的发动机只是一个毛坯,车企还要对合格的毛坯从里到外分别进行粗磨和精磨,但目前我们国家所使用的打磨机基本也是靠进口的。在进过精磨之后,才会对发动机进行精密的润滑及装配。

……至于发动机内部更精密的部件则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

由此可见,造好发动机是一件相当精密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业底子与世界品牌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下,我们在一些核心技术和缸体原材料方面还受制于人。


不过像吉利这种能走出去收购国际品牌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产品知识的分享,例如发动机技术、造车平台技术等,这在将来为我们自主车企进一步生产更好的发动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不过像吉利这样的企业目前还是太少了,像奇瑞、长城这些车企,它们的研发制造进度条目前也是进展缓慢。

而另外那些国企们就基本别指望了,技术研发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可能会花掉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企业没有一种执着精神是完成不了的,而国企领导几年就换届了,有谁会愿意自己种树,让别人乘凉?

关注壹车热评,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汽车知识及推荐!


壹车热评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非常透明的,但是国产车到目前为止仍然拿不出一款优秀的发动机。除了发动机外,变速箱和底盘也是自主品牌汽车的软肋,甚至厂家闭口不谈三大件。为什么发动机原理技术都非常的透明和成熟,自主品牌汽车却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呢?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确实是非常的透明,但是生产出一台好的发动机并非易事儿。本田被称作是买发动机送车,竟然会在发动机上栽了跟头,让消费者大跌眼镜。这就说明,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并不简单。


发动机的制造可以说是一个精细活儿,需要有优质原材料、精确的加工工具、成熟的装配工艺、高超的调教水准,可谓是环环相扣,差以毫厘失之千里,恰恰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薄弱的地方。诚然优质原材料和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可以买的到,但是装配工艺和调教水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参透的。

自主品牌汽车与外企合资,已经是赚的盆满钵盈,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不大,自然无法取得好的成绩。妄想单纯通过大气的外观和丰富的配置来打动消费者,这绝非长远之计。拿韩系车车来说,韩系车起步是比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要晚的,然而今天的韩系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都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成为继续德系车、美系车、法系车、日系车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车系。反观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还处在模仿和逆向开发的阶段,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自主品牌汽车赶超合资车,还有非常长远的路要走。我们可以看到合资车在技术等方面遥遥领先的同时依然没有松懈,更是注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人力物力向前发展。在环保的趋势下,丰田本田的混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能拿得出什么呢?草草应付一款电动车来拿补贴?


小强说说车


首先纠正一种说法:国产车造不出稳定的发动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就目前的国产车技术来讲,不是造不出来稳定的发动机,只是造不出技术领先、燃烧效率世界领先的发动机。

发动机的制造涉及到发动机设计、发动机材料铸造、发动机零部件机加工、发动机装配等很多环节。而这些环节有一个不足或短板,甚至是加工以上零部件的设备机床等技术不达标都会影响发动机的稳定性以及先进性。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零部件都可以采购,只要你有钱。但是,对于技术本身,则不是花钱能买来的。

比如,本田引以为傲的F20C发动机,当时在世界上名声大震,被很多车友信奉为“神机”,就算是在发动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款发动机的各种表现仍旧非常优秀。

从下图可以看出发动机的基本构成,而这其中缸套材料,活塞环材料,活塞,曲轴的加工工艺是山寨不来的,那么,我们国家能造出来吗?

答案是能。但是造出来和量产是两个概念,仅仅做一台工程机的话可以全球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但是量产的成本就无法有效控制,受制于人的因素太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一下就是三点:

1、设计理念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进程;

2、发动机零部件及原材料的生产加工能力有限;

3、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的相关设备精度和设备能力不能满足;

回到该问题:只要大把的砸钱,总能买来技术先进的发动机或者各种发动机的零部件,但是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仅仅对于稳定性有要求的话,我们大可把三菱26年前的4G63发动机进行深度的逆向研发,然后进行批量生产,相信稳定性没有太大问题,否则路上那么多长城、比亚迪、长安等,你以为它们跑一段就会“掉链子”,所以,稳定性的问题,这里不再复述了。

相反,前面讲到的发动机理念和技术以及上述三点不足还要我们继续努力。。。。。。

最后,说句题外话(感觉像个愤青):一个整天号召工程技术人员大公无私,歌颂为国奉献而不求回报、并且不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国家,拿什么造出先进的发动机?靠信仰显然是不够的。小编作为一个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何尝不痛心疾首。。。


江城车马客


发动机诞生超过了百年,进化的已经很完善。但是国产与合资,差距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6缸以及6缸以上的大排量多缸发动机,自主品牌是很弱的。红旗有V8,V12,但形式远远大于意义。更加不要说是赛车级别发动机,诺大的上海F1赛车场就靠卖帽子雪糕挣钱。

另一方面就是主流的家用车发动机,国产品牌的机械加工精度跟可靠性还需要加强。到目前为止,发动机设计理论已经没有太多的突破,无非是涡轮,直喷,改善进排气。早期自主品牌师从三菱,现在上汽甚至直接跟通用共享研发成果,吉利跟沃尔沃也在一起研发,不要说20年,都不用十年,自主品牌就能造出不错的发动机。


二师兄玩车


基础工序的工作人员是社会底层,低收入,低社会地位,连当初“劳动最光荣”都实现不了,如何实现多工序产品发动机质量高。

根本没有工匠精神的土壤,全在挣快钱,怎么可能有先进技术。

为何不干,或者硕干不好,因为这基本工作没盼头。


拿望远镜的吃瓜某某某


这个问题我问过重庆嘉陵厂的人。我问他嘉陵厂学的是本田摩托车发动机,为什么没有本田发动机耐用和省油

他告诉我说,其实就是我们的钢材淬火技术不行,做出来的发动机齿轮钢材没有日本人的耐磨和硬度。嘉陵厂每年花近2千万研究,日本不卖这个技术,而且说要是把淬火技术卖给你们中国人,你们的汽车都可以民族化了,你们花再多钱也不卖。

还有就是齿轮打磨,我们中国的精打磨,在日本鬼子那里,只能算是他们的粗打磨。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中国为什么发动机造不到别人的水平,最重要的两方面原因。


99思无邪99


谁说的?奇瑞的发动机技术绝对首屈一指,遥遥领先国内其它厂家,我爸的12款瑞虎,12年12买的,到现在51000多公里了,发动机从来没出过问题,油耗一直稳定在7.1左右。。。


梦如春风


我想说,不行就是不行,说别的没用。吉利自己研发的发动机1.5L的和本田1.5L的有比吗?吉利的动力不够还费油,本田的动力够还经济实惠。除了配置低价格高了点。吉利那点能比。吉利1.8L的就比本田1.5L的多两马力。油耗吉利1.5的百公里7.5L,1.8的9.5L。本田1.5百公里6.0。国人要的是经济实惠。懂吗?吉利?不行就是不行,别找没用的理由,理由多了说明你真没用!加油吧!爱国人的国产车!我爱不爱国不重要,重要事情我钱包不允许。


吃小心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发动机技术相当成熟是一个伪命题。

发动机技术包含:发动机研究领域,发动机开发领域,发动机机制造领域(包含材料开发),发动机与整车匹配技术等诸多方面。

1.发动机研究:

手段工具成熟稳定,突破性成果越来越难,热工转化与排放控制这两个命题是世界性命题,好长时间来没有突破性发展。

国内在热效方面和国外差距不明显。排放控制有相当差距。

2.发动机开发

手段工具成熟稳定,性能综合开发和国外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性与动力性与NVH与排放的平衡上。

3.制造领域

主要是新材料综合利用上的差异,其它的制造装配基本可以达到没有差别。

4.与整车匹配研究

核心是对使用场景及其平衡策略,安全策略落后于国外。

造成这种局面的核心是决策者心目中漠视技术的理念——认为技术是可以买来的,而忽视对掌握技术的人才的持续的梯队建设的投入+浮躁的功利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