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這些謠言真的別再轉了!

記者18日從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上獲悉,由國內第一個食品藥品謠言數據庫支撐形成的《2017年食品謠言治理報告》正式發佈。這份報告顯示,

水果類謠言內容最多,塑料紫菜、棉花肉鬆等成為2017年典型謠言“top10”

哪些食品最容易惹上謠言?

哪個渠道傳播的謠言最多?

這份報告從謠言內容時間、地域、傳播渠道、傳播類型、傳播特點等方面對2017年食品謠言概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其中,水果類謠言佔到了食品謠言總數的19%;其次是肉及肉製品類,為16%。

爸,妈,这些谣言真的别再转了!

“季節性”謠言傳播最為突出,經常出現這樣的路徑:食品上市——謠言登場——公眾恐慌——食品滯銷——多方闢謠——輿情降溫——食品再上市——謠言再登場……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謠言經常跨地域“此起彼伏”傳播。

通過對2017年食品謠言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傳播最多的渠道是微信,佔比高達72%;其次是微博,佔比21%。製作傳播“小視頻”成了謠言的“助推器”,甚至出現通過剪輯形成的“視頻特輯”。

爸,妈,这些谣言真的别再转了!

報告還發布了2017年食品謠言十大熱詞以及十大謠言分析。其中,紫菜、肉鬆、大米、添加劑、防腐劑成為“十大食品謠言熱詞”。而“塑料紫菜”、“棉花肉鬆”等事件也成為去年的十大典型謠言。

閱讀延伸>>>

2017傳播最廣的五大類謠言

爸,妈,这些谣言真的别再转了!

傳播謠言的後果有多嚴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傳播虛假消息,造成嚴重後果的,最高將被處以七年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佈謠言情況嚴重者,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警方提示

利用互聯網造謠、傳播謠言的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公安機關對此將依法查處,希望廣大網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信謠、不傳謠,發現謠言及時舉報,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

我們長大了,

父母也老了,

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

海量信息真假難辨。

你收到過父母轉發的謠言嗎?

關於幫助他們有效辨別真實信息

有什麼好建議?

記得給我們留言

-END-

來源丨人民公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