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这段君臣之交表明,我们共同的故乡是中华文化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贵族,辽国皇族的后裔,曾在金国任职,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为了反抗和推翻统治者,金国灭了辽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蒙古人后来居上,又灭了金国。常年征战,复杂的各国关系,庞大的朝廷,使成吉思汗的摊子越铺越大,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要面对,他亟需有智慧、有谋略的臣子,他原先手下的官员几乎都是大字不识的武将,成吉思汗自己也没有读过什么书。

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这段君臣之交表明,我们共同的故乡是中华文化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四处打听查访,了解到有一投降的金国官员很有智慧,这个人就是耶律楚材。1218年,当时28岁、留着长胡子的耶律楚材风度翩翩的出现在成吉思汗面前,寒暄几句后成吉思汗就说:“你们家族是辽国的皇族。尽管你做过金国的官,但我知道辽和金是世仇。你们的仇,我替你们报了。”这话说的很有大丈夫气概,接下来,耶律楚材应该代表自己的世代家族向成吉思汗谢恩。但是,耶律楚材给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答案,他说:“我的祖父、父亲早就在金国任职为臣了,既然做了臣子,怎么可以暗怀二心,仇视金国君主呢?”这话听起来好像在反驳成吉思汗,而且公然表明了对成吉思汗敌人的正面态度,说出来实在是非常冒险。但是,成吉思汗毕竟是成吉思汗,他竟然被感动了,一个臣子,对于自己服从过的主人和参与过的事业,能一直保持尊敬,保持这种尊敬的时候并不在意自己面前站的是谁,成吉思汗看着耶律楚材点了点头,当即表示:这个人的话要重视,今后把他安排在我身边,以备随时咨询。

也就是在这一年,举世闻名的西征开始了,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最小的草梗点燃,当时成吉思汗派出了一个500人左右的商队到中亚大国花刺子模进行贸易,因小事纠纷国王摩诃末下令杀死所有商人、没收全部财产,后又斩杀成吉思汗派出质问的使者。成吉思汗脱去冠冕跪地绝食三天三夜祈祷上苍护佑并赐予复仇的力量。人类历史最大规模的一场征服战,开始了。耶律楚材最开始是支持这次以“雪耻”为理由的西征,因为这是正义的。这次复仇之战直指花刺子模国的首都,在通往首都之前所遇到的任何反抗,都必须剿灭,国王摩诃末不断的逃,蒙古军队一直追,就这样,不断的毁城、屠城,方式也越来越残忍,终于,国王病死荒岛,但继位者还在逃。在人类历史上,大流士、亚历山大帝、凯撒都遇到过这种战争,骑在马背上的耶律楚材开始皱眉了,与远道而来的道教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互诉心事,丘处机与耶律楚材共同潜移默化影响了成吉思汗,1224年,成吉思汗收兵,临终前,嘱咐自己的继承人窝阔台,说耶律楚材这个人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必须委以重任。

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这段君臣之交表明,我们共同的故乡是中华文化

成吉思汗为他的家族报了仇,但他坦诚地表示,自己的心底没有那种仇恨,他只在乎今天的服务对象,并且努力把服务做好。只不过,在今天的服务中,他要固守一些大是大非。他认为,是非高于民族,更高于家族。他似乎放弃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他追求的“王化归一统”、“四海皆兄弟”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光复契丹之梦,他不想做“前朝遗民”、“复仇王子”。他从来没有秘藏过增添世仇的资料,谋划过飘零贵族的聚会。他知道,世事巨变,重建是无法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是的,他遵循的就是儒家文化和汉传佛教,故乡,不是一个具体地方,而是中华文化。

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这段君臣之交表明,我们共同的故乡是中华文化

耶律楚材,现在我们可以远观以下这个英才了,这位契丹皇族后裔,无论对于金国的女真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还是对于宋朝的汉人来说,都是陌生人。而且,他好像从来没有我们历来重视的所谓“民族气节”,可以为任何一个民族效力,包括曾经战胜过自己家族的民族,简直算得上“数典忘祖”了。今天,我们怀着特别的心情,远眺七百多年前在中亚战场废墟间徘徊的两个背影。一个高大的长胡子中年人,搀扶着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年人,走得很慢,静静地说着话,他们正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用中国文化儒释道的基本精神,掌控这片绵绵不绝的土地。这位纵横大漠的游子有一个很好的归宿,他的墓和祠就在北京颐和园东门里边,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他的一首词: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横翠嶂,架寒烟。野春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在酒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