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莫斯科的盧日尼基球場熄滅了燈火,綠蔭賽場被黑暗瞬間吞沒。沒有了強光的照射,星月逐漸浮現在球場上空,遠遠望去球場在月光下只勾勒著一條淺淺的輪廓。而幾個小時前,這裡曾是世界的目光焦點,通明的球場大燈、閃光燈和勝利焰火在金色的大力神杯上折射著令人迷醉的光澤,讓一切有一股不真實的感覺。

而現在,一切都冷靜下來,勝利的呼喊在時間的滾動中一筆一筆刻進了年輪之中,成為歷史的又一截片段。就像法國隊二十年前的那次捧杯,已成為本屆世界盃後無數媒體和文章追憶的文獻參考。過去的喜悲早已在時空中損耗殆盡,只剩下對時光的無盡感嘆。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猶記得2006年,十幾歲的自己第一次認真坐在電視機前觀戰德國世界盃,那時的巴西人還帶著衛冕冠軍的光環,德國隊也沒有被寄予如今的這般厚望,西班牙人的傳控正在萌芽中欣欣然著。

最終,走向決賽賽場的,是各自球星雲集的德國隊和法國隊,齊達內、托蒂、加圖索、皮爾洛等等,每一個位置上,都有一名能帶動整支球隊前進的球員。而現在他們組成了兩隻球隊,走上了對決的賽場。

之後的劇情我們再熟悉不過,齊祖磕到橫樑下沿的勺子點球,為法國隊迎來夢幻開局,比分、場面、運氣紛紛偏向到法國人這邊。但是馬特拉齊的騷擾戰術卻將偏向法國人的勝利天平瞬間拉直,頭頂馬特拉齊,紅牌逐出場外,即使是12年後的今天,依然會在世界盃的大背景下無數次提起這一事件。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可是齊達內呢,早已功成身退,成為了史上第一個初次上任帶領皇馬摘得歐冠三連冠的新人教頭,像他的球風一般,優雅中暗藏著果敢,曾帶給球迷天外飛仙的暢快,卻也有背對大力神杯默然離開的傷感,但卻在未來的路上給予你無限的回味。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十二年,曾經的新秀也走到了職業末年,那個十八歲的梅西不得不揹負起核心的重擔,那個二十歲的C羅還在肩抗著球隊前行。而魯尼、卡卡那些往日的天才少年,卻已然告別了世界盃的舞臺,而漸漸崛起的卻是盧卡庫、博格巴和姆巴佩們。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那些和我們一同成長的球星,馬上就要變成報紙上喋喋不休的名宿,而這些新興的偶像,也再也不能激起我們的波瀾,畢竟誰也不會把一個比自己還年輕的球員叫做偶像,偶像就是那個陪伴你成長的姓名,就是你眼中或是理想中的自己。

四年後我二十八歲,還有多少世界盃讓我捨棄睡眠來追隨

每一次開始都是離別的序曲,而每一次離別都將成為歷史的笑談。沒有錢的年紀不要慌張,沒有時間的歲月也不要焦慮,畢竟沒錢可以去賺,沒時間可以積贊,只有衝動,如果沒了就永遠都沒了。成長,總是在衝動裡感受著離別的苦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