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陳化”和“轉化”,你能分清嗎?

昇公子



1.

談及普洱茶的“陳化”和“轉化”,大家不妨先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據說,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普洱茶是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光緒年間出產的金瓜普洱貢茶,迄今大約100多年。

1963年前後,曾有一些專家取了一些樣品試喝,最後給出了“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的品飲評價。


這說明了啥呢?

至少說明了普洱茶作為“可以喝的古董”的美名並非浪得虛名。此外,普洱茶長達百年以上的陳化期,這也是其它茶類所望塵莫及的。

不過,儘管陳化期可以足夠長,卻並不意味著茶葉品質的轉化可以足夠好。

好,話說回來——

由此可見,普洱茶的陳化和轉化的確並非是某些人所理解的是同一回事。

2.

陳化是一個縱向的時間性概念,就像一個人從青春年少的少年時期走向年老色衰的老年時期,而轉化則是一個橫向的內質變化的概念,是品質的再造,或昇華,或弱化。

茶有新陳,味有厚薄,陳化是必然的結局,內質卻未必能有轉化,或者未必能轉化到位。

理論上,茶葉放的時間越長,其陳化的程度就越高。具體表現在茶葉的外觀顏色、香氣以及口感滋味上。

前端發酵的茶類,如烏龍茶、紅茶,其基本品質在茶葉發酵、焙火之後就已基本定型。一般成品茶在新茶出來後兩三個月至半年左右達到品質頂峰,而後在陳化中,色澤逐漸變灰暗、香氣變沉悶、湯色也變得渾暗,滋味走向平淡,並出現陳味。


而這類茶裡的焙火型為什麼可以出現陳化期比較長的陳年老茶呢?實際上,但凡我們提及這些茶類的陳年老茶時,往往注重的是茶葉經過陳化後呈現出來的藥理性特徵,而非更加非凡的香氣及口感滋味上的表現。

而對於典型後發酵工藝的普洱茶來說,卻是截然相反的。

在長期陳化過程中,普洱生茶如果茶葉原料優質、儲存良好的話,由於微生物、各種酵素的參與,其內質會發生持續的轉化,不僅在茶葉外觀顏色上發生變化,由青綠色逐漸變成黃褐、紅褐;在香氣、口感滋味上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形成煥然一新的香氣,例如:梅子香、參香、棗香等等;茶葉口感滋味也將變得更加順滑甘潤,形成全新的品質特徵。


但是通過渥堆發酵技術人工催熟的普洱熟茶,由於缺乏相應的活性物質和轉化空間, 陳化期一般只是堆味的逐漸消退,不會再出現較為明顯的轉化。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想了解更多茶知識,歡迎私信義芳君。


義芳君說茶



回答如下。【陳化】與【轉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① 何為【陳化】? 指普洱茶的外在特徵。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在普洱茶身上的一些外在變化,可以看的見,可以感受的到。比如,普洱茶的外觀,湯色,香氣,滋味等等。這些變化,通過品嚐,觀察,是可以直接獲取的。因此,【陳化】的含意是指: 普洱茶的外在的直觀特徵。

② 何為【轉化】? 指普洱茶內含物質的變化過程。是隱藏的,看不見,不直接,不直觀的。普洱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內含物質發生了轉變,而微生物的變化,我們是無法感受到,無法看見的。比如,茶多酚的氧化過程,茶色素的變化過程,這些都是我們無法看見,無法感受到的。因此, 【轉化】的含意是指: 普洱茶的內在特徵。


③ 如何分清 ?★ 【陳化】主外,關於外在品質特徵的描述,觀察,體驗,都屬於【陳化】範疇。如: 外觀,色澤,湯色,香氣,滋味,葉底等等。★【轉化】主內,關於普洱茶內含物質特徵,的描述,觀察,體驗都屬於【轉化】範疇。如: 茶多酚,茶色素,微生物,咖啡鹼等等。(僅供參考,歡迎評論指正。)


風輕雲淡高山流水2900


陳化即茶葉與空接觸過程中產生的氧化,氧化形成兒茶素,茶鹼變化而讓茶葉沖泡後湯色變深。

轉化是指茶葉的酶,對微生物的促進而讓茶葉中的生物成份變化。最終讓茶喝起來更柔順,沙化感。並保持了原茶的多數有益成份(特別熟普,如果酶的含量極少或沒有,那就意味著這個熟茶怎麼後期存放,也只是陳化而並非轉化)




宏偉永卓文化


喝了二十多年的普洱茶、也頑了十多年的普洱茶,稱不上半個專家、多少也董一些的,有興趣大家在一起喝茶、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