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的可怕是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

近日关于一位医生发表文章称‘鸿茅药酒是毒药’被凉城警方穿越大半个中国进行抓捕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中关于警方是否沦为企业“打手”;陈某国代言明星是否需要为产品质量担责;鸿茅药酒2000余次的广告违规是如何操作的;产品成分中“豹骨”是否真实?如有,是如何获取保护动物的骨骼的?如没有,这般明显的虚假宣传为何不被查出;该企业多年前便在众多外省市被处罚为何在企业当地却安然无恙甚至在鸿茅药酒深陷舆论漩涡时其掌门人却获得内蒙古年度经济人物?一个企业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企业怎么有能力,有胆量践踏法律、道德的底线!可怕的是他的无法无天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


鸿茅药酒的可怕是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

(某代言明星)

鸿茅药酒的可怕是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配方中的“豹骨”)

鸿茅药酒的可怕是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
​​

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近几年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而每一次出现社会性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就是对经济市场的严重损害更是对“公信力”的一次质疑。滴水尚可穿石,严把食品药品安全关,树立公权力的“公信力”迫在眉急。

第一,中国的法律定严格执行。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老虎”“苍蝇”一起打。二月份中央更是发布了打黑公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此次“鸿茅药酒事件”所涉及的2000余次广告违规,保护动物入药,跨省抓捕等被广大群众质疑违法,特别是质疑公权力沦为金钱的工具。舆论来临之后相关单位没有及时出面化解,拿不出有力的法律依据。由此可见在法律法规不一定完善,执法不一定严格,有法不一定会用。还有以及代言人需要对其所代言的产品直接向消费者负责,毕竟大部分的客户会在购买时潜意识里受代言明星的影响。这个需要立法确立。中国的法律是人民授权的立法机关所立,要树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我们就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第二,中国的标准要努力造。“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让群众信得过就得打造有含金量的品牌标准、平台,严格控制“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政府树立的品牌标准准入门槛。让具有鸿茅药酒这种已有上百不良反映记录的企业产品没有机会进入,以及科学的建立进入之后的淘汰机制。21世纪就是标准制定者的世纪,想让我们标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乃至推崇。要树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我们就需要让我们的标准有更高的含金量。

第三,中国的企业要严格自律。坚固的堡垒往往就是从内部攻破的。事关自身的生命健康群众在对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是异常敏感的,一次毒奶粉事件让全国奶粉市场迅速被进口奶粉占领,只要稍微有点能力的基本都会买国外品牌,数百亿奶粉市场拱手让人。这一切就是源于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丧失了底线丢失了人格,要树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更加的严格自律,生产出品质过硬的产品。

第四,中国的消费者要勇于发言。“鸿茅药酒事件”被抓的医生是有勇气的,他能站出来说出他的发现是难能可贵的。只有把问题暴露出来才能把问题解决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心态是要不得的,食品药品安全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早发现早改正才能确保整个食品药品市场的安全。同时政府要保护好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的群众信息,要确保公权力始终在控制的范围之内,要做好与消费者的流畅沟通。要树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就要相信群众,融入群众,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我们不可不以恶小而为之。群众对企业的“信”,群众对政府的“信”都是日积月累,复出汗水乃至鲜血才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千万不要因为蝇头小利亦或者是公权私用、滥用触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让“公信力”离群众越来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