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秋風咋起,菜場集市上慢慢出現了叫賣菱角的聲音,可是兒時記憶中清香四溢的大孫巷四角菱,卻再也尋覓不到它的身影。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菱蕩深處的採菱姑娘

城西西去是溪河,一櫂輕舟蕩裡過。

蟹舍漁莊都入畫,山歌遙應採菱歌。

——這是清代無錫(金匱)詩人楊掄在《芙蓉湖棹歌》中寫下的詩句。

仲秋時節,天朗氣清,一葉輕舟伴著唉乃的搖櫓聲,從無錫城的西水關劃了出去,沿著梁溪河西行,到了開原鄉河埒口附近,河面漸漸變得閃亮舒展開來,沿河遍佈蟹舍、魚塘和菱蕩,水面如鏡面般平靜,白色點點的菱花若有若無,而青綠色的菱角卻很多了。

菱蕩深處,盪漾出清亮婉轉的吳語小曲,軟糯而甜美,那是採菱姑娘的歌聲,遠遠的產山腳下,像回聲一樣,傳來了種田阿哥悠揚的山歌。

真個是一幅江南如畫美景,生動秀美得令人陶醉流連。

無錫水鄉河流縱橫,四角菱一直是地方土特產。

解放前後,無錫地區種菱面積多達一萬多畝,每到中秋丹桂飄香的季節,大街小巷到處有叫賣香氣四溢的熟菱,為無錫的江南秋色增彩不少。

地產菱角品種很多,如沙角菱、小白菱、水紅菱等,但其中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負盛名。

大孫巷的菱蕩地處河埒口,與梁溪河相連,水質優良,活水長流。

它的菱角個頭大,飽滿壯實,角向內合,呈現出元寶形狀,比別處種的要大三分之一,每斤有二十八隻左右,殼薄,剝開來只見菱肉白嫩,食之又糯又香。

尤其特別的是,咬去菱殼,菱肉頂端胚點處便有一滴甜汁流入口中,沁人脾胃。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四角菱(非大孫巷出產)

清代詩人楊掄當年對大孫巷四角菱寫下了這樣的讚美詩句:

是菱是芰有誰論,翠婉紅嬌水上痕。

最喜茶前和酒後,堆盤新煮小餛飩。

古人稱菱角,兩隻角的叫菱,四隻角的叫芰。大孫巷的菱角細分起來有三種:一種是兩隻角的,殼色深紅,叫水紅菱,種得很少;一種有四隻尖角的,一身翠綠,是名副其實的四角菱,種植最多;還有一種,本該長角的地方卻沒有角,圓圓的,殼色嫩綠,叫餛飩菱,產量不高。

餛飩菱飽鼓鼓、胖嘟嘟,就像無錫人最愛吃的小餛飩一樣,可口可愛。詩人所說的“小餛飩”,就是對大孫巷餛飩菱的絕妙讚譽。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水中的四角菱(非大孫巷出產)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餛飩菱(非大孫巷出產)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水紅菱(非大孫巷出產)

無錫人對菱的吃法很多,生吃,可以當水果。大孫巷菱角肉質細嫩,味道甘美,尤其是餛飩菱,生吃別有風味。

最家常的吃法,則是煮熟後用牙咬開殼來吃,由於熟菱已把菱殼的清香煮進了菱肉裡,所以吃起來特別清香,甜糯,有如加入冰糖後蒸熟的蓮子一樣。

四角菱雖好吃,但它身上長著四隻尖角,像剌一樣,讓人感到無從下口。不會吃的人,搞不好嘴上會被它戳出血來。不過無錫人中的一些老吃客,早已吃出了門道,只見他們雙手持菱,看準方位,橫著一口咬下去,一隻菱肉就囫圇滑進嘴裡,手裡僅留下一隻完整的空菱殼,而空殼上居然連咬縫都難以看出來!

四角菱也可以作為主食,加入大米煮粥吃,新米菱粥更是饒有風味的無錫特色小吃,是秋天應時的美食。還有種吃法將菱肉製成菱粉後,再加工成各種糕點。將菱風乾後再吃,則格外甜美,而且可久存不壞,能一直放到春節,作為幹品供品。

四角菱還可放入家常菜中,做法也有很多。菱肉和荸薺、藕尖一起炒,叫做“水三鮮”,三種原料口感相似,味道卻各有千秋,是非常清淡爽口的一道菜。“湖蕩小炒”則用菱肉、嫩藕和蓮子作為主料,菱能益氣健脾,藕能清熱生津,蓮子養心安神,再搭配少許胡蘿蔔片和荷蘭豆,在視覺上能讓人眼前一亮,味覺上又清脆爽口,是開胃養陰的佳餚。此外,蘆筍炒菱角、毛豆炒菱角、菱角炒肉片、菱角炒蝦仁,都是家常菜餚中的美味。

除了用來吃,民間把菱也視為吉祥之物,菱的寓意為“聰明玲俐”,所以過去孩子上學讀書,長輩會在新書包裡放進一對老菱,祝願給孩子帶來“靈氣”。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菱粥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水三鮮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湖蕩小炒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蘆筍炒菱角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毛豆炒菱角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菱角炒蝦仁

大孫巷四角菱為什麼好吃?傳說與一隻金鳳凰有關。

說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時候,有一隻金鳳凰,飛到梁溪河畔大孫巷河浜口時,停歇在菱蕩邊的一棵大樹上了。突然,鳳凰一聲高鳴,屙出一泡鳳凰屎,劈里啪啦全都落在大孫巷的菱蕩裡。

從此,大孫巷菱蕩裡的四角菱就變得肉質鮮嫩,清香甜糯,風味獨特,其他地方的四角菱根本不能跟它比擬。

傳說只是傳說,當年大孫巷人為了保持名氣,防止外村人將育菱的絕活偷去,才編出這樣的傳說來。

其實,大孫巷四角菱之所以品質特別好,選好種菱是關鍵,其次是菱蕩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栽培管理精細。

大孫巷栽培菱角,採取魚池育秧,外蕩種植,精細管理,嚴格選種等一整套方法。村上選種留種都由極少數老農負責,手藝絕不外傳。選擇的種菱,要晚幾天待其老熟後採摘,每一隻都精心挑選。採下的種菱浸在水缸裡,隔二、三天換一次水,再裝在竹籃或蒲包裡,吊在水中越冬,待到明春播種。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選好種菱是關鍵(非大孫巷出產)


大孫巷位於西郊梁溪河畔,這裡水清土肥。

每到春分時節,利用空閒魚池,取出隔年選好的菱種,均勻撒播,菱身一半入泥。每畝用菱種約六十斤,培育成的壯秧在芒種季節定植外蕩。一般菱秧五、六支為一叢,根部用蒲包紮緊,蒲包裡拌有豬窩灰、河泥,讓菱叢漂浮在河面上,平均每畝菱蕩只要放十幾叢菱秧就行。

開始時,疏疏朗朗幾乎看不到菱葉,但一過黃梅天,滿河蕩的菱葉就支楞著把個水面擠得密密匝匝,處處是生氣勃勃的碧綠色。很快菱塘裡又開滿了一簇簇白色、淡紅色的小花,紅蜻蜒、花蝴蝶、小青蛙、灰蜘蛛,盡情地在花叢綠葉間嬉遊,連周圍的空氣裡都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菱蕩


大孫巷四角菱的產量較高,畝產可達千斤左右,而別處一般產量僅三、四百斤。大孫巷菱成熟期較別處的菱要晚十天左右,一般在中秋節前後採收上市。

三三兩兩共採菱,纖纖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並刺損,只恐歸家無斗升。

這是明代詩人杜瓊在《採菱圖》中描寫的採菱圖景。

一到採菱時節,大孫巷村裡的採菱姑娘以大浴盆為舟,輕盈愉快地穿行於碧綠的菱葉中間,用靈巧的雙手在青翠水靈、密密匝匝的菱蕩中採擷,景色如畫,令人心怡。剛起水的菱,剝一隻放到嘴裡,鮮嫩、清甜,幾乎嚼不到什麼渣滓,是名副其實的“水果”。

菱花是自下而上分批開放,分批結果,所以要每隔六、七天採收一次,過遲則老,過早則嫩,採菱姑娘要在菱蕩裡仔細觀察採摘,避免遺漏,防止菱角變老。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當代採菱姑娘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古代採菱姑娘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葛本植作《採菱圖》


大孫巷四角菱深受無錫百姓的青睞,其出產的大部分由小販預先向農民包銷,有固定的主顧收購。

解放前無錫城裡東大街的李阿菊、王阿二,都是專賣大孫巷四角菱的大戶,每天要賣出二百多斤。上午到蕩邊取菱,運回店裡馬上煮熟,下午即上市出售,到傍晚就賣光了,保證新鮮不隔夜。

還有一些串街走巷的小販,專門製作了“大孫巷四角菱”的銅字招牌,以廣招徠。他們挑著一副擔子,一頭上面放著髙髙的木甑,下面是煨有炭基的鐵鍋,用以保溫。另一頭是一隻鼓形帶蓋的木桶,裡頭也是放著熟菱的。嘴裡喊著:“賣——四角菱唻——!大孫巷上咯——四角菱!”

有人來買,就把擔子放下,揭開木甑蓋,用碗從甑裡取出熱氣騰騰的菱角,飄散出陣陣好聞的菱香。

這些小販中,有些賣的是正宗大孫巷四角菱,也有一些是假冒的,打著大孫巷的旗號,但只要是無錫地產的菱角,質量也並不太差,只是口感上有著差異,若吃到正宗大孫巷的菱,食後真正會齒頰留香。

惠山二泉旁邊,還定點設有一個大孫巷四角菱的銷售處,邊品茶,邊吃菱,是無錫百姓中秋前後應時賞遊的傳統樂趣。就連許多旅居上海等地的無錫人,也會回到故鄉,品嚐家鄉的四角菱,以慰鄉思。

清香四溢,無錫大孫巷四角菱,最最令人回憶的秋天美味

賣菱小販的木甑


1953年,大孫巷走上了互助合作道路,組成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合作社,1955年變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併入太湖人民公社,與蔣巷、成巷、朱巷、喬巷等合併建立孫蔣大隊。到了1961年,經過進一步育種改良,四角菱的平均畝產達到一千一百斤,呈現出很好的發展勢頭。

那時大孫巷四角菱一斤可以賣到三角六分,雖然按同期的生活水平,價格不便宜,當年憑糧票供應的大米是一角四分錢一斤,一斤菱角價格相當於兩斤半米錢,但還是深受無錫市民喜愛。


可惜,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大孫巷的菱蕩一部分被改為魚塘,一部分改種蔬菜田,從此大孫巷四角菱就在無錫絕跡了。再後來,為了發展鄉鎮工業,連漁塘都被填平了。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又徵地建造孫蔣新村,整個村子演變成為一個居民小區。

原來的採菱姑娘,全都變成了失地農民,昔日大孫巷的菱蕩,連水影子也尋不到了。

現在每年秋季,雖然仍有菱角上市,但無錫本地,除了鄰近太湖的河道和溝塘為了淨化水質,試種有少量四角菱和水紅菱外,已經沒有出產了。

小販叫賣的菱角,大都來自浙江嘉興、蘇北泰州及洪澤湖等地,且以紅菱和烏菱為多。


每當天高雲淡,明月當空的秋夜,回憶起帶有清香水氣的大孫巷四角菱,就會使人沉醉到江南水鄉如畫的夢境。

唉!大孫巷四角菱,叫我哪亨弗想佗(無錫話“叫我如何不想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