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骗人故事三则(拉花者,佛爷灵验,狐妓,出自浊世骗术)

拉花者

元宵节,有一少年观灯会后半夜往家赶。途中遇一少妇甚为妍丽,只见她徘徊歧路,好像在等什么人,衣香髻影,楚楚动人。少年以为她是失掉伴侣的游女,就走近挑逗,少妇不答腔。

少年转来转去,心想这女人好怪,备不住是与人幽会,来晚了,那位情郎等不及,走了;或者是她来得太早,情郎还没有到。以为这等女子也许可以挟制,邀她到自己家中,再作计较。于是邀她,不行。强推拉之,到了自己家里,请她进屋。家里正在过节,元宵酒席,正吃得热闹。

少年令少妇杂在妻妹之间,联袂比肩,共饮共食。少妇一开始还很腼腆,一会儿就开始与女眷们调谑了,少年只觉得少妇媚态横生,就劝她痛饮,并流露出留她住宿的轻薄意思。少妇酒足食饱,笑着说:“非常感谢你的盛情,现在借君家要卸一下妆。恐怕伙伴们等我,不能久住。”说罢起来解下衣饰,卷好束起,作了一个长揖,走出门去——原来是灯会中一个男扮女装的“拉花者”。少年又羞又愤,要出去揍他,邻里围上来问怎么回事,有人亲眼看见少年强把人家推入屋内,也有亲眼见他在灯会中歌舞,没有理由说人家改了女装调戏妇女,于是一笑而散。“拉花者”径自走去。少年气得浑身哆嗦,说不出一句话来。

佛爷灵验

某县令,信奉理学,恨僧侣之徒如仇人,常恨不能有一场毁佛运动,扫尽天下僧众。

一天,某寺和尚袈裟钵盂被盗,寺僧不知县令好恶,将盗窃案告到县里。

县令当庭斥责嘲讽道:

“你们供的那佛爷要是有灵,岂不能让小偷得报应吗?要是不灵,你们一天到晚给一个泥胎烧香上供图的是什么呢?袈裟钵盂没了,找我,不是糟践我吗?还是去找你们的佛爷去吧。本官没有如来佛那本事。”

县令楞把和尚赶了出去。又对人说:

“假如天下守令都用这二难推理法,和尚们用不着官府下文,早就自行解散了。”

但寺僧乃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认为县令为他们指出了一条生财之路。就表面上与小和尚们修忏悔,礼拜佛,终日诵经,求佛显灵,令贼送衣钵回来。

当时一帮善男信女见寺僧大做佛事,祈祷奇迹,都来观看。

寺僧早已暗自买通一个乞丐,某日,令他捧着衣钵跪在山门外头,好像一个中了魔症的人,不知不觉来到寺院的。“奇迹”出现,善男信女都以为佛爷显灵,香火反而更盛了。

狐妓

某富室子,形状臃肿,步履蹒跚,又不修边幅,脏得如猪一般,但是狭邪好色,遇妇女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视。

一日雨后独行,遇一少妇,容颜绝佳,就上前调戏道:“路这么滑,妇女要不要扶啊?”少妇严肃地对他说:“你可别冒傻气,我是一狐女,平生只拜月炼形,从来不媚人采补。你也不看看你这模样,竟敢敢说这种话吗?我看要人你点灾祸了!”说着捞起一把湿沙扬到他的脸上。富室子惊得呆住,忽然掉进沟里去了,费了半天劲爬出来,再看少妇已没影儿了。

打那以后,这位富室子就有了心病,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害怕狐仙创造作祟。但是好多天过去了,竟没什么事。

有一天,往朋友家去饮酒,有一个小妓出来陪酒。富室子仔细一看,正是雨后那天遇到的妇人,不禁惶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勉强试着问她:“某日雨后,你曾往东村去过吗?”小妓随便答道:“那是我姐姐。我们姐俩长得很像,你看到她了吗?”富室子只觉得她话说得迷离恍惚,不知她到底是人是狐,今日所见与那日所见,是一人还是二人,后来找了个借口溜了,不敢与这小妓同席。

富室子走后,小妓对众人说:“我实在是讨厌他那丑态,又怕被他强暴,所以用谎话骗他。幸好他自己滑倒,我就藏麦垛后边了。不想他竟真以为我是狐狸!”

席中人听了,个个都笑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