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栀子花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大仙曾是山里的皮孩子,皮孩子有个一起长大的姐姐,当然还有数不清的堂姐。“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每到初夏季节,姐姐们都很忙,几十年过去了,大仙也不记得姐姐们在忙什么,但依然记得跟在姐姐们后面屁颠屁颠的傻乐。这时候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姐姐们去干活的时候,总会随手采下一朵硕大的栀子花,别在发卡上,乌黑的头发和洁白的花朵,那种对比实在是美。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栀子花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

(网络图片)

俗话说,“栀子花香千里,桂花香万家”,有香味的花,常见的就那么几种。兰花太稀罕,如果侥幸在山野间采到一支兰花,肯定是小心翼翼插在瓶子里,用清水养着。桂花采下一花枝,也得养在瓶子里。只有栀子花,好栽好种,花又开得多,大小又合适,最适合插在头上。嗯,这就是《雨过山村》所写的事情了。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竹溪,两岸有竹子的小溪,“斜”念“xiá”。这是写乡村环境。“妇姑相唤浴蚕去”,妇是嫂嫂,姑就是小姑子。浴蚕,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这是写农村的劳动。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是今天要讲的重点,有很多人解释说,因为嫂嫂和小姑子都忙着去干活,没有空欣赏中庭的栀子花,让栀子花“闲”在那里——大仙对这种解释只能“呵呵”了,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永远是瞎扯淡。“闲着中庭栀子花”,就是去干活的时候,在中庭采上一朵两朵栀子花,随意的别在头上或者身上。闲,是随意、闲适的意思;着,是插的意思。这才是农村的美,这也才是生活的美。田园生活的幸福,对田园生活的爱,就这一句,够了。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栀子花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

栀子花很常见,但照样是好的花。接着往下看。

送王少府归杭州

(唐)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这位韩翃(hóng)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的那位,不是唱“青藏高原”的韩红。少府,在唐代是县尉,管治安的,相当于公安局长。韩翃写诗送王局回杭州。“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旅途漫长,浮萍相随,顺潮而上,目标富春江,那里有著名的隐士严子陵。“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西晋著名文人陆机是吴郡(今苏州吴县一带)人,南齐著名的妓女(美女+才女)苏小小是钱塘人,那里人杰地灵,才子佳人辈出,容易找到知己。“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葛花”可用来解酒,一向为好饮的文人所喜爱。栀子花也很多,可以用来赠送给心爱的人。“早晚重过渔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你经过那些美丽的水乡,一定会写出很多美丽的诗句。箧(qiè),小箱子,常常做书箱。

“栀子同心好赠人”,这句话道出了栀子花的又一个美好的含义。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所以又叫同心花,常用来赠人,当然赠送的不是好基友,是异性。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沈周是明代的大才子,大文人,大画家,排在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前面。这首诗美是美,不过把栀子花写得有些过于娇艳了,而且是夜间娇艳,感觉是沈大才子的“同心人”似的。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关注“宝宝念诗”!感谢您每一次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本文图片据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