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萬能人物素材10則,同一個名人不同的寫法,建議模仿!

作文萬能人物素材10則,同一個名人不同的寫法,建議模仿!

中高考作文的“主體”是記敘文和議論文,而人物素材無疑在這兩種文體中都很適用,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10則萬能人物素材,涵蓋主題範圍十分之廣,一起來學習吧!

一、梵高

1

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惡劣,他的藝術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 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畫卻被那些布爾喬亞的藝術鑑賞家們棄之如敝屣。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小城,他瘋狂地作畫。傾洩的顏料裡調和著他的血,而畫 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繃帶。他像夸父一樣地追逐著太陽,最後在陽光中燃燒、倒下。每當我看見他所畫的《向日葵》,總會想起古希臘智者說過的話:“它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永遠是一團火焰。”

素材運用角度:藝術、理想、痛苦、執著、個性、獨特追求

2

梵高說,“誰在愛,誰就在活著;誰活著,誰就要工作;誰工作,誰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沒有自己的麵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 他孤獨地作畫,孤獨地生活,沒有錢請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後,當他的自畫像——《沒有鬍鬚的梵高》創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時,拍賣行 裡歡聲雷動。然而這一切與寂寞的梵高已經毫無關係。在巴黎郊外的儉樸的墓地裡,陪伴他的只有當年由加歇醫生栽種的長春藤,還有來自全世界的崇拜者們敬獻的 鮮花。

素材運用角度:貧困、偉大、孤獨

3

梵高生前曾有一個心願:“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連這麼一點點卑微的夢想,最終也還是化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 地荷蘭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國,爭相把梵高認作自己的國民,爭相為他建造精美的美術館。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在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在荷蘭的梵高美術館……他的 作品永遠被擺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遠是人頭攢動,人們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誠的眼神,嘖嘖讚歎,表現出對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運用角度:價值、時間會篩選出真正偉大的東西

梵高語錄:

①畫家害怕空白的畫布,但空白的畫布也害怕敢冒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

②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最大願望是創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對於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裡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燒。……你知不知道,這是誠實的人保存在藝術中最最必要的東西!然而並不是誰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於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

二、福樓拜、莫泊桑、雨果

1福樓拜

19世紀中葉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

當人們請求福樓拜寫自傳的時候,他說:“我根本沒有傳記。”他的一生,除了藝術創作之外,簡直沒有什麼個人生活和愛好,他把一切都奉獻給了藝術。他曾經說 過:“我愛酒,我不飲酒。我是賭徒,我從來沒有摸過骨牌。我喜歡荒唐,日子卻過得和僧人一樣。”“我僅僅缺少道袍而已。”

他是真正的藝術殉道者。他像虔誠的苦行僧對待宗教一樣,為了藝術摒棄一切享樂。為了使他的作品成為精雕細刻的真正的藝術品,達到完美的程度,他廢寢忘食地工 作,常常一晝夜工作16個小時。他屋子裡的燈光每夜通宵達旦,這座塞納河畔的房子裡不熄的燈光,在黑暗的長夜裡成了塞納河上漁夫們的燈塔,甚至從哈佛爾溯 流而上,開往盧昂的海輪上的船員們也把它當成了不變的航標。有人給他統計,他一生中有20年是夜以繼日地在書房裡寫作。

素材運用角度:天才即勤奮、舍與得

福樓拜語錄:

①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和意志邁向前方的那天。

②成功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2莫泊桑

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19世紀作家

莫泊桑到30歲時,連一篇作品都沒發表。他開始喪失信心,想改行經商。他姐姐建議他去拜訪大作家福樓拜。福樓拜把莫泊桑讓進書齋,指著自己的作品說:我的 《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當初我也跟你一樣灰心過,動搖過,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恆心。回家後,莫泊桑勤作不輟,不久就發表了自 己的處女作《羊脂球》,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被稱為19世紀“短篇小說之王”。

素材運用角度:恆心、毅力、耐挫

3雨果

沒有退路,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智者的共同選擇。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簽訂合約,半年內交出一部作品。為了確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雨果把 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裡,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一頭鑽進寫 作裡,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品提前兩週脫稿。這部僅用了5個月時間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鉅著《巴黎聖母院》。

三、三毛

1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她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愛情。後來,我自己去過沙漠,我才發現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懼。我看《溫柔的夜》裡三毛的日記,發現她和荷西的愛情也充滿了關於金錢物質瑣碎的爭吵。

看肖全給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鏡頭,蒼白慘淡,不帶一絲笑容。也許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後來三毛自殺,我非常冒昧誅心地猜測,大概也是因為太多讀者把對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們綁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運用角度:平常心對待別人,對待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

2

愛生活,愛地球,愛世界。要想照亮世界,總得有東西在燃燒。 她是燃燒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說她的作品裡有虛構,她死後仍有非議。這又怎麼樣呢?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寫有完美的書。當一個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們多麼幸福。

素材運用角度:只要有愛,不完美又如何

3

三毛真正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她那顆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 其實我們常常會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錮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種心態裡。而三毛是那種即使被囚禁在一個牢籠裡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對於愛 情的勇敢與執著,是那麼的讓人著迷,一個愛上流浪的人,一個在流浪中愛著的女人。突然覺得這種流浪的浪漫情懷,在我們越來越世俗的世界裡漸漸的遠去了。我 想流浪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足夠虔誠地面對流浪,我們就不會感覺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運用角度:讓精神去流浪

三毛語錄:

①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②我迎著朝陽站在大海的面前,對自己說:如果時光不能倒流,就讓這一切,隨風而去吧。

③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

④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四、海明威

1

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於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素材運用角度:堅持、自律

2

海 明威寫作態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裡就改到哪裡。全書寫完後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 謄清後又改一遍;最後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 清樣出來後還在改,最後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素材運用角度:追求完美、態度、嚴謹、細節

3

硬漢海明威: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後,因為不願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素材運用角度:不放棄,堅韌,以死抗爭

海明威語錄:

①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②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與鬥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

五、鄭淵潔

1

鄭淵潔說:靠寫作成為富豪,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吧。如果未來有一箇中國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一個作家書賣得 好,有了錢,就應該回報社會,回報讀者。我寫童話寫了35年,但我的幸福感只有到汶川地震後捐款幾十萬後,才感受得最深切!幸福來自勞動致富,然後幫助需 要幫助的人,不求回報!

素材運用角度:大愛、責任

2

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他和那個騎著瘦馬的天真男子一樣,不斷挑戰貌似難以戰勝的目標:炮轟中國教育、叫板中國作協、立志當中國最優秀的男脫口秀主持人,以及一個人撐起一本雜誌25年。他的行為,的確像古代的“俠客”,出手扶危濟貧——玉樹地震後捐款百萬,成為作家之最;行蹤飄忽不定——可以隱居山村十年近乎失蹤,也可以突然高 調行事頻現報端;個性嫉惡如仇——他的一千多條微博,大部分是對各地民生新聞的評論。

素材運用角度:挑戰自我、正義、個性、活出自我

鄭淵潔語錄:

腰纏萬貫是另一種窮。一貧如洗是另一種富。

生命的意義不是珍惜,而是消耗。

善良就是最好的人生,即使默默無聞。

循規蹈矩是一事無成之母。

六、海倫·凱勒

1

海倫·凱勒在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 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重度殘疾兒。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 挑戰,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進入大學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併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素材運用角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對生命的熱愛

2

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希望。在海倫·凱勒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之後,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素材運用角度:愛心、收穫、感恩、人生價值、社會責任感

3

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

素材運用角度:興趣、樂觀、探索、勇於嘗試

海倫·凱勒語錄:

①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②黑暗,將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他更加珍惜聲音。

③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④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七、巴金

1

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給我們的是一筆豐厚的財富。他講真話,洋洋150篇真言隨筆,凝聚成46萬字的《隨想錄》。

他在《沒有神》中說:“我的心還在發痛,它還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夢了。我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個人,也下定決心不再變為獸。”他在《隨想錄》總序的最後說:“講出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了。可以說,這五卷書就是用真話建立起來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館吧。”

素材運用角度:懺悔、真實、良心、講真話、責任

2

他把在日本獲獎的獎金500萬捐給了上海作協,他把《隨想錄》的稿酬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學獎”。

素材運用角度:無私、謙遜

3

冰心說,“巴金這個人……”是寫不盡的。還說“巴金這人辛苦一輩子,勤奮一輩子,認真一輩子”。“巴金內向憂鬱,但心裡有團火,有時爆發出極大的熱情,敢講真話。”

冰心的愛人去世,巴金給冰心的女兒吳青寫信安慰。巴金與冰心關於成立現代文學館的通信記錄,巴金為《冰心傳》寫序言,給冰心題詞。冰心欣賞巴金的純真、坦誠、大公無私;巴金也一樣欣賞冰心坦率、堅強、友善。

素材運用角度:

從巴金的角度考慮可提煉以下觀點:①純真;②坦誠;③大公無私;④勤奮;⑤敢講真話。

從冰心的角度考慮可提煉以下觀點:①坦率;②堅強;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4

巴金背書:巴金十二三歲時,就背會幾部書了,其中包括《古文觀止》。後來他談到自己的散文創作時說:“現在有200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 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麼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並非神秘不可思議,它也是有條有理、順著我 們思路連上來的。”

素材運用角度:“讀書與作文”“積累的重要”

巴金語錄:

①好聽的話越講越多,一旦過了頭,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習慣,就上了癮,不說空話,反而日子難過。

②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裡。

③隨著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無論大小,我都會感到喜悅。

八、汪國真

1

汪國真由詩人成功轉型,一舉成為詩歌、書畫、音樂三棲藝術家,一個曾經能令“洛陽紙貴”的著名詩人,為什麼突然一下子喜歡上書法和繪畫,並且像當年他的詩一 樣很快一舉成名,紅遍大江南?對此,汪國真的回答卻是如此的坦誠:“1993年詩歌出名後,經常會有人找我題字、寫賀詞,每當這些場合字寫不好都覺得十分 尷尬,所以我就決心苦練毛筆字。”

於是,他用一年時間開始研究琢磨書法,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他都一個人默默地挑燈苦練毛筆字。多少個節假日禮拜天,他都捨棄與家人外出遊玩的天倫之樂,獨自坐在書房裡潛心鑽研和練習書法。最終形成了一氣呵成、奔放流暢、氣勢磅礴的豪邁風格。

素材運用角度:追求、堅持

汪國真語錄:

①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②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巒何必在乎別人把你當成平地如果你是春天何必為一瓣花朵的凋零嘆息如果你是種子何必為還沒有結出果實而著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微笑沉默不語

九、魯迅

1

1933 年6月,特務公然殺害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副會長兼總幹事楊杏佛,並將魯迅列上了恐怖暗殺的黑名單。但魯迅先生置生死於度外,毅然參加了楊杏佛葬禮。懾於先 生的威望,特務沒敢加害先生。面對黑名單,魯迅沒有退縮;面對敵人,魯迅的氣勢壓住了他們的兇悍。勇氣來自正義,來自無畏,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體現出魯迅先生高尚的人格。

素材運用角度:人格力量、勇敢、退縮與前進

2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 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 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尋夢途中的百折不撓,圓夢實踐中“精衛填海”的堅韌自信,無一不燃燒著他對民族、國家的熱愛,無一不證明著他是一個真正的猛士,是文學革命的馬前卒,我們仰慕的就是他的這種偉大。

素材運用角度:夢想、奮鬥、熱愛、力量、理想和現實 、選擇

3

魯迅不僅聰明,而且勤奮。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早晨要去給生病的父親買藥,上學遲到了。老師批評了他,他很後悔自己的遲到,就在桌子的角上, 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用來警誡自己,從此以後他就再也沒遲到過。一直到晚年,魯迅還清楚地記得這件事,並且在一次閒談中告訴自己的親人。這生動地表現 了魯迅自幼嚴格要求自己和認真學習的精神。

素材運用角度:認真、嚴格、自覺、堅持

魯迅語錄:

①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②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③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⑥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十、梅蘭芳

梅蘭芳:已到凌雲仍虛心

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拜在畫家齊白石門下學畫,虛心求教,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名角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隻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白石老人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題詩: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為人的謙虛恭謹,有口皆碑。正是這樣謙和虛心的品性,讓原本天生稟賦並不那麼佔優的他,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獲取更多的機緣,逐步成為一代名角、一代大師,成為京劇藝術的泰山北斗。

適用話題

人格修養/自我認識/尊重他人

速效應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

20 世紀20年代,梅蘭芳以《霸王別姬》名震京華。他扮演的虞姬,其神韻令人拍案叫絕。但一位老者對他扮演的虞姬的劍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虞姬是美人,而你 扮演的虞姬,舞的卻是男人劍法,這與她的身份不相稱呀!”梅蘭芳聽後頓覺醍醐灌頂,當即跪拜:“您若不嫌棄,晚生願拜您為師。”老者一邊口中唸叨“豈敢豈 敢”,一邊扶起梅蘭芳,眼神裡洋溢著讚賞之意。

此後幾個月,梅蘭芳常來雲居寺學劍,在老者的指導下潛心研究不同的劍式。經過一番學習,他的劍法已成為刻畫人物的“點睛之筆”,為他的表演錦上添花。當梅蘭 芳成為一代京劇大師的時候,人們總是仰慕於他造詣的高深,卻不知他將自己的身姿放得如何低。對於梅蘭芳來說,別人把他看得比山還高,他卻把自己降得比谷還 低。高山仰止,虛懷若谷,這就是大師的高度和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