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伊寧是個尷尬的城市,東來西往的遊客們,常常只把它當作一箇中轉站,稍作停留就匆匆奔往下一個目的地:賽里木湖,喀拉峻,夏塔,那拉提……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伊寧六星街的民居和杏花

我曾在伊寧市內唯一的一家國際青年旅舍裡待過近三個月。期間,旅社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遊客,大部分只是將這裡作為一箇中轉站,很少人會靜下心來慢慢走一走。而我覺得,去一個地方旅行,不僅是要看到美麗的風景,還要關注得到當地的人文、歷史、風俗,在和當地人的交流中,擴大自己的世界。

伊犁歷史厚重,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這裡曾是塞人、大月氏人、烏孫人的牧場,後來,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諸多遊牧民族都曾在此留下過深深的印跡。

近代,18世紀後半期,乾隆治下的清朝政府,在平定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叛亂後,重新將廣袤的伊犁地區置入中央政府管轄,並從此開始經營伊犁。這一時期,為了修復戰亂後滿目蒼夷的伊犁,清朝政府調集了各民族人民前往伊犁屯田牧戍,包括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等等,加上沙俄—哈薩克戰爭導致大量哈薩克族東遷,從而形成了近代以來伊犁多民族聚居的格局。

現伊寧市南邊的察布查爾縣,即為國內唯一的錫伯族自治縣。如今,全國56個民族中,在伊寧居住的有近40個。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左圖:從三月下旬開始,伊寧滿街的花能一直開到秋天。圖為一種楸樹花。右圖:漢人街的烤肉師傅

春光

四月初春,整個城市剛剛從冬日的寒氣中復甦。粉白杏花首先嶄露頭角,配上特有的維吾爾族民居的色彩,別有一番味道。一陣春雨,打落了杏花,卻又有梨花、蘋果花、桃花、李花、海棠、洋槐、鬱金香、各種說不上名字的花……接踵而至。

清晨或是傍晚,在利群路沿街的巷子裡散著步走過來,感覺整個人都浸潤在甜蜜的花香當中。而這甜蜜的幸福感,幾乎可以一直持續到秋天。

伊寧人對花的熱愛已經深入骨髓。除了街邊巷裡隨處可見的各種樹和花,還有窗前的盆栽、巷角里時常可見的花店、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賣花的小販。

在伊寧旅行,手機上需要一個APP,微軟識花、花伴侶這樣的好東西,能夠幫你隨時辨別路邊那些不認識的美麗花朵。

“花城”,不是美稱,而真真切切是伊寧的名字。伊寧別名“古麗斯坦”,“古麗”即是維吾爾語中“花”的意思。

歷史上,伊寧的名稱經過了蟄失蜜城(茉莉城)——古麗扎城(花園城)——固勒扎城(盤羊城)的演變。根據《伊犁文史資料》中的考證,由《新唐書》卷40•地理志得知,“蟄失蜜”是伊犁古地名,即為現在的伊寧,而“蟄失蜜”(Jasmine,波斯語Jasmin)音義就是茉莉花的意思。

唐朝,這裡曾大面積種植素馨,由於翻譯的原因,後人錯把這裡的素馨當作了茉莉,但“花城”的美名也由此肇始。隨著時代的變遷,素馨花在這裡已經沒了蹤影,然而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卻讓各種美麗的花兒在這裡紮下了根。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左上二圖:喀贊其的窗戶;左下:塔塔爾族民居

民居

初來伊寧時,驚異於這裡的民居色彩之鮮豔。房屋以藍色為主,雜之以綠色、紅色、黃色、紫色等諸多色彩。

民居中最具代表者,是位於伊寧城區東南的喀贊其。根據官方介紹,“喀贊”是維吾爾語“鍋”的意思,“其”是指從事製作、銷售鍋的行業的人。歷史上,喀贊其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藝品製作銷售的中心,當地居民大多以鑄鍋、賣鍋來維持生活,久而久之,當地人就把這裡稱為“喀贊其”了(現在仍然會有大量手工藝品出售)。

還有門楹上的花飾。這裡的民居,建築風格上是伊斯蘭式和歐式的混合,門楹卻經常可見水墨畫和油畫混合特色的花飾,內容通常是新疆的山水風景及人物。當然,伊寧市裡多姿多彩的民居,不止侷限在喀贊其。和內地多數的二三四線城市一樣,伊寧市也正在經歷著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好在市區裡很多的民居還沒有遭受被拆除的命運。

例如,和喀贊其一樣有名、卻在地圖上怎麼也查不到、很多當地人也不甚瞭解的六星街,還有利群路、新華西路、發展鄉街、伊犁河路、光明街等等。在這些地方,都可以見到大片大片色彩鮮豔的民居。相比較商業化味道略濃的喀贊其,如果能夠在某個傍晚在這些生活氣息濃厚的居民區中散散步,感覺也是極好的。走街串巷的小販,放學回家在巷子裡玩耍的孩子,在巷角談天說地的維吾爾族老人,家家戶戶院子門口的果樹……六月時節,桑葚熟了,掉在地上成了一片紫色,在巷子裡散散步,摘幾顆桑葚,和路過的孩子、老人微笑一下打打招呼……當然啦,七月的杏子,八月的李子和蘋果,味道也非常棒。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精美的窗戶

關於尋訪伊寧民居的三點建議

① 以利群路為例,伊寧市的街道規劃大體是這樣:利群路為主幹道,左右兩側分別是利群路一巷、三巷、五巷……和二巷、四巷、六巷……主幹道往往車水馬龍,真正的精華藏在這些巷子裡。

② “六星街”這個地方其實很好找,找不到它主要是這個名字現在已經不用。打開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看到伊犁師範學院和江蘇路之間那個成六角星形狀的街區,就是它了。工人街和黎光街在此成十字形交錯,交錯點即是它的中心廣場。六星街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後面再說。

③ 在2014年出版的《孤獨星球· 絲綢之路》中,提到了花園街,說在花園清真寺的後面。經過我實地探訪,實際上那一片街區叫做發展鄉街,具體位置是在人民公園南側和西側(需向西跨過公園大街)。個人覺得,發展鄉街道是伊寧市裡最具有生活味道的地方。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十戶街的民居

民族

維吾爾族

在伊寧市內,維吾爾族的人口占到了將近一半(伊犁是哈薩克自治州,哈薩克族人口占多,只是哈薩克族更多在伊寧周邊縣市)。

要知道,維吾爾族與維吾爾族也有不同。17世紀末,準噶爾貴族曾從南疆遷入大量維吾爾族人進入伊犁河谷,清朝政府對此地恢復管轄後又效仿舊制,伊犁河谷地區自此遷入了大量的維吾爾族人,他們被稱為“塔蘭奇”,蒙古語意為“種地的人”。

“塔蘭奇”一直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還被認定為一個單獨的民族。相較於南疆較為單一的民族環境,生活在這裡的維吾爾族人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比如,飲食方面,除了常見的饢和烤肉,奶茶和歐式的甜點在這裡受歡迎程度更高,街頭經常可見各種西式甜品店。衣著上,中老年女性會披戴俄式的披肩,男性則會戴上俄式的鴨舌帽(當然,不是所有人)。此外,還有語言、房屋風格方面的種種不同。

想近距離了解伊寧的維吾爾族,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走進他們的家中和他們交流。在喀贊其里居住的絕大多數都是維吾爾族人,有時候,一個微笑和一聲問候,就能夠叩開一戶人家的門(這裡有很多家訪點),進去看看極具特色的民居建築樣式,聽上去也挺不錯?需要提醒的是,如拍照,須徵得被拍攝者的同意。

除此之外,位於伊犁河北岸的七彩廣場,每天傍晚都會有不同民族的婚禮在這裡舉辦(齋月除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見一大群英俊瀟灑/美膩動人的伴郎/伴娘,簇擁著新郎/新娘,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作為一個維吾爾族人口占多數的城市,伊寧市內處處可見維吾爾族的美食印跡。奶製品是伊寧人的摯愛,除了前面說到的西式甜點,街邊巷角的便利店裡,各種手工冰淇淋也能讓你吃個痛快,還有各種果醬蜂蜜,吃不了可以帶走。

如果吃膩了甜食,那就在路邊的小攤上來一碗刨冰酸奶:奶疙瘩加上刨冰攪拌,祛除了奶疙瘩原有的濃重酸味,酸酸甜甜祛暑可口。

還有啊,怎能不吃肉和饢?漢人街美食大巴扎對面,一排沿街的烤肉鋪子,隨便找一家,在烤肉爐子前坐下,看大師傅嫻熟地翻滾烤肉,肉串上滴下的肉在烤肉爐子裡點起一陣香氣撲鼻的煙……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以往熱鬧的漢人街夜市被關閉了,只剩下美食大巴扎對面的一個街區,還保留了不少數量的臨街鋪子。要去得趕早,每天七八點鐘很多鋪子就要關門。

最後,再推薦一家饢店。很多內地來的人吃不慣新疆的饢,覺得太乾,但這家“饢王”足以讓你改變對新疆饢的認知。位於喀贊其的海爾巴格餐廳和位於解放路七巷的阿依努麗美食園可以滿足你對維吾爾族美食的想象,這兩家餐廳的裝潢也很有特色!

吃完了還要買,伊犁國際大巴扎,喀贊其門口的各種手工藝品店,喀贊其對面的蘇碧怡大廈,紅旗街和勝利南路,漢人街沿新華東路南側的各種乾果店……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俄羅斯族民居

俄羅斯族

伊犁是國內唯三的俄羅斯族人聚居地(另外兩個是哈爾濱和額爾古納)。前文所提到的六星街,就曾是俄羅斯族人聚集的地方。

說起俄羅斯族,又是一段沉重的歷史。19世紀末期,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曾短暫佔據伊犁地區,帶來了眾多俄羅斯族移民。十月革命後,大量沙俄士兵被安置在伊犁、塔城等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聯強制遣返大量華僑,他們大多攜帶著俄羅斯族的妻眷。四十年代的三區革命期間,又有部分蘇聯紅軍進入伊犁參與對國民黨政府的作戰,留下了不少紅軍的後代。五十年代中蘇關係惡化,導致大量俄羅斯族人離開中國前往蘇聯。九十年代,又有一次俄羅斯族向海外移民的高潮。所以,現在仍然留在伊寧的俄羅斯族人數量已經不多。在伊寧市內,和俄羅斯族文化有關的痕跡也所剩無幾。在四月中旬,我在六星街的東正教堂,碰巧遇到了在復活節舉行彌撒的俄羅斯族人,才得以藉機瞭解到更多相關的故事。

這是一個維吾爾族的民居,但是窗戶確是歐式的。在伊寧,有很多這樣的建築,融合了伊斯蘭風格和歐式風格,這其中,就有俄羅斯族的影響。

想了解伊寧的俄羅斯族,最好的地方就是這個東正教堂了。地址是在六星街,賽依拉木街、黎光街和江蘇路的交叉口附近。它是我國政府認定的唯三的東正教堂,是伊寧俄羅斯族人、特別是老一代人繼承自己文化傳統的地方。每個週末有禮拜、或是復活節,會有彌撒。復活節也是俄羅斯族人寄託對先人哀思的時候,不過現在也要開發成旅遊節活動了。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俄羅斯族的列巴和復活節彩蛋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伊寧的東正教堂

可惜的是,年輕一代的俄羅斯族人對宗教似乎不大感冒,日常前來禮拜的也是老一輩人居多。教堂負責人名叫彼得,是在三區革命時期參與反國民黨統治戰鬥的蘇聯紅軍的後代。教堂不大,對於前來參觀的遊客,彼得總是會很熱情地進行介紹。需要提醒的是:按照東正教教規,女性在進入東正教堂時,需要遮住自己的頭髮;進行宗教儀式活動時,未經允許不得拍照。

想品嚐俄羅斯族美食?黎光街二巷有一個俄羅斯小木屋,他們家的啤瓦很好喝,吃完了還可以去旁邊的手風琴博物館,看看那個收藏了近千架手風琴的俄羅斯族人亞歷山大,聽聽他的手風琴音樂(亞歷山大和俄羅斯小木屋的老闆是兄弟,手風琴博物館就在旁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白房子裡,參觀的人會收費50元。從門前走過,運氣好的話就可以聽見亞歷山大在拉琴。

阿合買提江路238號(蘇寧易購對面)的俄羅斯大列巴店,還有純正俄羅斯族的手工大列巴出售。不過,每週日是俄羅斯族人做禮拜的時間,這些店鋪都不開門。最新鮮的列巴,要在週一的時候去!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俄羅斯族

哈薩克族

想近距離了解哈薩克族,最好還是去伊寧周邊的草原上。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美麗的伊犁草原隨處是他們的家。

在伊寧市內,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友誼醫院南、斯大林西路與飛機場路交叉口附近的雄鷹工作室,看看哈薩克族的手工藝品。在街上偶爾可見的哈薩克族餐館,品嚐一下馬肉那仁(一種麵食,和維吾爾族的拌麵拉條子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和燻馬腸。在江蘇路和黎光街二巷交叉口北邊兩百米,有一家烏孫哈薩克奶茶館,他們家的拌麵、奶茶、包爾薩克都很不錯。

相比較於維吾爾族音樂的歡快喜慶,哈薩克族音樂似乎更多一些鏗鏘。在伊犁河畔,哈薩克族的婚禮不是很容易見哦,能夠看見哈薩克族新娘穿著一襲民族服裝出現,那真是極美的。

塔塔爾族

早就聽說塔塔爾族是國內顏值最高的民族,可惜錯過了7月份一年一度的“薩班節”(塔塔爾族慶祝春耕的節日),沒有看到塔塔爾族人盛裝載歌載舞的場面。

和俄羅斯族一樣,塔塔爾族也是在十九世紀外遷進入中國的。在六星街的工人街十三巷,有一個塔塔爾族的民居。如果女主人在家的話,可以叩門進去看看。主人的漢語不好,但是很熱情。

此外,在伊犁街,有一個塔塔族刺繡店,女主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店裡有很多塔塔族的服飾刺繡用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和女主人聊聊塔塔爾族的刺繡特色。

據她介紹,塔塔兒族的女性,未婚時戴小圓帽,帽子遮不住頭頂,只能用別針別在頭髮上。結婚後,會戴上能蓋住整個頭頂的帽子。女主人親手做的帽子,漂亮的刺繡,估計會很討女孩子喜歡吧。刺繡店店位置是在勝利南路和伊犁街交叉口處往西走一百米。

在伊寧,感受漫長春日

刨冰酸奶和伊茲海邇冰淇淋

烏茲別克族

據說烏茲別克語和維吾爾語的相似度達到百分之九十,所以,對於我們這些旅行者來說,辨識他們之間的區別實在有點難。不過,說起伊寧的烏茲別克族,最最最最有名的,就是位於喀贊其的伊茲海邇冰淇淋店了。據說,老闆很牛,堅決不和別人合夥做分店。但是他家的冰淇淋實在是太有名了,我曾見過一波陝西遊客一大清早還沒開門時就來排隊的。強烈推薦他們家的核桃巴旦木味冰淇淋,價格最貴,也最好吃,我第一次吃的時候,曾被甜到懷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