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被爭搶百年的「座上賓」 如今遺棄在鄉村街頭


說起石磨,想起小時候老家村西頭那個石磨,那時候,大人們常出一些謎語給我們猜:石公公,石婆婆,咬著牙齒唱著歌,千走萬走不出窩,吃的拉的一樣多。我們爭著回答“石磨”,今天甲乙侃圖帶你去看看一個百年磨盤。

在河南省安陽市一農村街頭,一碩大的石磨盤靜靜的豎立在牆根,像一位老人一樣回憶年輕時候的那些輝煌。

“村裡的這個大石磨盤,直徑有一米多長,從我記事起就有,我們韓家幾輩人都用過,至少一百年了。”畫面上這位韓大叔,今年69歲,小時候經常跟家裡人一起推磨的場景,現在還記憶猶新。

據瞭解,我國石磨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的磨齒以窪坑為主,形狀不規則。東漢以後,磨齒的形狀產生了變化,出現了斜線輻射的紋理,磨盤也有了分區,分別有四區、六區、八區型,可以研磨不同粗細的糧食。

在以前的農村,石磨可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哪一家都離不開它,因為需要用它來加工糧食。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可是要靠它來吃飯呢!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和機械化的出現,磨米磨面都用上了機械,石磨也逐漸被取代,後來有了麵粉廠,麥收完就把糧食存進麵粉廠,什麼時間吃什麼時間取麵粉,一家一折,存取自由,村頭起再也看不到那推磨人。


隨著時間的流轉,石磨這個過去爭搶的“座上賓”,不再那麼受重視,村民把完成了歷史使命的石磨盤掀下來,放在庭院裡的角落裡,也許後人再也不會想起。但現在也有好多人喜歡收藏這種老物件,讓人們永遠記住那份鄉愁。不知道大家見過這麼大的石磨沒?說出你的故事吧。關注甲乙侃圖,瞭解更多百姓故事。(甲乙作品 盜圖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