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与国家新型城镇化

2015年11月27日,

城市中国计划在举办的题为“‘十三五’规划:城市创新与未来”的2015年年会上,发布了《“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两本新书。其中,《“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是城市中国计划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包括:新时代产业变革需要颠覆性技术的依托。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于科学技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产业结构利润率不高,资源消耗大,且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国经济增长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倡和促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新技术可以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契机。

颠覆性技术应用广泛,对各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新技术因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广等特点,是各国竞相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彻底颠覆金融、商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以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数字化、3D打印技术和材料创新可促进制造业转型,提升服务与交付效率。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将满足未来对安全和劳动力技能的更高要求。可再生能源以及页岩气、致密油等资源的持续开发,将加快能源的进化升级。上述新技术势必给现存企业带来挑战,但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新技术发展仍面临挑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在中国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目前中国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核心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及政策环境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因此,应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和市场推广,推动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稳步提高。

《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一书是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三大研究项目的合辑,包括《中国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和《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未来的城市群选择》,是国家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报告大量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研究,并立足中国实际情况,希望今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结合国际经验,构建了重点在反映城镇化质量水平的综合性城镇化指标体系,以全面有效地评估中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现阶段衡量城镇化标准应采用城镇化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继续在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重视绿色低碳、空间优化和城乡统筹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报告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保险、公共住宅、子女教育、就业培训、居住权利保护、社区融入和户籍准入等多方面同步推进,进行系统的政策改革。针对这些问题,该报告结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指出各级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对这些问题的责任与义务,并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未来的城市群选择》报告中回顾了国际各国针对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研究与实践经验,对城市群发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进行了定位,并针对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城市群,以及促进城市群发展提出了预测和建议。

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华强森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仅靠固定资产投资很难达到曾经的辉煌成绩,要维持经济发展,需依靠科技创新来大幅提高生产率。希望《“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一书能对中国技术型企业的规划发展有所裨益。同时,华强森总结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若干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该书包含的三项研究,体现了城镇化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解决了中国社会对农民工增加包容性的问题,并探索了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新动力的发展环境。中国计划出版社副总编陈国平也到场对新书发布表示祝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