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提高成绩从这些细节做起!

摘要:对于高中知识该如何学习的问题,各方各面都有许多方法与经验。启智天下为您梳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能够提高成绩细节却有迹可循,让我一起行动起来,学好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提高成绩从这些细节做起!

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高中的教材分为了必修1、必修2、反应原理、有机、结构、化学实验、化学技术等好几本,一般前4本是高考所要求的。而从知识点上分,必修1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元素化学(无机化学),必修2是有机与结构的初步涉及,所以我们可以将高中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四大部分,以下分别对这四点进行展开。

一、元素化学

元素化学集中在必修1的无机化学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例如,复习时自己在纸上画一遍碱金属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钠单质、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等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建议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考点并不多,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建议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二、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学习中建议同学们认真地先把这类基本概念都记牢,并且自己在做题、考试前就区分开诸如"平衡常数与电离度"这类易混淆的概念。只有先知道了对象是什么,才有资格去讨论怎么计算的问题。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在于: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

②遇到棘手问题时,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算错一次可能是小问题,但经常算错肯定不是小问题,务必要把算错的原因从根本上揪出来。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提高成绩从这些细节做起!

三、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

但是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十分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

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四、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针对的是课内常考实验。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