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持久戰」

“媳婦熬成婆”,距離騰訊音樂敲響上市鐘聲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有消息稱,騰訊音樂將於10月18日在美國上市,這距離騰訊宣佈將分拆騰訊音樂上市的日子已過去103天,而歷數QQ音樂自2005年成立以來的歷史,騰訊音樂從初代產品上線到最終赴美上市等待了整整13年。

這一路,騰訊音樂經歷了戰略選擇上的錯誤,同時也在正版化這條道路上正確預判了發展方向。這期間,眾多音樂網站在政策監管下關停,傳統播放器紛紛被巨頭整合,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故事在音樂市場上反覆上演。

現在,騰訊音樂在用戶量和版權數量上處於業界領先地位,奔赴大洋彼岸敲鐘的日期即將來臨,但騰訊音樂內部還面臨盈利和精細化運營的問題,況且,在線音樂是各家巨頭在文娛佈局中的必爭之地,在經歷了多年的持久戰後,誰也不會選擇率先“繳械投降”。

這場戰役仍在繼續。

萌新

1999年,還在浙大唸書的曹茗與一起玩樂隊的同學共同開發了九天音樂網,“當時就是放一些盜版資源上去,沒想到還積累了一些用戶”,而這樣一個極具個人元素和違背版權規則的網站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在線音樂網站。

隨後,在2000年到2003年期間,提供在線試聽和下載服務的音樂網站紛紛出現,包括國內最早推行正版收費的網蛙音樂以及酷狗CEO謝振宇憑“一己之力”創辦的搜刮網。

在這一時期,眾多音樂網站開始向國外學習,實行正版音樂收費下載,但彼時的網民還未完成“正版付費”的思維教育,想讓人們為了幾分鐘的歌曲掏腰包的想法太單純。在網蛙音樂創始人馮楚軍當年針對“音樂收費”的網民調查中,有超五成網民選擇“免談”。

2003年,百度MP3搜索上線,用戶可藉助百度搜索到喜歡的歌曲和歌手,藉助百度搜索引擎在PC端強大的聚合能力,百度MP3搜索成為了PC時代最大的音樂收聽入口。據當時資料顯示,百度的日流量達6000萬次,音樂搜索位居第二,達到1200萬次。

在PC的普及和版權管理尚未合規化的背景下,百度MP3搜索擊敗了一眾網站對手,成為網民首選的音樂搜索和下載入口,但在用戶的PC機存儲了上百首歌曲的時候,這些歌曲便需要一個工具進行聚合輸出。

PC端播放器應運而生。

彼時,國內已經擁有了從海外引進的Winamp2,其用戶量達到了6000萬。但在2002年一位名叫鄭南嶺的青年打響了“國產播放器反擊戰”

作為典型的70後程序員,鄭南嶺理論和實操都紮實過硬,同時能吃苦、好鑽研,2002年的時候,鄭南嶺憑著興趣和對音樂的喜好研發出了“MP3隨身聽”,同時和許多傳奇故事一樣,鄭南嶺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千千闕歌》作為產品名,在這首鄭慧嫻用來表達臨別悲傷之情的歌曲中,鄭南嶺卻孕育出了標誌國內播放器時代開端的“千千靜聽”。

憑藉中文的操作語言和歌詞界面的優化,千千靜聽擊敗Winamp2成為網民首選的播放器。隨後,天天動聽、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等PC時代極具代表性的播放器紛紛湧現。

即將上市的騰訊音樂便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

2005年,QQ的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00萬,騰訊音樂的最早期產品QQ音樂當時僅作為QQ的一個子入口出現,和現在基本消失的QQ知道、QQ百科等產品一道呈現給用戶。

藉助QQ旗下多款社交娛樂產品的相互協同效應,QQ音樂推出綠鑽服務,用戶充值綠鑽便可運用各類音樂來“裝飾”QQ空間。同時,在騰訊構建的社交生態中,QQ音樂也得到相對不錯的發展。2012年,QQ音樂在微信、QQ和QQ空間內的分享次數達到60億次。

但即使強大如騰訊,“馬失前蹄”的戰略失誤也是會有的。

在與京東合作之前,騰訊一直擁有自己的電商部門,其中包括易購網和QQ商城,以及看起來十分扎眼的QQ音樂。2012年,騰訊發佈QPlay戰略計劃,希望打通電商業務和數字內容的推廣銷售,與音響廠商合作生產硬件產品。於是,QQ音樂和Sonos聯合打造的高保真音響在2013年亮相,售價接近3000元。

但騰訊終歸是靠社交娛樂起家的公司,電商的生意鵝廠未必hold得住。2013年末,易迅與京東的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QQ音樂也由原來的ECC部門轉向SNG部門,通過產品和渠道思路進行運營。

可錯過的終歸是錯過了,一心考慮與電商業務結合的QQ音樂在產品優化上被對手趕超。2007年,天天動聽上線,簡潔的風格和首創的桌面歌詞功能迅速獲得用戶青睞,在2003年6月用戶量突破2億,而酷狗音樂也在2012年時推出直播業務,觸角伸向泛娛樂。

各大播放器的產品功能逐步優化,業務範圍不斷拓展,在2013年才徹底擁抱騰訊社交流量池的QQ音樂並未領先眾人,但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正在對QQ音樂釋放積極信號。

一是版權意識開始萌發。2005年國際音樂版權組織的版權授權監控方北京源泉公司向百度提起訴訟,責令其停止將音樂搜索導向盜版網站;2010年,文化部曝光在線音樂網站的盜版下載連接問題,同時要求以上網站需在文化部備案。國家推動版權管理的規劃化,意味著音樂版權市場有望告別盜版時代,內容版權將被重新劃分。

二是智能手機的普及,2013年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佔比達85%,OV等手機廠商向三四線城市下沉,APP的出現顛覆了PC端的應用和搜索引擎,在PC時代便藉助QQ等社交產品積累大量用戶基數的騰訊,在移動互聯網之下或擁有更多優勢。

在PC時代,依附於QQ的QQ音樂沒能建立核心競爭力,與電商業務的生硬結合也拖延了其戰略發展速度,而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後,曾經表現平平的QQ音樂需要爆發出新的能量。

“我不懂音樂。”

騰訊音樂副總裁吳偉林曾在採訪中坦言,“各大音樂選秀類節目邀請我去當評委,都被我拒絕了。”如今,打開吳偉林的手機,其僅存儲有幾首兒歌,這是他專門為女兒準備的。

不喜好音樂的吳偉林卻對音樂的正版化有著高度的追求。出生香港、留學英美,吳偉林深刻地瞭解知識版權對於創作者重要性,從2009年加入騰訊音樂伊始,他便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正版革命”,彼時外界稱他為“盜版獵人”。

但萬事開頭難,吳偉林面對的現狀並不樂觀。

隨著文化部對音樂網站展開清查,各大平臺也因盜版內容遭遇到唱片公司的起訴。2010年前後,騰訊收到了眾多來自音樂版權方的投訴函,有的甚至直接發到了馬化騰手裡。

2011年,吳偉林加入QQ音樂,在履職第一天的歡迎會上,他收穫了同事們的掌聲和期待的目光,以及法務部遞來的一張清單,上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來近幾十家公司的名稱,這都是因盜版問題有意起訴QQ音樂的公司。

面對鋪天蓋地的投訴,吳偉林向唱片公司表示“給我兩週時間”,在這期間,吳偉林和團隊對平臺進行了“摸底式排查”,下線所有涉及侵權作品,同時一一向唱片公司賠款。

此時,吳偉林也產生了“推動音樂市場正版化”的想法。

這一想法最開始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冷嘲熱諷,他們認為,騰訊的大量產品均存在“抄襲”成分,這樣的品牌形象很難說服公司開放版權合作。面對這種情形,吳偉林只好用誠意來說服各大版權方。

2011-2012年,吳偉林幾乎每三天就有一趟飛行,輾轉於美國、日本和臺灣之間,親自會見唱片公司的版權負責人。他的手機永遠連著充電寶,即使在飛機上他也要用飛行模式給唱片公司發郵件。

對於推動正版化戰略的初衷,吳偉林在2012年QQ音樂的一次內部會議中表示,““我要打擊盜版,等到很多平臺都不敢把沒有授權的內容上線的時候,內容就會變得有價值,就可以推動音樂行業付費模式的發展。”

推動內容正版化,實現音樂付費模式,吳偉林決心要變革中國音樂市場的知識版權現狀,雖然經歷了早期的各種痛苦,但這也為騰訊音樂最終奠定市場地位埋下注腳。

時間來到2013年,在線音樂市場迎來分水嶺。

在這一年,各大在線音樂平臺進入整合時期。2013年1月,阿里併購蝦米音樂;2014年,阿里整合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成立阿里音樂。2013年9月,百度整合千千靜聽推出百度音樂客戶端;2015年,百度音樂併入太合音樂。2014年,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整合成立中國音樂集團。

BAT紛紛入局,為整個行業注入了資本和關注度,巨頭們大刀闊斧的戰略思路也在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成長,在線音樂市場也因此變成了巨頭的遊戲。

可見,百度和阿里“走向臺前”讓在線音樂市場變成了巨頭的戰爭,而酷狗和酷我的整合更像是在巨頭遊戲下的抱團取暖,面對殘酷而激烈的版權競爭,各大平臺都不能掉以輕心。

可以預見的是,巨頭們將在版權的爭奪上在“捉對廝殺”,而隨著國內正版音樂市場不斷向好,各大唱片公司也對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合作邀約保持開放心態,這也為巨頭們打開了新的大門,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QQ音樂在版權方面做出更早地努力。吳偉林曾在一次採訪提及了一項技術,“我們做了一個系統,可以24小時監控所有平臺上的盜版音樂。”同時,QQ音樂還為各大唱片公司提供法律服務,組織維權。2013年12月,QQ音樂還與傑威爾、華誼音樂等唱片公司組建了“7+1維權聯盟”,堅定地推動數字內容的正版化。

正是吳偉林和他的團隊在推動正版上不懈的堅持,QQ音樂在版權合作上要比同行走得更遠。

自2014年11月開始,QQ音樂先後全球兩大唱片公司——華納和索尼達成獨家版權合作,同時還簽約了坐擁BigBang的YG唱片公司,加之擁有周杰倫的傑威爾唱片,QQ音樂同時坐擁“韓國第一男團”和“亞洲第一天王”兩大殺器。

在2014年和2016年,QQ音樂對數字專輯售賣的兩次壓力測試中,其選取的便是周杰倫的第13張個人專輯《哎呦不錯哦》和BigBang的迴歸迷你輯《MADE》,這二者分別收穫了340萬元和近1000萬元的銷售額,成績喜人。

百度在2006年收購了老牌播放器“千千靜聽”。2013年後,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百度開始深入佈局音樂產業,當年,千千靜聽整合百度ting形成百度音樂客戶端。

如今回顧百度在向移動端轉型時期的作為,很多產品難言成功,最鮮明的例子便是貼吧在移動端上的失敗。可見,百度仍堅持以廣告競價為主營收來源的模式,這使得百度難以在移動時代到來後完成“華麗的轉身”,同時也影響到了百度音樂的發展。有業內人士曾透露,當時百度並未給音樂業務進行流量扶持。

在2015年10月,百度音樂被太合音樂併購,在外界看來,百度已經放棄了音樂業務,而新成立的太合音樂集團雖擁有大石和海蝶等音樂公司的版權,但影響力上卻與眾平臺相去甚遠。

百度在移動端的戰略不力使音樂業務付之東流,而阿里的戰略搖擺也讓自身的音樂業務難言成功。

在2014年阿里音樂成立後,其對外宣稱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仍將保持獨立運營,前者堅持友好的用戶界面,沉澱“死忠粉”,後者則在版權之戰下另闢蹊徑,推出“尋光計劃”,大力扶持獨立音樂人,為平臺帶來獨家原創內容。

拿下兩大在線音樂平臺,如何實現二者的平衡反而暴露出阿里在戰略上的搖擺。

2015年高曉松和宋柯入主阿里音樂,兩位明星音樂人的加盟讓外界對阿里音樂有了更高的期待,但一山難容二虎,擁有兩大播放平臺的阿里音樂顯然難以打出差異化路線,因此他們選擇對天天動聽“動刀”。

2016年,阿里宣佈天天動聽更名“阿里星球”,原來的“天天動聽”被隱藏在底部功能欄中,這一改動引起了粉絲的不滿,在知乎上一個題為“如何看待天天動聽更名阿里星球?”的問題下,有網友調侃道,不如把問題改成“卸載阿里星球后,你用的什麼播放器?”

騰訊音樂“持久戰”

天天動聽的歷史停止在2014年

天天動聽的更名激怒了死忠粉,阿里最終在2016年關閉了天天動聽的在線音樂業務,有網友稱“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關閉天天動聽後,蝦米音樂成為了阿里主推的音樂產品,通過扶持原創音樂人擴大平臺內容,蝦米音樂也有著自己的擁躉。

目前,阿里音樂也拿下了滾石和華研等老廠牌的版權,但一來並非獨家授權,二來廠牌影響力不大,這影響了蝦米音樂的“前進”。在QuestMobile的報告中,蝦米音樂2018年7月的活躍用戶為2277萬,僅位居行業第五。

巨頭尚且如此,酷狗和酷我的路也走的較為崎嶇

面對正版曲庫的匱乏,沒有巨頭加持的酷狗也做出了努力。2015年,酷狗音樂與韓國唱片公司JYP洽談版權合作,但由於其旗下藝人涉及“臺獨”問題,酷狗和JYP的談判遭到網友的一片聲討,這使得二者沒能牽手成功。而在2014年和2015年,酷狗還相繼遭到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的侵權訴訟。

可見,版權爭奪依舊是巨頭玩法,即使在短時間內通過抱團取暖可以壯大力量,但最終仍需找到好的下家。2016年,正商討上市事宜的酷狗和酷我的高管們沒有想到,騰訊的股東會很快出現在高層之中,當年,騰訊音樂合併酷狗和酷我,2017年初,騰訊音樂宣佈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酷狗和酷我正式歸入騰訊麾下。

拿下酷狗和酷我,打通三者的正版內容,在版權和版圖上均有所突破的騰訊音樂正逐漸甩開百度和阿里,在正版戰略上的精耕細作也讓騰訊音樂收穫勝利果實,在用戶量和版權內容上向行業第一進發。

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分列2018年7月在線音樂APP活躍用戶的前三位,合計活躍用戶達7.7億,遠超網易雲音樂的1.1億。

騰訊音樂“持久戰”

可見,騰訊音樂在2012年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後,一步一個腳印,夯實版權戰略,構建內容的護城河,藉助資本的優勢整合其他平臺,不斷拓展正版曲庫內容,騰訊音樂展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

誰與爭鋒

在最新的上市傳言中,騰訊音樂計劃募資40億美元,最高估值310億美元。前者創下今年在美上市企業中的最高募資額,同時對標上市前估值220億美元的Spotify,騰訊音樂的估值也是行業領先。

能獲得如此的高估值和高募資額,這與騰訊音樂紮實的商業模式不無關係。

目前,在線音樂無非涉及上游的版權內容,並通過平臺向C端會員收費併為B端廣告客戶提供展示位,而在內容、會員和廣告這三個層面上,騰訊音樂都有著紮實的佈局。

據中國音樂財經網報道,截止目前,騰訊音樂已和全球200餘家唱片公司簽訂獨家版權合作協議,版權資源佔到行業總比重的90%,正版曲庫達1700萬首,即使互授99%的版權,最終1%的版權質量也將決定著競爭的格局。

前端的唱片公司資源為騰訊音樂構建起了版權壁壘,其在內容層面上的多元化也足以為平臺帶去巨大流量,同時,隨著騰訊音樂加速打造自身的產品閉環,用戶將在騰訊系的在線音樂產品中完成全流程的音樂體驗,這也使得其行業地位更加難以撼動。

除去版權,騰訊也自我孵化了大量獨立唱作人,例如用《春風十里》寄託遠方野望的鹿先森樂隊,通過《理想三旬》表達人生不易的陳鴻宇,這些獨立唱作人用簡單的旋律和直抒胸臆的歌詞表達著對生活的不同理解,直擊當年青年的內心。

在平臺坐擁了獨家和優質的數字內容後,版權收費的模式也隨之到來。

2014年,吳偉林認為音樂應該像視頻、小說一樣找到合理的收費模式。於是在這一年,QQ音樂上線了周杰倫首張付費數字專輯,10首歌售價20元,銷量達到17萬張。而隨著正版內容的不斷增加,QQ音樂調整了會員收費模式,上線綠鑽豪華版,每月15元便可獲得下載300首正版歌曲的權益。

獨家正版的音樂內容通過會員付費方式獲取收入,而類似周杰倫、BigBang這樣粉絲眾多的歌手,QQ音樂採用類似實體銷售的方式販賣數字專輯,獲得的收入在平臺、版權方和歌手之間進行分成,同時還為平臺鎖定了大量鐵桿樂迷。目前,騰訊音樂的付費用戶數達到1700萬。

在會員付費和專輯售賣之外,廣告也是騰訊音樂的重要收入之一。

廣告作為最基礎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或缺的,從網上流出的一份QQ音樂2016Q4廣告報價單可以看出,其廣告收入主要來自PC端和移動端的Banner展示位收費以及移動端的開屏告收費。據瞭解,開屏廣告的單日收費達到60萬元。

可見,在上游端佈局了版權和原創音樂內容,通過平臺向C端用戶收取會員費並向B端客戶收取廣告費,同時還通過直播和線下K歌廳等場景帶來用戶拉新,騰訊音樂以內容核心打造了自身的商業閉環。

商業模式上形成閉環,加之巨頭的資源支持,騰訊音樂展現出雄霸一方的魄力。

但對於音樂這一文娛板塊中的重要業務,阿里和網易這樣的玩家絕不會放鬆。

2016年,網易雲音樂由網易音樂產品中心下設的二級部門,升級到事業部地位,成為網易的戰略級產品,而這距離網易雲音樂的首款APP上線已過去近三年時間。同時,由於當時各大平臺已率先搶注獨家版權,網易雲音樂只得通過互授版權解決這一問題,頗有“寄人籬下”之意。

在版權上難以尋求突破,網易雲音樂避其鋒芒,通過評論俘獲人心。

相比於專業樂評人對歌曲的曲風、旋律的專業點評,網易雲音樂的UGC樂評有著擊中人心的力量,這些評論為音樂本身賦予了喜怒哀樂等情感標籤,同時,用戶自主整理的歌單也遵循了情緒的落點,而非依據排名和播放量等硬性指標。

在趙雷的《理想》這首歌的評論區中,許多人在這裡分享自己的與理想有關的故事,而那一句被入選至樂評地鐵專列的“理想就是離鄉”的短評更是濃縮了人們對理想的初級理解。在聽歌之外,用戶將網易雲音樂視為聲音社區,其收穫了大量忠誠用戶。

同時藉助網易雲音樂強大的事件營銷能力,用戶自主分享“網易雲音樂歌單報告”和“榮格心理測試”的鏈接,這也同樣幫助網易雲音樂實現拉新。根據2018年7月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網易雲音樂的7日用戶留存率為46.7%,位居行業第一。

在差異化的路線上,網易雲音樂打出來UGC社區的鮮明旗號,而阿里的蝦米音樂則主打技術路線。

如今,新用戶打開蝦米音樂後需率先選擇感興趣的音樂類目,依次為用戶生成不同的主頁面,同時根據用戶對不同歌單的收聽、點贊和分享的數據來更新用戶畫像,藉助AI算法和百餘種分類曲目,蝦米音樂打造出了真正的個人電臺。

騰訊音樂“持久戰”

蝦米音樂的登錄界面

同時,蝦米音樂也是首家提出扶持原創音樂人的公司。2014年蝦米音樂推出“尋光計劃”,挖掘出了許多隱居幕後的實力歌手,包括十年未登臺的金玟岐,以及被譽為“新民謠代表人物”的程璧。2015年,“尋光計劃”第一季13張個人專輯出爐,以程璧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為例,上線八個月後,其蝦米平臺粉絲數漲超2.8萬,試聽量漲超2000萬。

技術和扶植原創內容,或許是在版權壟斷下在線音樂可行的突破口。根據QuestMobile在2017年12月的數據顯示,蝦米音樂當月用戶活躍率為25%,位居行業第一。

目前,騰訊音樂以版權和用戶體量的優勢奠定了行業一霸的地位。在未來,騰訊音樂還需要在泛娛樂產業的多個業務線上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同時行業整體難盈利的問題也擺在了騰訊的面前,阿里和網易等後來者的追逐仍然是在這一賽道上與騰訊爭奪頭把交椅。

想要穩坐泰山,騰訊音樂遠未到鳴鑼收兵的時刻。

但對於接近上市的騰訊音樂來說,其在這場持久戰中已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通過在正版內容上的戰略堅持以及不斷擴張版圖,建立扎實的商業模式,面對後續在線音樂的爭戰,騰訊可謂有著充足的底氣來應對。

騰訊音樂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