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央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就“娘炮”这一话题掐架,你怎么看?

小朱说骨病


“娘炮”和“小鲜肉”之所以会成为话题,就是因为它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正常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引起争议的讨论,我们讨论的原因就是这种现象对我们既有的观念形成了强烈冲突,不然我们也不会理会这个话题。

在这个观点上,我是强烈支持新华社的,男人就应该有个男人的样子,搞的脂粉气息那么浓厚有什么好?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男子汉就是堂堂正正,我可以没有七尺的伟岸身躯,也可以没有壮硕英武的肌肉,但我不能没有男子汉气概。男子汉气概是什么?就是内在的坚强,外化的硬朗。

确实,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需要一颗强大坚强的内心,需要内在的强大,但同时也需要外在形象的阳刚和硬朗。我犹记得当兵时军队营房的墙壁上写的大字“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说的就是这个理,一个娘里娘气的男人,内心再强大也让人硌应。而且大量的事实也已经多次证明,一个娘炮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本身就很少有阳刚之气的,他们的娘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素质的散发。

爷们就应该像个爷们,说话有声,落地有坑,这是我们数千年来的传统认知,也是全世界所有的共同理念,男人就要有男子气。


元芳有看法


曾经有女儿激辨过,我说:最烦的就是鹿晗、吴亦凡等人了,一个个娘们家家的,他们拍的电影电视从来不看,而女儿为此和我暗战了好几天。

我是“娘炮”们的坚决反对者,而人民日报则比较委婉: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做为国家的主流大媒体,人民日报嘴下留了情,而在现实社会中,“娘炮”们是真真正正的存在,并影响着一代年轻人,将社会风气带坏。

做为男人,阳刚、健康、帅气、健硕,应是每一个男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银幕上的硬汉赵文卓、吴京、张晋、胡军、张丰毅、孙红雷、刘烨、张涵予、段奕宏、邵兵等,他们血性、粗犷,满身有着男性荷尔蒙气息的硬汉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人无穷的魅力。

在七十年代,我们观看的电影中,郭振清扮演的双枪李向阳、张良演绎勇于炸碉堡的董存瑞、黑三角中雷鸣的公安人员、杨在葆《从奴隶到将军》中淳朴、刚毅的铮铮铁汉罗霄将军、孙道临《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地下工作者,他们才代表了中国男人的形象,哪一个是“娘炮”?

在任何一个时代,试问哪个“娘炮”们能承担起身背钢枪守卫祖国的重任!

哪个“娘炮”们能守住清贫和寂寞,战斗在祖国航天工程的第一线!

哪个“娘炮”们能奋战船台,为我们的海军事业献青春、洒热血!

哪个“娘炮”们忠心肝胆,为保人民群众一方平安,与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做殊死斗争!

哪个“娘炮”们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冒余震、顶台风,弃小家顾大家,于生死而不顾,将生命留给群众,献出宝贵的生命!

哪个“娘炮”们能扎根边疆几十载,守疆卫国,献了青春献子孙,保卫我们的国家和平安宁!

时代需要变革、时代需要正能量、时代不需要所谓的“娘炮”们,让历史的车轮让他们碾于车下,归于尘土。

我们需要社会的正能量,也必须弘扬李向阳、董存瑞、黄继光等正能量,我们不能让“娘炮”们的表现掩盖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光辉事迹。

不能再让这样的“娘炮”们带坏我们的孩子,不能再让孩子们张嘴小鲜肉、闭嘴小鲜肉,这会带坏我们的风气,影响整整一代人。试问,一个民族没有了刚强、勇气,将不会成为强有力的民族,必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湮没。

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我们将以何种姿态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小鲜肉、娘炮们浓妆艳抹、扭捏作态的冲锋陷阵吗?

论战也好,争论也罢,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坚决地将“娘炮”们清除出我们的历史舞台,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空间。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建设强大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欢迎转发,传递我们的观点。


黎涛微世界


关于娘炮,新华社的观点是: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娘炮的人设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的榜样。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而人民日报的观点则是: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从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更何况开放的社会讲究多元化,我们应该尊重多元化的审美。

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当支持者。

说实话,现在确实是娘炮之风盛行,电视剧,电影以及娱乐节目,都充斥着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小鲜肉的人设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为追捧的偶像。这种现象到底会不会让未来年轻的价值观扭曲呢?

这很难说。

早些年我们的青年偶像是战斗英雄,是雷锋,是王进喜,再往后,我们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伦、王菲、谢霆锋、李连杰、成龙、刘德华等等,现在年轻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吴亦凡。虽然娘化严重,但发文批判就能解决问题吗。一个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求什么,不是平白无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关,跟社会有关,跟风气有关。这些小鲜肉的成长,被包装也是为了迎合当下人的口味,所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才是发人深思的。

换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为喜欢娘炮就被禁止,被抨击,那这是社会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导舆论的责任,但没有禁止的权利。

所以,观点激辩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认为的去干预。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该有的自由状态。


跳球


娘炮由来已久了,自从春哥硬气了一回,之后就是娘炮当道,荧幕一直阴郁之气,阴盛阳衰。

一大群小鲜肉常年霸占着大小荧屏,幸好现在不看电视了,否则忍不住要吐。

引爆对娘炮的批评还是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当天一大群小鲜肉群魔乱舞,加上13分钟的广告,彻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发了大众对娘炮的一致抨击。也因此引起了两大央媒的互怼。


新华网发文抨击娘炮

人民日报回怼

今天早上,人民日报又怼新华网了

输了就输了,承认嘛,你不是说包容吗,这样怼来对去,像是包容的样子?!

感觉也是输不起啊。

就连波波也出来支持新华网了。

是的,娘炮,走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支持的是一种正能量和价值观,大大说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浓妆艳抹的,能希望他们保家卫国?


蒋军


一开始人民日报就把包容和接纳的概念弄混了,也说明在利益面前,人民日报也会把人民抛弃的。做不做娘炮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和尊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大肆宣扬,毕竟这不是正常的行为,有人还拿梅兰芳做例子,但是人家大师扮女性是为了在舞台上演绎角色,生活中他可比大部分人都爷们!所以,娘炮就跟同性恋一样,他绝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态度,人们应该具有接纳这种现象的胸怀,但媒体一定要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否则长此以往,后代们男不男女不女,这就是人民日报和CCTV想要的?


Vincent_Zhang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这样公开的支持伪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来那些娘炮有多少内涵。重品质,那何为品质?娘娘的品质?讨论也好,辩论也罢,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但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领和引导的效果,这样坚定地选边站是否合时宜?你们想把年轻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华社的立场和观点!


卸甲归田09


支持新华社的观点,讨厌反对伪娘之风盛行!如不制止娘炮之风,必会影响年轻一代,影响国家未来,男人本应有阳刚之气,才能担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大任!


蓝天hj


男不男女不女的就是人准的弱化,你看看现在这些不男不女的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多少担当?


手机用户76934955972


为中华民族留一点阳刚之气吧,不男不女,说话嗲声嗲气,只能给人一时的快感,长此以往,确实会害了下一代,损害国家民族前途的,试想想,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就凭现在社会上盛行的娱乐至上,表面的繁华盛世,能打得赢吗?敢跟强敌较量吗?


铲除妖孽


“娘炮”有人关心,可能危害501万人长久身体健康的事件充耳不闻!

当今的媒体:关心人民疾苦的少,关注娱乐新闻的多!

网友在头条隔空喊话融创老总孙宏斌:“绍兴融创越州府的叠排合院毒房子 ,用含铀铍的混凝土建房子请问你们现在怎么解决?自喻作为中国房产的标杆公司,底下的绍兴融臻公司,无视业主的合理要求,继续建造毒房子,难道你们融创一意孤行准备把这种致癌的毒房子强制卖给业主?现在你们不立刻停止这种错误行径,在制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绍兴的融创不但推卸责任,无担当,耍无赖行径,丢失融创大公司脸面,无视业主的健康,拿业主性命为儿戏!这难道是融创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融创的生存之道!”

看媒体如何报道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