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聚焦聊城:打造「秀美水城」,推進質量強市建設

9月7日,《人民日報》13版頭條聚焦山東聊城,以《山東聊城 著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為題,進行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人民日报聚焦聊城:打造“秀美水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中通客車出口沙特阿拉伯的車輛正在裝船。

PM2.5均值濃度同比改善,重汙染天數同比減少;“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為114天,同比增加20天;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76天,同比增加18天……今年上半年,山東聊城以良好的環境質量獲得山東省級生態補償資金2824萬元,在全省名列榜首。

聊城堅持打造“秀美水城 品質聊城”。行走在東昌湖邊、古運河畔,滿目美景讓人流連。如果說河湖是這座北方水城的血脈,那麼質量就是流淌在這條血脈裡的“營養”,滋養著聊城高質量成長。

世界盃的“場外選手”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賽場之外,活躍著來自聊城的一位“場外選手”,而且取得的成績不俗,這就是國內客車行業領先品牌中通客車。

“雖然我們並不是國際足聯的官方合作伙伴,但俄羅斯到處可見中通客車。”中通客車品牌文化部部長李篤生介紹,耕耘俄羅斯市場十餘載的中通客車,不僅在世界盃舉辦地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城市有大批旅遊大巴全力保障人員通勤,更是直接成為哥斯達黎加等國家隊的官方用車。

早在2005年,中通客車就成功進入俄羅斯市場,此後就從未缺席這裡的任何大型賽事。早在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中通客車就成為其官方用車,服務奧運會賽場。目前,其旅遊客車產品已遍佈俄羅斯各個地區,如莫斯科、聖彼得堡、布拉戈維申斯克等著名旅遊城市。在此次世界盃舉辦城市之一的聖彼得堡,中通客車已成為當地旅遊市場的主力運載車型,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張“中國名片”。

在俄羅斯,中通客車還有個聊城老鄉:麥富迪。這個由國內寵物食品領先企業乖寶寵物食品集團打造的品牌如今已經享譽全球。

“我們堅持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我們的新工廠採用世界領先的乾糧、零食、溼糧生產線和自動化包裝線,全部進行智能化設計,老生產線也將升級改造。”乖寶集團董事長秦華介紹,乖寶集團憑藉值得信賴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品牌,在全國寵物食品行業產銷量和出口量排名中遙遙領先,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寵物食品出口加工企業。

過去幾年間,聊城市圍繞進一步提高中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和優質服務供給比重,成功打造出“聊·勝一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1033個,列全國地級市前列。全市中國知名品牌產品達到10件、中國馳名商標達到23件、中華老字號2個、山東著名商標達到115件、山東名牌產品達到94個、國家級工程獎達到14項、山東省服務名牌達到14個。

水城人的親水生活

聊城有江北水城的美譽,伴隨著近幾年城市建設發展質量的提高,水城人的親水生活可謂豐富多彩。

聊城市城區南部的水利工程四河頭,是徒駭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倍受聊城釣魚愛好者垂青。綠草地上的樹蔭下,釣魚人拿著或長或短的魚竿,聚精會神地看著水中的浮漂。釣魚愛好者王學力介紹說,“這幾年釣魚的地方多了,不光城區段,其他河段也有很多釣魚的人。”

過去幾年,聊城市加大環境保護力度,2017年,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改善4.9%,氨氮濃度改善51.8%,消除劣V類水體比例達到75%。

有433位成員的“聊城徒步跑步”QQ群裡,跑友們曬成績、求同跑的信息數不勝數。隨著徒駭河濱河大道和徒駭河風景區景觀帶的建設完畢,在這裡晨跑、夜跑的人們越來越多。“現在河邊景色很好,空氣質量也好,正適合跑步”,跑步愛好者王德凱說,跑步人數的增多和空氣質量的改善有著直接的關聯。根據統計,2017年是聊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效果最明顯的一年。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分別比2015年下降18.3%、30%、56%和10%,藍天白雲天數比2015年增加74天。

水上古城是聊城城市內涵的一個突出體現:位於古城清遠門的鄉村記憶博物館,陳列著百餘件民間收集起來的老物件,真實再現了魯西傳統民居的生活風貌和農耕文化,喚起了遊客的童年記憶和故鄉情懷;古城西北角樓展出的500餘張老照片勾畫出不同時期聊城的歷史瞬間;範築先紀念館北的兩進院落是契約文化博物館,展出了不少實物契約和文書契約,從中可看出每個時代人們的經濟收入、財產分配等狀況……每逢節假日,擁有“微型博物館之都”美譽的中華水上古城景區擠滿了前來參觀的遊人。

古運河的碼頭上,花不了幾塊錢即可乘坐具有水城特色的水上公交,飽覽水城的美景。過去幾年,聊城把質量建設融入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等各方面,人們從愈加秀美的城市中感受到聊城從內而外的品質之變。

滿滿的“質量獲得感”

“夏天,河邊的柳樹越來越茂盛,密密的枝葉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擋住了炎熱,人們都喜歡來到河邊散步納涼。”東昌湖小學的小朋友在作文中道出了對河、湖的深刻感情。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聊城人得到了滿滿的獲得感。東昌湖小學的師生和學生家長體會就非常直接:昔日的東昌湖小學校門開在城區主幹道東昌路上,接送孩子的家長擠滿道路,大班額給老師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今這些都已經成了過去式。

單行線、待轉線、借道線、斑馬線,出行的規矩多了,擁堵減輕了不少,“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私家車越來越多,堵車成了家常便飯。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有了很大緩解。”市民劉曉斌說。為了治理交通擁堵問題,聊城市規劃局專門制定了《聊城市城區道路交通整治方案》,針對現有道路瓶頸問題,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分期整治方案。打通主次幹路,完善中心城區道路交通體系;對支路整治、建設進行了專門規劃,充分發揮支路的微循環在道路交通中的作用;以打造“準時、高效、便捷、有序”的城市優質公共交通體系為目標,大力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環境,中心城區公交站點3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75%,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聊城市在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改善民生,使質量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每年確定並實施“十件民生實事”,重點圍繞提高就業創業、提升群眾居住品質、優化交通出行,著重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質量問題,全市民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達到80%,顯著改善和提升了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

如今的聊城,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4%以內,出臺了職工大病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居民醫保財政補助、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等標準全面提高,基本實現居民社會保險全覆蓋。教育事業加快發展,153所名校託管帶動212所弱校,截至2017年底,新增班額3000個,新增學位14萬個,城鎮大班額問題基本解決,“全面改薄”開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實現全覆蓋。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2017年衛生計生服務“八項免費工程”惠及群眾60萬餘人次,減免費用7000多萬元。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法律服務群眾實現“一站通”和“一線通”,“一村一警務助理”實現全覆蓋。政務熱線接通率、辦結率均保持98%以上,在全國名列前茅。(苑 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