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許昌只有58公里,卻有許多美景和傳說!周末帶上家人去走走吧

紫雲書院位於

襄城縣城西南10公里的紫雲山

上,

為明代八大書院之一。

紫雲書院的傳說,主要圍繞紫雲書院的建立以及李敏展開,

500多年來在襄城世代相傳,備受世人關注。

2013年,紫雲書院的傳說被公佈為

許昌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近距離了解一下它的傳說。

距離許昌只有58公里,卻有許多美景和傳說!週末帶上家人去走走吧

(紫雲書院地圖)

歷史淵源

距離許昌只有58公里,卻有許多美景和傳說!週末帶上家人去走走吧

李敏一生清廉,尤以首倡賦稅(糧食)折銀繳納的“一條鞭”新法,解民於倒懸,被世人傳頌。其事蹟在襄城大地廣泛流傳。

紫雲書院是在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李敏母喪回家守制期間建的。他築室紫雲山麓,集書數千卷,與學者講習其中。後來,前來學習者越來越多,他就將原來的房室擴為書院,併購地數十畝,供應學習者膳食,對中州理學的發展影響很大。據說,憲宗御賜“紫雲書院”匾額一塊,鑲於院門之上。

明清時期,有近400人在紫雲書院刻苦攻讀,考取了功名。500多年來,紫雲書院優良的學風對後世影響甚大。

基本內容

紫雲書院的傳說包含《紫雲書院的傳說》《李大人立碑記賬》《李大人與“流放虎(槲)爬山”》《李大人只要槲坡山》《李大人被誣》等多則傳說。

《李大人被誣》的傳說

李敏為官清正,從不與貪官汙吏為伍,遭到他們嫉恨。御史陳瑤對皇上說:“我去紫雲山,見五山朝紫雲書院,有五虎之徵,還有山水匯成小河向汝河延伸,已到黃柳,離汝河只差一里。這是龍氣之兆,如山水進入汝河,就等於蛟龍得水。李敏若虎威龍氣相加,將奪取天下,勢不可當。李敏已在書院蓋起‘經房’,是謀反之兆,請皇上早日決斷。”

陳瑤所說的“經房”,是李敏的藏經洞,所謂虎龍之兆也只是巧合。但怕引起誤會,李敏家人用火把藏經洞燻黑。

後來,皇上念李敏治國有功,不忍治罪,便下詔說,紫雲山的水不準直接流入汝河。也就奇怪,紫雲山的水在柳河及水庫中自行消失,終究沒有直接流入汝河。

《李大人只要槲坡山》的傳說:

弘治年間,李敏因病請求還鄉。皇上對他說:“你一生為官清正,今辭官還鄉,河南的好地你挑著要。”李敏說:“再好的地我也不要,只要那九千九百九十九畝槲坡山。”於是,皇上就把槲坡山封給了他。

和他一起在京師做官的人都勸他:“李大人,皇上給你良田你不要,你咋恁傻呢?”李敏回答:“千頃萬頃大戶難保30年不變,子孫不肖,說賣掉就賣掉,加之政局不穩,說收掉就收掉。我要個槲坡山,子孫可以賣柴為生,想賣也沒人要,比千頃良田強多了。”

李敏在做官時,與宦官李廣不和。因病辭官後,李廣多次陷害李敏。有一次,他對皇上說:“李敏有野心!這虎爬虎爬,有龍虎之氣,現在剛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畝,差一畝就上萬了。如果一上萬,就有萬歲之氣,必與皇上抗衡。”皇上是個極迷信的人,先不讓李敏還鄉,自己帶人到紫雲書院察看,到坡上一丈量,果然有九千九百九十九畝,於是下詔:不準槲樹再向外延伸。也就奇怪,直到現在,槲樹一離開槲坡就栽不活。皇上有心治李敏的罪,但他一生為國、忠心耿耿,無錯可抓。於是,皇上一再勸他留在京師,結果李敏思鄉成疾。皇上無奈,準於其還鄉。李敏在還鄉途中去世。

500多年來,紫雲書院的傳說

不僅在襄城世代相傳,而且流傳於祖國各地,

產生了深遠影響。

許昌人,這個週末帶上孩子和家人,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的旅行吧!

距離許昌只有58公里,卻有許多美景和傳說!週末帶上家人去走走吧

相關鏈接

紫雲山風景區

紫雲山風景區位於襄城縣紫雲鎮,屬伏牛山系東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條河組成,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系省級森林公園。紫雲山因常有一團紫雲籠罩而得名。

紫雲紅葉

紫雲紅葉是紫雲山萬畝槲林樹葉在秋季的景觀。每至暮秋,槲葉遇霜滿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映照半邊天空和附近的山峰、河湖。古人曾贊曰“紫雲紅葉紅勝火,賞秋不必到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