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刷着朋友圈吃着火锅

又看到了这么一则不幸的消息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为这位同仁感到惋惜痛心的同时

小吧颤抖着搜索了“设计师猝死”

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2015年4月,东莞长安的一名33岁开发设计师猝死家中三天后才被发现。

2015年5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30岁硕士女工程师猝死。

2016年4月,上海某大型国企某东院规划院院长在外出差陪同甲方工作时,突发脑溢血死亡。

2016年9月25日,上海联创国际有限公司城市人居设计院时年四十岁的总监林良樟先生在位于控江路的办公室内猝死。

2016年10月13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师张轶群,有想法、有趣、热爱设计、执着设计的老师在正直壮年之时因突发心脏病离世。

2017年6月,常州29岁的设计师,东南大学硕士,刚买了房准备结婚,结果周六加班到早上,回家躺下后便再也没能醒来。

2017年7月21日,上海CCDI悉地国际33岁结构师龙坪猝死家中。

2017年8月12日,南京南瑞集团电力设计工程人员牛某由于连日加班,在出差西安途中猝死。

2017年8月27日,上海某设计公司建筑三所30岁助理主创脑出血送医不治去世。

2018年3月,上海某著名建筑设计外企员工,拥有天大本科及英国著名AA建筑学院(扎哈的母校)硕士在岗位上猝死。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这意味着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猝死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身体和心理压力,熬夜是猝死的第一大元凶。

网传十大最易猝死的高危行业中,

程序员、媒体人、设计师郝然排名前三,

在每天发生的1000多个悲剧中,

设计师有多少在其中被上帝偷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中国香港以50.12小时,高居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和地区第一名。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50小时就第一了?

设计师这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在上班时长中并未有具体数据统计,“SketchUp吧”通过微信公众号做过一个小型的《设计师加班情况调查》,截止发文前,一共有4002位设计师参与调查,结果如下: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调查结果显示

◎ 调查对象普遍为室内、建筑、景观设计师,81%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

◎ 设计师一周工作时长小于50小时的仅占29%,周工作时长大于70小时的竟有21%的人群!这部分设计师如果按一周工作5天来算,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至少为14个小时;若按一周工作7天,每天也至少工作10个小时

◎ 仅有7%的设计师连续工作时间为5天,93%的人都得不到法定的休假时间,其中有14%的设计师连续工作40天以上。

◎ 调查的通宵情况令人吃惊!2018年上半年未通宵工作的设计师仅36%,可见通宵也是设计师的家常便饭,但这不是一件可骄傲的事。

◎ 由此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高达96%的设计师都有“职业病”,最为普遍的是肩颈、脊椎、腰椎问题,值得引起重视的是6%的设计师有了心脏问题。6%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

4002人中,652人有心脏问题

◎ 重磅问题是有15%的设计师身边发生过猝死事件,相比媒体报道过的猝死事件,那些没有被报道的、悄然发生在身边的悲剧还有很多!

此调查虽数据有限,但是可以看出大部分设计师都还很年轻,大家都在刀尖上舞蹈,用生命在为设计、为梦想奋斗。

吧 友 们 说

@tas_1985:加班原因,以我的经历总结,首先是公司为了堆产值,给每个人安排的工作量太大,项目数量往往超过两个,造成的加班是主因;其次就是面向的甲方往往是一二线的开发商,时间节点排的太紧,大家为了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只能加班;然后有项目负责人或者公司老总,因为安排不合理,自身能力,沟通不畅,或者对项目理解出问题造成的返工,下面人的重复劳动造成的加班;因为设计团队领导的个人喜好,频繁大量修改图纸造成的加班;因为甲方领导个人喜好一棍子打死重做或者大改造成的加班。

@HY:在老板心里准点下班就是提前下班,他心里会不舒服,很多时候加班没有效率,老板就是想让你呆公司,我发誓以后如果做了老板绝不做这样的。

@江畔秋月:设计个毛师,我从来不认为我是设计师。没有时间推敲的方案哪里算的上设计。

@云开:那些怪甲方的我就不同意了,我作为甲方现在还在帮你们设计院改图。

@Faye_liu:作为一个甲方,工作量取决与合作设计单位的出图水平,出图质量好,图少改两次,还能按时完成节点,要是遇到个出图质量欠佳的,就只能自己着急上火。后期还不停的出各种图纸质量问题,不停的出变更,不停的再解决图纸问题。

@LIN*騰飛:自从我抛弃Max,用SU+Vray,还有精通CAD,掌握现场经验,基本很少加班。

@偷影子的人:去年加班挺猛的,早上3.4点回去很经常。有一次坐地铁,突然感觉心里难受,心像是被肺挤住了。后来果断辞职了,现在回想,多少有些后怕……

然而,加班这么多,

甲方也好,乙方也好,

还有一个残忍的事实,

就是大多数人没有加班工资……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猝死只是一个最直接的结果,而设计人早已深陷健康问题的泥潭,脊柱问题、心脏病、脱发、失眠、焦虑这些魔爪已经在设计人身上肆意蔓延。2016年3月31日,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脏疾病而去世,享年66岁。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过劳死”曾被视为日本独有的社会现象,1992年《世界知识》刊出《日本的过劳死》一文。2006年,中国跃升为“过劳死第一大国”,中国人逐渐意识到,原来上班也会死人的。

事实上,许多员工常常为了养家糊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关的升迁、职业发展,常常选择“自愿加班” ;而一旦发生“过劳死”或猝死的悲剧,中国法律上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

而猝死方面还有法律相关的赔偿规定:

职工加班猝死,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应当视同工伤,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支付。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支付。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人社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确定。

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费用。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只是同在一个行业里,在大环境下有太多不得不质疑的现实:

甲方给的项目周期时间太短,更别说遇到喜欢临时变卦的该如何

大部分甲方有无奈的项目时间限制,催命符的角色有谁喜欢

一个设计师同时负责几个项目,完整的时间被分成了几分之一该怎么办

设计师的话语权低,甲方说了算的设计还

是不是设计?

甲方团队有专业化趋势,设计师还没有甲方专业的情况下该谁来画图

脑力劳动的价值还未形成一个固有的意识形态的情况下,怎样让甲方快速付清所欠设计费?

脑力劳动已经变成了体力劳动的行业,还能存活多久

……

在大家都已经接受“加班是正常”的意识形态下,“保命式”式工作状态逐渐成为上游人群追逐利益的利刃。

过劳引起的健康问题甚至猝死的话题,并非要引起设计人与老板或者与甲方之间的对立。在我们暂时还无力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候,在夹缝中寻求更合理的工作方法,只能是自己尽力做到最好:甲方适当人性化,设计师提升专业化,互相尊重彼此需求和想法。

行业规范需要一点点去完善,那些对设计还有追求和热情的人,那些还在设计道路上坚持的人,谁也不想自己的设计梦想被时间消磨殆尽,你们可能成为革命者,但也有可能继续成为牺牲品。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多喝热水吧”

希望有一天,下班后你迎着美丽的夕阳,路过幼儿园看到活蹦乱跳进大人们怀里的孩子叽叽喳喳讲着今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经过肯德基想起孩子发信息说今天要偷偷给他带个晚餐汉堡,阳光洒在市政公园的草地上,旁边人们的影子在你设计的大楼上来来去去,微风吹过,你抬手一看时间,得赶紧回家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前不久还在聊天的那个设计师昨夜猝死了……

希望这一天,变成今后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