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大战陈友谅时,蒙元政府在干什么?为什么不乘机出兵灭了起义军呢?

晋山河


这个问题提的不错。在明太祖朱元璋崛起过程中,元政府在干嘛呢?元政府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忙于内斗,根本就已经管不着江南的事了。从至正十九年开始到至正二十八年,元统治集团陷入了一场十分激烈内讧,这既是一场拥兵自重军阀之间的斗争,也是宫廷内部斗争白热化的表现,而两者互相交织在一起,愈发不死不休,几乎直到元朝灭亡。

元末军阀的权势斗争一开始起于两个人,答失八都鲁和察罕帖木儿,前者是蒙古功臣世家出身;后者是内迁的畏兀儿家庭出身。

无疑察罕帖木儿地位本在答失八都鲁之下,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察罕帖木儿兵力大增,先后击败北方的几支红巾军,被元廷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和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在镇压刘福通部起义军后,其又占领河南大部分地区,军势到达了顶点。

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


而答失八都鲁虽然也积极参与对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但是其在战争中多有失败,其战果远没有察罕帖木儿辉煌,尤其是至正十七年被刘福通起义军击败后,引起了元廷的猜忌,“朝廷颇疑其玩寇失机”,同年十二月,以忧愤而死,“一夕忧愤死”。其子孛罗帖木儿代父掌军之后,内讧就一触即发了。


在至正二十年,元廷已经察觉到了两股势力的矛盾将要爆发,命孛罗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北,察罕帖木儿守卫石岭关以南。但是,孛罗帖木儿并不奉诏,越过石岭关准备从察罕帖木儿手里夺取晋、冀地区,原本正准备在山东地区扩大战果的察罕帖木儿不得不起兵迎战,双方至此开始恶斗。于是,元廷乃于十月下诏要求察罕帖木儿让步,将冀宁地区交给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也拒绝执行诏命,继续与孛罗帖木儿死斗。

察罕帖木儿以用兵数年,惟恃晋、冀两路供军饷,乃屯兵泽、潞以拒之,与孛罗帖木儿战于东胜州,又战于汾州。

最后,还是两不相下,奉诏各还本镇。



至正二十二年六月,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其养子扩廓帖木儿为帅,孛罗帖木儿趁扩廓帖木儿在山东鏖战之机,发兵侵入真定。至正二十三年,扩廓帖木儿攻占山东全境后,还兵汴、洛,与孛罗帖木儿展开较量。最后在至正二十三年十月两军在冀宁交战,孛罗帖木儿战败。至此,其实力在扩廓帖木儿之下。(注:本年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创业关键期,在洪都血战中胜出,击败陈友谅)

此时元朝的宫廷斗争也在急剧升温,当时的太子生母奇氏和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密谋逼元顺帝禅让帝位,加紧压迫帝党,皇太子和皇帝的关系紧张起来,皇太子利用中书右丞相搠思监诬告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造反,但是在元顺帝的帮助下,两人逃匿于孛罗帖木儿军中。而早在至正二十一年,皇太子与扩廓帖木儿就有勾结,相互党援。在宫廷斗争的渗透下,原本单纯的地方军阀斗争又上升到了新高度。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在太子和丞相搠思监的逼迫下,顺帝下诏解除孛罗帖木儿的兵权,孛罗帖木儿拒不受命,派秃坚帖木儿以“清君侧”为名,发兵京师捉拿搠思监和支持太子的宦官朴不花,顺帝将两人交出后,秃坚帖木儿率兵退走,太子重返京城,命令扩廓帖木儿率诸路军讨伐孛罗帖木儿。

至正二十四年五月率兵进攻大同,而孛罗帖木儿则留军镇守大同,自率兵马攻打大都城,太子率兵抵抗,不敌后,逃亡冀宁。孛罗帖木儿入京,被封为中书左丞相,值得一提的是元顺帝也知道这样内耗不对,下诏调停。

诏谕:“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俱朕股肱,视同心膂自今各弃宿忿,弼成大勋。”

但是双方矛盾已深,已经无法调和了。

(注:至正二十四年陈理投降朱元璋,正式消灭陈友谅势力)


至正二十五年三月,皇太子调集岭北、辽阳、甘肃、陕西四省军队与扩廓帖木儿会合,攻击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在屡战屡败之下,饮酒昏暴,心智失常,使元顺帝倍感威胁。于七月结勇士将孛罗帖木儿刺杀,扩廓帖木儿护卫太子返回大都,太子党获得全面胜利。(注:至正二十五年十月,朱元璋下令讨伐张士诚)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扩廓帖木儿返回河南,准备出征义军,攻占江淮和川蜀。

扩廓帖木儿知南军强,未可轻进,乃驻军河南,檄关中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孔兴四将会师大举。

然而张良弼原本依附孛罗帖木儿,不甘心在扩廓帖木儿之下,率先抗命。随后李思齐由于羽翼丰满,也不愿再依附于扩廓帖木儿,两人遂互相结盟,起兵对抗扩廓,新一轮内斗开始。(注: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势力)


至正二十七年正月,反扩廓帖木儿同盟扩大,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孔兴会盟,推李思齐为盟主,同拒扩廓帖木儿。杀得难分难解,天昏地暗。直到至正二十八年七月,终于两派军阀认识到大敌当前,才停止内斗,但是“大明兵已定山东、河洛,中原俱不守”,大势已去,土崩瓦解。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对北方形势是一清二楚的,否则也不会有下问了。正所谓“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



参考文献:《元史》《新元史》《元史纪事本末》《明史》


论史


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对于元朝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这正是江南各农民起义势力的一次大火拼的时候。如果元朝能够抓住这有利的机会,巧思妙计,各个击破,元朝肯定还会往下延续。但是,元朝为什么没有抓住这大好机会呢?

(鄱阳湖大战)

第一,鄱阳湖大战之前,元朝主力军已遭受重创,无力组织大型南下战役。

在朱元璋、陈友谅发动鄱阳湖大战之前,北方以刘福通、韩林儿为首的为数众多的红巾军,曾给予了元朝以沉重的打击。刘福通、韩林儿甚至还组织了三次北伐的战争。虽然这三次北伐战争最后都失败了,但是给予了元朝军队以重创,让元朝的主力部队锐减。

后来,张士诚又崛起,一度声势浩大。元顺帝派丞相脱脱组织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张士诚孤掌难鸣,走入绝境。但这时候,元朝发生了奇怪的事情,由于朝廷内部的争斗,致使元顺帝在这时候解除了脱脱的兵权。而元朝百万大军也因此如鸟兽散。张士诚因而起死回生,同时北方各地红巾军也死灰复燃。

这样,元朝几乎没有了主力部队,只能依靠地主武装来对付农民起义。

(元将扩廓帖木儿)

第二,鄱阳湖大战之时,元朝倚仗的地主武装忙于争夺地盘,互相攻击。

在元朝基本上没有朝廷主力军的情况下,对付农民起义军,主要倚仗察罕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两大地主武装。但是这两大地主武装并没有用心对付农民起义军,而是在互相攻击,争夺地盘。

后来,察罕帖木儿遇刺,其军队由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继承。但这时候,察罕帖木儿旧部,以李思齐为首的汉人地主武装,又和扩廓帖木儿发生摩擦,打了起来。他们对北方农民起义军尚且无暇打击,怎么还会管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呢?

(发动政变的奇皇后)

第三,鄱阳湖大战时,整个元朝宫廷权力争斗也刚好进入白热化。

元朝朝廷的这个权力争斗,不仅仅是大臣之间的争斗,还是皇位的争夺。

由于元顺帝不理朝政,沉溺于修炼“男女双修之术”,因此造成奇皇后与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想让元顺帝退位,让皇太子上台。但是元顺帝说:“朕头未白,齿未落,遽谓我为老耶!”不愿意退位,因此,奇皇后与皇太子在朝中掀起了一场风暴,他们赶走了那些依附元顺帝的大臣,把顺从自己这一派的大臣提拔起来。

后来,奇皇后与皇太子在陷害元顺帝的母舅老的沙的时候,老的沙跑到地方武装孛罗帖木儿那儿躲了起来。奇皇后与皇太子向孛罗帖木儿索要老的沙,而孛罗帖木儿反而要求朝廷交出亲附太子党的大臣朴不花与搠思监。太子不从,于是孛罗帖木儿提兵攻打京城,结果皇太子跑到扩廓帖木儿那里。

这样一来,整个元朝就有了两个朝廷。

孛罗帖木儿打回京城后,他又想专权,因此,又引起了元顺帝和孛罗帖木儿的战争,最后元顺帝诛杀孛罗帖木儿及其党羽。

也就在这个时间段里,朱元璋与陈友谅发动了鄱阳湖大战,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基本上控制了南方。

朱元璋控制了南方以后,便发动了北伐元朝的行动。元朝就这样,很快被撵回漠北去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元末政权当时正在走下坡路,政权内部分裂了成了两派,一派是孛罗帖木儿的“保皇派”,一派是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的“太子党”。而且蒙元视刘福通,韩林儿的“红巾军”为大敌,因为刘福林的军队曾经“声势浩大”的三路进攻北方蒙元政权,毛贵还一度进攻大都。正是在这两个背景下,使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决战,并没有受到元军干扰。

(红巾军进攻路线)

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潘阳湖决战时,已经是至正二十三年了。当时声势浩大的刘福通被元军的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打败,又被投靠元廷的张士诚进攻,朱元璋于是派大军增援,救出小明王,刘福通战死。虽然,在红巾军里名义上还是小明王领导,其实他已经失去军事资本了。此时,陈友谅趁机攻打朱元璋,于是酿成了一场“大决战”。其实,早在之前,朱元璋的发展中,已经和陈友谅,张士诚发生了几场战争,当时元朝政权在平北方刘福通“红巾军”叛乱,无暇顾及。

(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起义”)

那么刘福通死后,元朝政权又在做什么呢?这时,元廷因为压力较为缓解,内部的矛盾开始“大爆发”。内乱的根源在于元顺帝杀了脱脱丞相后,宠信哈麻,修炼什么“男女双修术”,把朝政扔给皇太子爱酋识理达腊。结果皇后和太子的野心开始大了起来,想让元顺帝让位。元顺帝知道后,一万个不愿意,于是有了矛盾。在元军前线的两位大将,一个孛罗帖木儿,支持元顺帝,另外一个王保保,支持皇太子。还有陕西的军阀张良弼和李思齐也因为内乱不和,于是,元军开始了互相攻伐,自我消耗。元廷甚至一度分裂为两个朝廷,直到至正二十八年闰月,元顺帝刺杀孛罗帖木儿,才和太子,王保保和解。而此时,潘阳湖之战也差不多打完了。

(元末割据图)

那么元军在内斗,投靠元廷的张士诚呢?朱元璋在潘阳湖之战中,派徐达回到应天,就是为了看住张士诚的,以免被偷袭,结果张士诚一动也不敢动。


大飞熊ヽ骑士


1360年五月,陈友谅杀其主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曰“大汉”,朱元璋大战陈友凉是指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应天府的龙湾镇一带展开的大战,正史叫龙湾战役,陈友谅东讨朱元璋,兵败龙湾(今南京西北)场战役中,朱元璋终于胜了陈友谅,并在此战之后一举收复了被陈友谅占领的许多城池,是陈、朱两大政权对抗的转折点,朱元璋的势力逐渐赶上乃至超过陈友谅,改变了朱元璋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以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打败并杀死陈友谅,消灭陈友谅建立的陈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当朱元璋大战陈友凉时,元朝末年最有能力的两位将领中书平章政事孛罗帖木儿与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儿在与号称、“百万红巾军”韩林儿、刘福通在山西等地争战不息,此后,两军冲突不休,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当时的元朝。朱、陈大战在南方今江苏一带;元朝主力在北方山西等地与红巾军大战,根本无力顾及朱元璋与陈友凉。

(欢迎😊加关注,共同论古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