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愛情灰常假


農村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 啥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的地域廣闊,在各地的文化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不過,在農夫的家鄉這邊還真沒有聽說過有這句俗語,也可能是農夫孤陋寡聞了吧。上網搜索了一下,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見解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農夫這裡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吧!

四十歲三不比

四十歲又稱之為不惑之年,所以有些地方也說出是“不惑之年三不比”,分別指的是不比錢財、不比子女和不比出身。

四十歲既然被稱之為不惑之年,那也就表示對人生的很多事情都看穿了。而在這個時期人生也如何也基本定型了。像出身是改變不了的了,而錢財基本是看透了,也看清了的,是不能和別人去比較的。最後子女方面,那更加是不能和別人去比較的。正所謂人比人氣死人,這樣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累。

五十歲三不親

而到了五十歲只會又稱之為“知命之年”,因此這句俗語在有些地方也說成是“知命之年三不親”。分別是指不要和貪財好色的人親近,不要和不仁不義的人親近,以及不能和勢利眼的人親近。

其實吧,農夫的理解是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這三種人都是不能和他們太親近的。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就說了要“親賢臣,遠小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基本上都有這三種人的存在。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遠離,因為這些人都是負能量的人,惹不起但是能躲得起。

所以,農夫認為這話還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只是片面的注重其字面的意思。古人的意思應該是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知足常樂,不要盲目攀比而給自己增加煩惱。同時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但是交往可以,卻不能太過於親切,換言之交友要謹慎,同時要注意看清楚身邊的人!你們說呢?這樣理解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四十三不比,五十三不親”是什麼意思?



四十三不比

一、不比錢財

四十歲的人多過了奮鬥的年紀,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了,身體機能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熬不了多少夜。

有的人到了四十事業有成,蒸蒸日上,但也很難再有大的突破。有的人到了四十兩手空空,悔不當初卻也有心無力。

所以,無論當下貧窮或富有,過往都無法更改,未來也很難再有起色,四十歲的人更能以平常心去看待金錢與事業。

二、不比家世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拼爹的人,“我爸是李剛”、“寒門再難出貴子”等言論都是對當下拼爹現象的詮釋,也就是比家世現象。

擁有良好家世的人可能就比別人少奮鬥半輩子,生活質量也高。而家世差的只能自己打拼,生活很艱苦。這一切都是從上輩傳下來的。

但是對於四十歲的人來說,父輩母輩已經不能夠再給他們提供便利了,他們承擔的更多的是贍養的義務,所以比家世對他們來說是行不通的。

三、不比子女

很多人教育孩子不得法,經常以相互比較來刺激孩子的內心,意圖達到想要的效果,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你看隔壁小明學習多好”、“小紅多會做家務”。

這種方法看似是一種激將法,但會在孩子心裡埋下陰影,形成盲目攀比之風,或者形成自卑意識,不利於孩子內心健康成長。

人到了四十就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了,這種錯誤要少犯。



五十三不親

一、不親重財之人

過於看中錢財的人通常不重情義,關鍵時候出賣自己。那些因為你的貧窮疏遠你,因為你富貴而諂媚討好你的人離得越遠越好。

二、不親忘恩負義之人

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烏鴉尚知反哺,而現在的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以德報怨,知恩不圖報的人要遠離。

三、不親勢利之人

有的人看到別人顯貴就主動上前討好,但當你時運不濟時,落井下石的也最可能是他,所以不要親近那些勢利小人,君子之交當淡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