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悬壶济世疗民疾 望闻问切济苍生

——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我的孙女幼时常哭,遍寻医家,望梅止渴,但经河顺西曲阳李中医把脉下药,变哭为笑了。”

听说我去采访刚刚挂匾的林州老字号——聚仁堂诊所,邻居夸起来是啧啧有声。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不是神医,但有神术。

创建于光绪年间,经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创新、发展,如今已是声誉远近的儿科、妇科治疗的最佳诊所。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本是聚仁堂老字号揭牌的良辰吉日,诊疗室内、大厅候座,满满的是母亲带着孩子在接受诊断、在输液、在服药。

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能引起这么多患者的闻声而至,足以见得医疗技术的非同一般。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九百年的栉风沐雨,砥砺名行,筑成了这道人道主义精神的长城。

以仁为怀,第一代创建者李光仁,凭着爱好,靠着自学,担当着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匹夫之责,跋涉山西,扎根林县,为百姓解除病难,为乡民疗治痛苦。

异术同心,以义制利,以本求新。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与父同医的当儿,李聚金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勇于变革,在发展的空儿敢于直白自己的困惑,在困惑面前善于提升自己,走进濮阳医专,升华理论,深化思想,提高认识,1953年李聚金积极响应政府公私合营政策,率先成立联合诊所,成为医疗界一名响当当的排头兵。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爱在曲阳老字号,仁为相邻疗沉疴。

第三代传人李成松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那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为了把祖辈的传统继承下去,1979年从林州卫校毕业投身医疗事业,我感觉人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还得干就干出特色,干就干出成绩,有其心必有其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北京医疗队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食管癌营养干预研究及早期癌的普查普治,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传承是一种责任,继承是一种担当。

在诊所,我们欣慰地见到了1993年毕业于医科大学的李素萍,2010年、2012年分别毕业于医科大学临床系的李宜雷、李川汇,他们的升级,见证了聚仁堂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见证了聚仁堂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不辱使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恒心。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感动于传承,感激于担当。

林州市民协顾问胡录学,主席李银录,副主席赵福生、赵长生、傅艾学、李学林、张国声、王长顺、靳林峰、石瑞成等相关单位领导冒着细雨,顶着闷热,踏入西曲阳,为之喝彩。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悬壶济世疗民疾,望闻问切济苍生。

李银录主席发表贺词,高度赞扬李氏“聚仁堂”:

“参加这个仪式非常高兴,心情也非常激动,特别是进入大街看到这标语,远远一瞧是红彤彤,来到跟前咕咚咚,说明了对老字号是非常珍惜的,对揭牌仪式是非常重视的,聚仁堂是这次评出的十家老字号之一,是道光年间创建的,四代传承,评为老字号是完全应该的,非常及时的,揭牌会使聚仁堂不仅在西曲阳,在河顺,在林州,乃至在安阳产生很大名气。”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名气来了,著名书法家、林州市书协副主席李学林一笔挥毫,一副对联亮相于揭牌仪式上。

解释,说明。

聚仁堂喜上眉梢,百姓们拍手称快。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快就快乐起来,快板赵当然是首快,一首《听我夸夸聚仁堂》,在石主席的梆声里,道出了活动的现实意义:

“林州有了聚仁堂,救死扶伤人赞扬;

老字号,响当当,咱要为老百姓多着想;

一代一代来传承,治病救人树新风…… ”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老方言说老字号,顺耳,顺口,顺心间。

变变味儿,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曹小磊拿出把戏,一首《小白杨》逗出了李学林主席的热恋,一条红纱巾,蹦蹦跳跳在歌里歌外,弄得全场轰然大笑。

好事儿就得好好乐,庆典就有鼓舞随。

同学情,三辈亲。

林州市老字号之聚仁堂诊所采访活动纪实

听说老同学老字号揭牌,曾经同窗的五中校友们赶来了,她们的一支扭秧歌,民协的主席们也想过把瘾。

同曲,同舞,同浪漫。

伴着鼓点,踩着舞点,扭起腰来,耀上一荣。

快乐就是这么的传统与现代的微妙结合。

图文:王长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