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四十年 臨沂新發展

如果說臨沂有“兩張名片”,一張“軟名片”是“沂蒙精神”;另一張“硬名片”就是臨沂商城。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人民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堅信“沒有跑不了的路、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幹不成的事”,大力發展商貿市場,在各項基礎條件並不優厚的情況下,崛起了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商城,成就了今天“北臨沂,南義烏”的商貿市場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以商貿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之路。

在臨沂商城展覽館中,編輯記者們見證了臨沂商場自改革開放後的宏偉鉅變。1978年,臨沂商城的原型還是“小地攤”,到了1982年,臨沂開始有了“大棚底”。臨沂工商部門受到南方商人的啟發,通過銀行貸款、職工集資,建起了全市第一處小百貨市場——西郊小百貨市場。

隨後到了1982年,專業的批發市場開始湧現,直至2000年,現代商貿物流城得以搭建。而從2012年至今,臨沂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認為商城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是臨沂商城保持持續繁榮的必由之路。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支持推進臨沂商城國際化。如今,臨沂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化大商城,中國商貿物流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在臨沂市加緊步伐改革發展中,不少集團企業也乘著改革的春風,秉承創新務實的精神快速崛起。

作為中國商貿物流之都開拓者的蘭田集團,沒有人想到它竟是由一個小小的村居企業發展而來的。它的掌舵人王士齡如今早已年過花甲,但他對記者說起集團的發展和臨沂的變化,仍然是精神健旺、思路敏捷。“以前能買得起自行車就覺得是有錢人了,現在不是有牌子的汽車都開不出去……”王士齡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打趣說道,現在國家的變化、臨沂的變化真的太大了,以前我們臨沂是“買全國、賣全國”,現在我們的目標是“買全球、賣全球”。不管是商貿還是物流,我們都要繼續創新開放。

據記者瞭解,目前臨沂不少企業已經搭上“一帶一路”,並在國際化市場中嶄露頭角。

多元產業 創新力量

在臨沂精神的沐浴中,臨沂堅持發展的不僅有商貿物流業,還有多元產業的創新探索。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緊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雖然臨沂是革命老區,但在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它已經發展成多元產業發展支撐的經濟新高地,在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中取得的成就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