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低于面值”退市规定为何尚未发挥效力?

weiboguo5034


2012年出台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票面价值就退市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公司真的因这条政策退市,最近的一次就是中弘股份,在股价连续低于1元后,传出加多宝花样借壳的碰瓷事件,最终加上市场的炒作,终于在9月6日涨停价1元收盘,1元下方沉浮15个交易日后成功上岸!

之前出现的股价低于面值的案例是政策刚出台后的闽灿坤B,股价连续多日在面值之下,后来通过6股缩为1股而解除危机。然后就是过年前的ST海润,2017年业绩大跌公告出来后连续跌停,最后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到现在还没出来。

这样看来,市场对于股价低于面值就退市的政策,并不真的认同,反而成为借机炒作的理由。退一步说,即便真的退市了,一番运作后还会恢复上市,比如去年4月份因亏损退市的攀钢钒钛,一年半后恢复上市,首日一度涨40%多,一年半有这样的收益,比起这段时间跌成狗的大多数股票收益高多了。而且,连续3年亏损后退市还能恢复上市,何况仅仅因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的情况?所以对于股价低于面值的股票,炒作资金热情高涨。

究其原因,或许监管政策的漏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任意停牌规则如果能够更完善,st海润的招数就难以使用了,比如对操作市场加大核查力度,比如对完善重组规则,比如加强退市股恢复上市的要求,等等,或许能够遏制对退市股的恶意炒作。

从长期看,一个成熟的股市,保持一定的股票退市率,同时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有利于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资金流向真正的好公司。2001年以来,纽交所平均每年有128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为6%,纳斯达克平均每年有303家上市公司退市,平均退市率高达10%。

从我们散户角度而言,个人觉得对于这种恶意炒作的垃圾票,要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纯炒作赚差价的钱,一定不是资金、信息、专业度、团队都处于劣势的散户能够赚到的钱,相反往往是被吃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