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媚山跳崖女子遗书中充满了与抑郁症的斗争,你怎么看?

张子曰


这个女孩如此勇敢地去死,却不能够勇敢地向生,原因何在?

她说是抑郁症。众所周知,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的确,重度抑郁症让人生不如死。

如此决绝地告别人世,抑郁症只是表象,抑郁人格才是根源。

他们天生有着一颗脆弱而敏感的心,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乎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

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永不满意,永不满足,时常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他们是不折不折地完美主义者,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状态或实现的目标。

当这些状态不能达到、目标不能实现之时,他们再度陷入新的一轮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封闭自己的恶性循环,自卑、自责越发变本加厉。

终于有朝一日,他们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心理失衡、精神崩溃……

先哲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这世上,更多的人不可能做得最好,只有可能做得更好。

人们常说,要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而看不透,想不开,放不下,遇事好较真,凡事认死理,就容易陷入极端,走进死胡同。

我们既然匆匆来到这世界,为什么又要匆匆离开这世界?你可曾知道,世上从来风景无限,活着即是无限风景。

所以,人们有一千个理由坚信,与其决绝去死,不如回头向生!



清风朗月zgh


小编高中的时候曾经就被所谓的大专家诊断为抑郁症,吃两种药,花很多钱,医生说,停药就要死。然而,最后我自己把药停了。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抑郁过,读博士,谈恋爱,走遍世界,活得死皮赖脸的,让我主动放弃生活?不可能的!不管是苦还是福,还没活够呢!


所以,想和正在受抑郁症困扰的朋友们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今天科学对抑郁症病因的定义一般是——

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

换一句话说,虽然我们常说,某人遇到了打击和挫折,某人生活很艰难,某人失恋活不下去了,看似这些外因就是导致人抑郁的原因,然而实际上,抑郁和抑郁症是两回事,抑郁是一种状态,但是抑郁症作为心理疾病,其实有不可辩驳的生理基础。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你失恋一次,失业一次,你就病了,正常人可能能调整过来,而类似于朱元璋、爱迪生、林肯这样的小强,可能失败一万多次都不会气馁。真正的抑郁症,是像癌症一样,你被老天摇色子摇中了,就是会天生的不舒服,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不是你好好乖乖活着,就能左右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同性恋,三十多岁了,长得白白净净,性格也很好,收入也不错,但是就是没结婚。我有一天就问他,你生活中那么多女孩,也有对你好的,也有合适的,你为什么就要单身?他说,和女人在一起真的没感觉。不是不想爱,就是没感觉。不管是这个女孩子很有钱,对他很好,不在乎他贫穷还是富有,还是这个女孩子和他精神上契合,但是到了谈婚论嫁那一步,就是没有激情和动力。

最开始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读了很多书,发现,真的就是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大多数男性要喜欢女性,然而老天一个不慎,总有个别个体成为了例外。

一些癌症如此,同性恋如此,抑郁症也如此。

当我们多数人在看他们少数人的时候,从社会的角度,总要二元的分出来,谁是正常的,谁是不正常的。当然只有多数人才承认维护他们自己的“正常”,而少数人,自然成了“不正常”。

就抑郁症而言,多数习惯了活着的人,因为热爱生活,因为爱,希望去拯救少数想放弃生命的人。希望治好他们,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然而凭什么多数人觉得是对的的就是对的,少数人就成了不对的?宇宙万万年,人类几千年,其实现实世界的很多生啊死啊,对啊错啊,对于时间来说,都是荒谬没有意义的。凭什么要活着的人就要界定,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如果真的是得了抑郁症的话,就像得了癌症一样,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有多痛苦。

换句话说,你没有经受过,就不要去指手画脚。

人类对精神疾病领域的探究,就像对癌症的探究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很多年前还在流行的脑前叶切除,很多年以后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而很多流行的所谓“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除了昂贵,还有相当多的副作用,却带起了庞大的产业链。

一群活着的多数人,以爱和正义的名义,以拯救的名义,以科研的名义,在一群被上天选中的不以活着为目的的少数人身上搞实验,赚他们的钱......

遇到有良知的医生,算是幸运,遇到有一些良心丧尽的人,让多少人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不舒服了,要分清楚,是外因,类似于事业、感情、学业的挫折造成的,还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很多外因造成的抑郁,不是病,只是你受的挫折太少,把社会想得太美好,把生活想得太简单。所以对于这种,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抑郁,每天饭都吃不饱的人,没有成本去抑郁。

而相对来说,人活得比较好了,反而容易抑郁,想到死,想到生活的意义,想到很多形而上的东西,想透了生命的本质,会发现,好像活着也挺无聊的。这种呢,也属于中间层次,既然你有钱有成本去抑郁,家人和社会又需要你,那你就花钱买药维持着呗。

而第三种,是真的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就是基因决定的。那么,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办法不被命运选择,也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力。如果别人自己真的要放弃生命,其他人,更多的应该是予以尊重,而不是干涉,评论,指手画脚,炒作。

虽然说,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我持顺其自然态度,但是,还是想就自己的经验,和希望主动摆脱抑郁的朋友分享一些有效的经验——

1. 去寻找爱。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爱是战胜抑郁的最好的良药。

2. 多锻炼起来,让躯体累起来,把大脑放空。

3. 不要封闭,不要独自一个人,多出去社交,多看看这个世界。

4. 去落后、单纯、自然的环境里,远离刺激,诱惑。

可惜的是,上面这一些条件,很多人无法具备,只能孤独而痛苦的一个人走掉。

有一句话叫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抑郁症患者一般集中在先天的基因决定和后天的智商极高两个极端,中间大多都是抑郁状态,所以可能这就是老天的玩笑,让橄榄形社会的两端承受着痛苦,让集中在中间浑浑噩噩,汲汲于生的大众糊里糊涂地活着。

希望我们都不要抑郁,希望我们用爱去战胜上帝的玩笑,但是,如果有一天,哪一位同胞真的选择了离开,请大家保持尊重,给TA为人一世最后的尊严和宁静。


HannibalLecter


既然勇敢地选择离开,就让逝者保留最后的尊严

在没有看到这个女孩的遗书之前,我对这种摒弃自己生命的人,准确地说,对一切不爱惜不尊重不敬畏生命的言行,都嗤之以鼻——既然有勇气自杀,难道还没有勇气活着?

我始终认为,活着,其实意味着责任——人一生下来,就应该并且不休应该承担家庭的、社会的责任,也许,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于世界的责任,太过于宽泛,也显得虚无,那么,父母呢?

父母亲人为了你的成长,付出太多,你的离去,是枉顾所有爱你的人对你的拳拳爱心,再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人生四大悲事之一啊!

所以,我一直以为,自杀,不是勇敢,而是懦弱。基于这个认识,我以为,值得同情,但不值得悲痛——你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别人凭什么为你悲痛?

但看了这个女孩的遗书,我除了悲痛,竟然还生出了一些尊敬之感!

那一封遗书,字迹工整,娟秀;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我们,或许太不了解那个群体的人心理的“撕扯”!

作为语文教师,我甚至还以为,这个女孩,颇有文采!

这是一个勇敢的女孩!虽然,她没有勇敢地走完人生该有的旅程,但在过程中,她与病魔的抗争,是一个女孩所能做出的,最后的努力吧!

这是一个思维缜密的女孩!遗书中对母亲的愧疚,对母亲后续生活的安排,都是井井有条的!

这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女孩!遗书中,谈及有人“一步步逼上绝路”,说明,女孩内心对生的渴望,对这个人还有怨恨——但既然已经结束,何必再去寻觅?

忽然想起20多年前,与峨眉山一老僧在舍身崖前的对话“既然选择了归宿,何必打扰清静的灵魂”——套用这样一句话“既然勇敢地选择离开,就让逝者保留最后的尊严”——

正如女孩在遗书中所写的一样:她“会得到平静的”“不想经历那些闹剧”!

希望媒体,不要去采访女孩的亲人,在那个时候,重提旧事,就是一种伤害——只有时间是治疗伤痛的良药,就让时间,去抚平一个母亲心中的痛楚吧!



三水三心



近段时间,华山和峨眉山分别出现了跳崖自杀事件,而且自杀者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很是令人感慨。在这里,对已经逝去的人表示哀悼和缅怀,基于尊重,我就不再重复网上已经有的各种信息,也不过多的涉及具体的已经逝去的人。

我想谈谈抑郁症,谈谈我们的社会应当怎样从社会层面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一直坚持认为,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这不是讳疾忌医。抑郁症应当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在剧烈的变化的世界里面,因为种种因素和社会发展整体趋势脱节的人所独立拥有的精神状态。抑郁症多发的社会,通常面临着社会分层加剧,财富分配失衡,社会地位急剧变化,社会思潮波动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总有一些人,基于各种因素,会和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从而被边缘化,底层化,最终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再也无法走出来。

从抑郁症在我国的发展来看,也很符合这个论断。作为80年代的人,我并不记得我的早年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如此众多的抑郁症患者,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急速增加,社会地位的拉大,等等,抑郁症患者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以各种极端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最近短期内的两次自杀事件,可以说是极大的震撼了国民的神经,使得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重视的群体,抑郁症也成为我们社会不得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问题,不然类似事件,将会愈演愈烈。

所以我一直坚信,抑郁症只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精神世界和社会整体发展趋势脱节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身体上的病症。把抑郁症视作一种和身体上的物理上的病症,是一种不负责任且充满了偏见的观点。实际上,当我们把抑郁症视作精神病,视作癌症,视作艾滋病一样的病症的时候,对抑郁症患者本身而言,难道不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吗?从旁观者的角度而言,当一个人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时候,自此看待此人的态度和眼光便不可能和从前一样,那么,这对抑郁症患者本身而言,则更为明显的将其和其他人隔离开来,这种隔离,难道会减轻抑郁症的程度吗?恰恰相反,这种隔离,只会增加抑郁症的程度。


如我所言,抑郁症只是一种和社会脱节的精神状态,治愈抑郁症的最好办法,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得抑郁症人群回归社会,回归主流,回归自然,相反,通过把抑郁症视作一种无可救药的病症,而加以隔离,除了不断的增加抑郁的程度,那么绝不会有其他作用。

我知道很多心理专家和抑郁症治疗医师都不会赞成我的看法。但是我必须指出的是,在没有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学之前,这些精神状态从来都不会被视为一种和其他身体疾病类似的病症。自从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随后的某些人的发扬光大,人们越来越衷于将复杂的精神世界简单化,一律以抑郁症,一种和身体疾病类似的病症来处理,甚至用药物来试图改变这些。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思路,就是大错而特错的。实际上,今天我们国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基础,不过是把外国的一些理念直接套过来,把外国的一些治疗药物直接拿过来,直接用上,至于有用没有用,至于到底有什么理论根据,我想,许多精神科医生自己,只怕也是知之甚少。既然弗洛伊德之前的世界并不视抑郁症为疾病的一种,我们完全不必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当做绝对意义上的正确理论而加以膜拜并遵循。


so,如果我们将抑郁症视作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身体上无可挽救的缺陷的话,那么我们对抑郁症患者的帮助,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才有讨论的价值。

我们应当如何从社会层面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帮助呢?


这里我想谈一谈,宗教的作用。

虽然我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我确信,宗教信仰越是坚定的社会,类似的抑郁症问题,也会随之减少。如果说,抑郁症的产生根源在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的话,那么宗教,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世界千变万化,但是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佛教也好,儒学也好,他们的经典,还是那么基本书,任何信徒都可以通过纵览这些书籍,获得与其他信徒的类似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的产生,无关乎财富,无关乎地位,无关乎教育程度,这是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里面,不变的事物,这就极大的缓冲了急剧变化的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冲击,从而使得即便人们在很多方面与世界格格不入,但是在某些方面,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对这些经典书籍的解读,来获得与世界的某种共鸣。

宗教信仰,为急剧变化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供缓冲的缓冲器,在最基本的层次上,为所有人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契机。这是变化的社会里面,不变的因素。


天主教之于西方,东正教之于俄罗斯,伊斯兰教之于穆斯林国家,皆是类似。要论科技文明的昌盛程度,西方目前还是要超过中国的,难道西方人当真不知道,基督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这个。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也是联系欧洲各国的一个纽带,也是联系社会各阶层的一个纽带,只有在基督教的世界里面,人们可以以一种不同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的方式,来互相交流。纵然是流浪汉,亦能通过对圣经的研读,获得和比尔盖茨类似的精神世界,所以,流浪汉也不是必然的抑郁症患者,他们一样可以宗教的方式,融入社会。


但是很遗憾,我们目前,缺乏的,就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那些不变的事物。

对的。这就是抑郁症在我国高发的根本性因素。

我们强调的是要跟上形势,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的变化自己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思想。但是很遗憾,我们并没有人去寻找,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面,所不变的那些事物。

为什么我一定要强调那些不变的事物呢?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事物,那么我们人与之之间,就是一个个孤岛,而没有交流的可能;阶层与阶层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就是一个个互相隔离的孤岛。人们没有了一个可以不变的事物来彼此沟通,来让不同的人站在同一个频道讲话,在同一个精神层次沟通。

儒学,曾经是我们社会的不变的事物。无论哪种阶级,无论什么身份之人,无论何种民族之人,都可以通过研读儒学,来获得彼此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实现无阻碍的交流。在儒学的体系下,虽然人与人之间,一样有贫富,有差异,但是儒学能够把这些因素统一成一个有机体,能够使得人们在同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下,来融入社会,融成一个整体。无论贫富贵贱,皆是如此。无论是富贵如王公贵族,贫贱如三教九流,都能在同一个体系里面,大家讲话都能听的懂,有的谈。

反之呢?

反之就是我们今天这样的。富人讲富人的道理,穷人讲穷人的道理,各行各业都强调自己的道理,至于别人的道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最后都是鸡同鸭讲,谁的道理都是废纸一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没有了,也没有了仲裁的标准,最后能怎么样呢?最后受伤害的,还不是所有人自己?


我们的抑郁症多发,就在于,我们普遍失去了信仰,我们扔掉了在华夏文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信仰,但是我们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起新的思想的大厦,最终,我们的社会被割裂了,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可以互相理解的沟通彼此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各种因素下,与社会的普罗大众的精神世界想背离的人,便再也没有融入大众的可能。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供所有人群遵循的标准。


在社会层面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思路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们应当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理解社会。

我们需要在我们的时代,建立起一套能够为各阶层所共同认可的理念。

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时代,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这些不变的事物,彼此交流,彼此明白各自的意思。


我们,应当在我们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为我们的社会,找到一些不变的事物,来缓解这种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确诊,也不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这种隔离式的治疗不但不会改变抑郁症多发的状况,只会加剧这种状况。

相反,我们应当通过更多的社交生活,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群体活动,来把抑郁症的问题消解于无形。我们不能再在孤岛一般的社会生存下去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代人,背负着重大的责任。既然我们已经丢掉了我们曾经的信仰,那么,我们只能重新找回这种信仰,或者,重新建立新的信仰。不如此,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面,各阶层的割裂和孤立会越发明显,最终,会伤害所有人。


我们需要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找到不变的事物。


(有人说,我在鼓吹腐朽的儒学的回归;我说,不是。如果儒学不好,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创造新的符合现代 文明的学说,当然也可以在儒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内容。我并不是呼唤我们回归过去,我是在呼唤,我们应当有所为,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出这个选择。)


张子曰


据报道:9月4日,四川峨眉山景区,一名21岁女孩在金顶附近跳崖轻生,期间多名游客劝解她放弃跳崖。当晚乐山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现场确认女孩已无生命体征。时间视频从景区了解到,女孩家属已于今日认领尸体,女孩留有遗书疑似患有抑郁症。



前有华山跳崖事件还没过去多久,现在又有人做出同样的事情,悲剧再次重演。24岁的年龄,正是美好的年华,作为90后的她,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就患上了抑郁症?是对生活的无助,没有了希望?觉得离开这个世界才是最好的选择。也许他们内心纠结过,挣扎过,也许他们放不下自己的家人朋友,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还是选择了逃避。



90后这一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也是最佛系的一代,做起事来不计后果的一代,也是看淡一切从容的一代。跳崖女子不计后果的决定,留下了孤独母亲生活在世上,留下了无尽的悲苦。她却没有看淡一切的从容,而选择逃避了现实。

我们在感叹又一个生命的逝去的同时,也应该呼吁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阳光洒进他们的心里,驱散心中的阴霾,留下世间的真爱!

人生不易,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吧。


三味书吴


华山栈道大叔死了之后又一女子在峨眉山跳崖自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感觉很惋惜的。

这个女生自杀了,她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交代了她与病魔抗争历程,还有她交代母亲日后生活的安排和保障,她既孝顺又理智。

她撑不下去了

对于这种事情我们是无法去评论女孩子的:说她不尊重生命,说她既然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不在撑一下这样的言论。我们是无法去说的,因为得抑郁症的人怎么想,我们真的不知道,毕竟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们知道她们已经很努力的在活着了,自杀,可能真是撑不下去了。

得了抑郁症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慢慢的不爱与人说话。因为她觉得说话也很累,也不爱与人交际,因为交际很累,更多的时候是想躺在床上睡觉吧。

这个女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病痛的折磨我们又怎会知道,只知道心里压力是非常的重就对了,作为抑郁症患者,她也想开心,可是无法开心。就像你去问一个人有个严重鼻炎症的患者,“你为什么不呼吸空气啊”,可他就是无法呼吸呀,就是这样的感觉。



她也曾努力过

从信中看,女孩子也很想活,也在努力!所以她才去了峨眉山吧,就是想尝试治疗,可是这样对她来说还是无解,所以她自杀了。也许自杀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除了惋惜,我们也无法去评判什么。只能说尊重她们吧,如果说她不尊重生命无法做到爱护家人。这是万万不可的,我想她已经尽力了。

因为得了一个抑郁症的人。在她心里有一块很沉重的大石头,无论怎么样都无法移除,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即便你出于善意开导了有抑郁症的人,但是你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加重了对方的苦恼。



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有一句话说得好,千万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什么“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因为导致她抑郁的并不是心情。“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并不会减轻她的病痛。更何况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已经开始失去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

所以我们无法知道抑郁症患者到底承受了什么。微小的精神负担都会给她们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所以尊重她们吧,或许这是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欢迎关注娱乐砖家的后院,只生产独到的娱乐观点)


娱乐砖家的后院


我是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白天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风轻云淡,晚上黑夜包裹时,意志被一点点吞噬,我的病因无理由,就是突然发现自己睡不着了,发现讨厌人群了,发现世界在一点点褪色,但强大的求生意识支撑着我,我求医吃药,我运动,我甚至求助于迷信,我每天都要和孩子交流……许久许久,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世界似乎不再那么灰暗,我珍惜这一切的不易,慢慢调整心态,快两年时间基本缓过来了。我感谢我的老公,他的陪伴和忍耐给了我很大安慰,但是他始终不理解我的状态,直至现在他仍然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失眠,抑郁。我想说的是,请大家务必给抑郁患者多多的包容,他们每一天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在熬和撑,但是撑过了,一切又会柳暗花明。


乐多1982


峨眉景不错,人间仙境多,招来抑郁女,跳崖赴阎罗。


花季正当时,为何自解脱?遗书四页有,详情细诉说,患得抑郁症,苦痛在心窝,刀割似针扎,日夜泪婆娑,一心速求死,分秒不愿活。


愿望已实现,你倒是解脱。只是害你母,白发又增多,悲天哭地问:为啥舍弃我?养你这么大,咋成这结果。

人死为最大,空话不啰嗦。天堂你好走,唯愿得快乐。慈母把哀节,日子还得过。


天有不测云,人有旦夕祸。人在世上活,最怕病来磨。


平淡人生一帆顺


几乎是昨晚凌晨三点半看完这三页遗书,有些感慨,却不得不谈。

我不太了解抑郁症,但我明白人生的本质便是苦楚。失望,迷茫,悲苦,孤独,受人凉落等等~

这些都是正常的。

不幸的是,我在三页遗书里看到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抑郁症患者的世界。不知这是否是抑郁症的原因,但是这三页纸中确实有一页半是在描述自己痛苦的状态,最终劳而无功,再次回到寻死的起点。

抑郁症,能否不再那么绝对地专注于“自我痛苦感受”,微风轻抚,阳光明媚,你是真的读懂了这造物之神奇了么?还是按部就班随便走走,转眼又回到自己那一方小小的幽闭世界。这世上有的是流着汗水在烈日下舍身忘我的人,有的是值得结交的人和风景,抑郁症患者就真的毫不眷念?

抑郁症,不再囚禁自我,能否有点信仰呢?如果你拿自己当上帝,无所敬畏,把自己当世界的终点,那寻死确实合理。问题是,你只是个普通人,能否学会敬畏生命?敬畏每个动物,每个花草?它们同你我一样,也有生命。好不容易出生为人,就这么轻易放弃,对得起谁?

抑郁症,我觉得,不过是一堆失望的结果的累积,让人早早失去生的期望罢了。说到底,还是人群的羸弱者,可怜人。你们不是被抑郁症击垮,你们败给自己的羸弱和贪婪。

要的多,得到的少,才失望,才绝望,才衍生抑郁。这世上有多少抑郁症是本不该存在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阿少年。

我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过哪个老头子得了抑郁症的。人生能否通达点?

总之~坚强点吧,这句不是套话的套话,真的就是抑郁症背后的答案。

附我最喜欢的人



平生爱编剧


抑郁症是来自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不是心理问题,不是个人性格问题。

一,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一直以来的认识,就是大脑是人体总司令部,是指挥、决定一切的中心。

逐渐地,人们发现大脑指挥某些器官,并不是有先有后那样的联动机制,而是同时动作——就像一根轴连接两端,一端动,另一端绝对同时动!

这就是脑肠轴的概念。——发现大脑和肠道是轴动机制。

这个机制非常复杂。首先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所有身体感觉、思考、判断都在大脑和肠道同时留下印记。其次,影响极为深刻。大脑会让胃肠道一刻不得安宁,胃肠道也能让大脑陷入深不可测的深渊。

二,脑肠轴——这已经为抑郁症的解释做出来关键一步。

而随后又有更惊人的发现:脑肠轴的联动者,还有一个“家伙”——就是肠道菌群!

庞大的肠道菌群看似独立自在地生活、繁衍着,摄食我们的残渣,经营着自己到底空间。其实不对。它们竟然和大脑、肠道状态是一同动作的。这就是最新的脑肠菌轴概念。

事物之间称作”轴“,必须就是你动我也动,我动你必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非常惊人:我们的大脑竟然可以被那些活跃在肠道里的细菌指挥!

它们怎么指挥我们不知道。反正,它们绝对深刻影响着大脑感觉。——抑郁症就是肠道以及菌群的某种病理变化,导致大脑感觉的改变。

貌似指挥一切的大脑,现在被肠道指挥了,所以我们无论怎么努力摆脱那种种不堪,就是挥之不去,欲罢不能。

抑郁症者反复提醒自己:要高兴要开心要振作要积极乐观,但是,他们最终是“心不由己”经历着无边无际的黑暗。

三,在进行了小鼠肠道菌群重建实验后,就证实了“脑肠菌轴”的真实性

这个实验很简单。健康小鼠的菌群植入抑郁症小鼠,抑郁改善了。而抑郁小鼠的菌群植入健康小鼠体内,它也开始抑郁。

人们马上想到用这个办法治疗人类。但是,怎么移植、移植多少等等,是一个复杂的实验过程。现在只是探讨中的课题。

倒是另外的一个办法有可能解决:又研究发现,如果胃肠道供血不足,人就容易诱发抑郁症。如果恢复正常供血水平,抑郁感觉会逐步改善。

这中原理,可能来自胃肠道供血决定了肠道菌群的生活状况,决定了肠道环境,从而改变了病理状态,改变了大脑判断。

这个办法,已经初步实验成功。它是我们中国的实验室做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