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认为殖民地不但没用而且是个累赘,这是为什么?

乌陵与土明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两大背景。我们先说第一个大背景,那就是

德国的统一战争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地图,这是德国统一前的形势。上面的彩色的地图与下面的奥地利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意志。黄色的就是普鲁士,北面的汉诺威等邦国受丹麦影响,南面的巴伐利亚符腾堡中黄色地区受法国影响。

如何统一德国呢?有两种方案,第一是 与德意志最为强大的邦国奥地利联合,组建一个大德意志联盟,第二种是撇开奥地利,整合北边的一些小邦国和南面的巴伐利亚几个邦国组建一个小德意志联盟。

1861年,丹麦国王想要吞并丹普接壤的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在地图的汉诺威上面丹麦半岛上的两个小邦国)俾斯麦立即行动起来,他忽悠奥地利跟他一起打丹麦,并承诺事成之后,普鲁士要荷尔斯泰因,把石勒苏益格给奥地利,结果两国连兵把丹麦打败了,普鲁士抢到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抢到了荷尔斯泰因。

把丹麦清理出北德之后,俾斯麦开始打奥地利的主义,因为奥地利是德意志的老大,如果统一德国,奥地利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脾斯麦准备把奥地利从德意志联邦中赶出去。但是他要确保在他打奥地利的时候周围的列强不插手。他先去会晤俄国,说准备帮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稳住俄国,然后跑去会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说非常赞成把卢森堡和莱茵让给法国,前提是在普奥战争中法国保持中立,然后又跑去找意大利,说要帮意大利要回被奥地利占据的威尼斯。而英国这个时候的态度是不反对德意志的统一,因为他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

奥地利回头一想不对,觉得被俾斯麦涮了,他打下的土地使被普鲁士包围着的,他要求普鲁士用最富庶的西西里换石勒苏益格,德国借口奥地利撕毁合约,对奥地利宣战,结果把奥地利打的打败。击败奥地利主力之后,俾斯麦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给了奥地利很优厚的条件与奥地利讲和。因为他的终极对手是法国。

这个时候德国的南部诸邦都在法国控制之下。脾斯麦很快的完成了对法国的战争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纠纷,有一次拿破仑三世给威廉一世写信商讨西班牙王位继承的问题,威廉一世很得体的给拿破仑回了信,并把信给了俾斯麦,让俾斯麦转交,俾斯麦把皇帝的信给扣作废,写了一封措辞极其傲慢与挑衅的回信,拿破仑三世一看信,立即对德宣战,结果年轻的拿破仑掉进了老谋深算的俾斯麦的圈套,普鲁士先是打退了法国的入侵,继而在色当打败法军俘虏拿破仑。

德国统一。

我们看一下德国统一后的形势,首先德国得罪了丹麦,其次德国得罪了奥地利,再次与法国成为死仇。而且这个时候的英国的态度对德国从纵容已经开始变得防备了,你说那还不错,不是有一个俄罗斯吗?德国虽然与这些国家关系都不好,人家毕竟是同宗同主,跟俄罗斯是两个种族,统一后的德国偏袒他的同宗,奥地利,奥地利与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矛盾日益尖锐,德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德国从成立以后,就四面受敌。俾斯麦整天的应付这些事情就焦头烂额,他根本没有精力去管别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殖民地的形成


殖民地的始作俑者是西班牙与葡萄牙,当欧洲国家还没有开始动手时,西班牙与葡萄牙就把世界给分了,由教皇裁定,子午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

你要想要殖民地,必须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手中去抢,西班牙葡萄牙,借助早期抢的金银,打造了强大的无敌舰队,没有人敢去挑战他们的权威。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首先挑战他们的是荷兰,继而是崛起的英国,凭借几次大海战几次英西战争,几次英荷战争,英国基本上占据了,世界上最好的殖民地。但是他也受到了法国的挑战。后来英法为了争夺殖民地的霸权,又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法国全面落败,英国获得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控制。

我想说的是什么?

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么我们讨论殖民地到底赚不赚钱?

肯定赚钱

这是德国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英法不要的地方

就这点殖民地就使德国的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有所缓和,德国经济比没有殖民地之前提升了0.5个百分点。德国的资产阶级纷纷跑来去感谢俾斯麦。

可是俾斯麦为什么突然中止了德国海外争夺殖民地的活动,并且声称殖民地不挣钱呢?


这是整个世界的殖民地分布图

这是英国殖民地分布图。

我没有找到英国欧洲的殖民地分布图,我用文字表达一下

看一下英国的殖民地什么感觉?

他们都是相连的,欧洲从英国向下,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地中海有一个岛叫马耳他岛,再向东是北非,埃及,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巴基斯坦印度,再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马来群岛,这中间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据点,新加坡与香港。

我们再来看法国的殖民地(深蓝色的)

为什么法国的殖民地别的地方没有,整个成一团呢?

在殖民地拓展的时候,这些在殖民地运营的公司很多都是私人公司,他们把工业品送到殖民地,从殖民地运回原料,虽然这里面的利润很高,但是成本也非常大,风险也非常高。

在你的商船行进过程中,如果有就近殖民地的列强,以海盗的名义直接去掠夺你的商船,你就血本无归了,如果要保证殖民地贸易正常进行,就必须有强大的海军护航,有强大的海军,就必须有一系列的军事海港与军事基地做支撑。否则的话,别的国家不出面,就光殖民地贸易公司的海盗就能让你血本无归。

在最开始的时候,欧洲列强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带领下,纷纷的抢占世界上的殖民地。后来慢慢的这些国家都纷纷的退出了。为什么呀?没有海军护航,没有那么多的军港与基地为海军提供支撑。所有的这一切,最大的海盗就是英国。也就是主要是英国抢的他们活不下去。

那么为什么法国可以在非洲立足,我们从殖民地上可以看出,英国的殖民地是海港贸易型的,而法国的殖民地是内陆型的,法国的陆军是非常强大的。英国的海盗是不敢到法国殖民地上去的。所以法国的殖民地可以存在。

经过一些列的博弈与战争,世界上的殖民地基本都纳入了英法的殖民体系,谁也不敢跟英法抢,英法为了缓解矛盾,也让别人去喝口水。大家就这么的和谐的相处了。

德国为什么不去冲英法手中去抢?

德国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德国的对外战争必须是速战速决,如果德国陷入像英法那样的百年战争,甚至是超过5年的战争,德国周边的国家就会群起而攻之,肢解德国,各自的分一块领土。俾斯麦对这个问题认识的非常深刻,所以他老老实实的龟缩在欧洲,养精蓄锐,不去招惹英法,反而不断的去支持法国跟英国去抢殖民地,他心中理想的英法战争不是打100年,而是打1万年。

德国为什么军事强悍,西边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法国,东边是新兴的军事超级大国俄国,历史上德国被肢解过无数次,他根本就没有选择,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陆军,然后四面的讨好。

可惜威廉二世不懂俾斯麦,如果俾斯麦再活50年,欧洲的地缘政治,就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也不会处于现在的这种尴尬境地。


百悦轩


这是因为工业化初始时代和启蒙阶段的经济类型有着相当的不同,殖民地对于工业化初始时代的经济刺激作用没有那么明显了,反而维持殖民地需要派官员,驻军,甚至搞基础建设和其他开发,还得准备镇压土著人叛乱等等,都很花钱……


在19世纪,世界几个主要列强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不同于在大航海时代刚开始,英国首先是纺织业兴旺,然后推动了对机械的需求,进而拉动了整个工业化进程。德国在完成统一的时候,工业化也基本完成了。当时的工业化两个基本需求——煤和铁,在德国的本土储量就已经非常的丰富了,德国主要的工业集中在机器制造业和铁路运输等方面,不同于英国的工业重点是在轻工业上。就凭着重工业,德国在一战爆发前已经超过英法坐上了头把交椅。


英国早期靠着大航海时代的殖民冒险,攫取了大片的殖民地,从这些地方进口农产品,诸如棉花(美国南方)、橡胶(东南亚)和黄麻(英属印度),开采金银宝石等等赚了大把的钱,然后用这个作为工业化的本钱。英国本土强大的是纺织业、造船(这个没法子,不然混不下去),英国把这些原料运到本土加工后又卖到世界各地,包括那些殖民地去(想想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得面对洋布的冲击,让男耕女织没法继续了)。英国的帝国主义基础就是殖民帝国内部的一个市场循环。


法国也差不多,从自己抢的加勒比地区和西非种植甘蔗、咖啡和花生等运到欧洲卖个好价钱。当然法国也拿着这笔钱搞搞工业化,可是工业化马马虎虎之后,法国人发现放高利贷其实来钱更快,所以最后干脆满世界的放高利贷去了,被叫做“高利贷帝国主义”。殖民地嘛,法国人懒得劳神好像英国人那么认真地去开发,然后搞种植园,法国人稀里糊涂搞搞种植园能赚钱就得了,就要个高利贷的本钱……


德国的工业品,在俾斯麦时代的殖民地这种地方是没啥销路的,原料多数又不需要从海外弄来。在没有进入内燃机时代,石油也不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化学工业重点也是在折腾煤化工……那么要殖民地干啥呢?


但是,事情总是会有变化的,一则是殖民地成了列强的标志了,如果没有几块真的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二则是内燃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石油衍生出来的化学工业也真的开始变得有意义了。所以前者形成了国内的舆论压力,要求德国去搞几块殖民地来,后者则是德国也发现自己的工业品市场不能就限于欧洲和美洲国家,尤其是内燃机和电气化的出现,橡胶这个东西也越来越重要,花大钱从英国佬手里买很不爽。还有糖、咖啡等热带才出产的消费品也很重要……


于是德国也从众起来开始到处抢殖民地了。不过说实在的,要不是德国眼睛主要还是盯着欧洲,最后一战也许就不是那种样子打起来了。


千里岩


德国人说:我也想要几块海外殖民地。

英国人说:别想了,早就被瓜分完了!



现在的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但是俾斯麦当年接手普鲁士宰相的时候,德意志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因此,俾斯麦的目标非常明确:在通过普法战争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后,不再向外扩张,而是在政治层面进一步稳固德意志帝国。杜绝愚蠢和盲目的向外扩张,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闷声发大财。

所以俾斯麦的政策,主要是两点。一是暂缓军事扩张,搞好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与奥地利结成了最重要的联盟;二是发展经济,把着眼点放在欧洲大陆上,试图先解决欧洲大陆上的问题,再到非洲进行殖民扩张。

不得不说,俾斯麦的思路是正确的!



毕竟德国是一个地缘政治很差的国家,东面是俄罗斯,西面是法国,北面出海就是英国,四周皆是强敌。如果德国自身的基础不牢靠,在这种四战之地是无法生存的。

尤其是法国,一直有复仇之心。俾斯麦害怕法国报复,便把法国当成头号竞争对手,把防守的重点都放在法国身上。大国对抗,这是需要花银子的。德国人把钱都花在自身建设和对抗法国了,哪还有精力搞海外殖民地?

另一方面,为了制衡法国,俾斯麦力主和英国搞好关系。毕竟英、德是传统盟友,当年打拿破仑,之后打拿破仑三世,英国都站在了德国这一边。英国的底线是海军和殖民地,只要不碰这两点,英、德的盟友关系不会散伙。俾斯麦不愿意刺激英国人,自然也不会搞什么海外扩张。


只不过时代进步太快了,随着国际局势和德法关系的缓和。德国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自己的联盟体系,这让德国人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老子的经济欧洲第一!老子的陆军世界第一!法国算个球?英国算个蛋?英国佬不服想咋滴?不服单挑。这个时期的德国,发展速度太快,因此对海外殖民的态度出现了松动。

俾斯麦也很迷茫,他不能预测未来,也想看看未来的局势如何,便同意了军队的人去海外扩张。这个期间德国先后在非洲和大洋洲搞了几块殖民地,在中国的青岛也搞了一块租界,海外殖民地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俾斯麦很快就发现,殖民地不能再搞了,再搞要出事。

俾斯麦这个时候紧急叫停,因为他是一个标准的政客。虽然他和军队关系很密切,但他一直对军队非常忌惮,一直对军队进行限制。因为军队本来就是为了打仗而生的,普鲁士军人尤其崇尚武力。威廉一世在位时,还能帮他弹压军队。威廉二世继位后,局面失控了。威廉二世这个人,是个典型的志大才疏之人。他一辈子只穿军装,热衷于向外扩张,崇尚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威二身为皇帝,本来就是军队领袖。现在他跟军队又穿一条裤子,后果太可怕了。



俾斯麦害怕德国过于膨胀、过度扩张会引发危机,更害怕军队主导德国政治。因此,海外扩张殖民地的政策刚刚松动没两年,俾斯麦又把这个大门给关上了。铁血宰相仍然对海外扩张持谨慎态度。

事实证明,俾斯麦的担心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在俾斯麦下台后,德国还是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并且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英、法发生了火拼,首先是非洲的布尔战争。俾斯麦时代跟布尔人的关系搞的还不错,结果英国人略施小计就拆散了布尔人和德国的盟友关系。

英国人给威廉二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要德国人不干涉布尔战争,就答应和德国平分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威廉二世答应了。然后果不出其然,英国人爽约了。打完了布尔人,先前跟威二谈好的分割殖民地事宜,作废!



威二气炸了,准备撩膀子跟英国干。声称要组建世界第一的海军,与英国对抗。问题是德国已经有一支开销庞大的世界第一陆军了,现在再搞世界第一的海军,财力能否负担?德国经济好,但也没有好到能同时负担世界第一海军和世界第一陆军的开支。

在军备扩张十年后,德国跟英国的矛盾还是激化了,双方大打一场,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令人喷饭的是,威二花大力气建造的海军舰队,仅仅跟英国人在日德兰海域打了一次就熄火了,不敢再出海挑战。


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俾斯麦显然是非常理智的。他并不是一个怯懦的人,他也主张铁血主义。但是俾斯麦看问题比威二这个二货更合理,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开拓海外殖民地这种事,要量力而行,切忌蛮干。尤其是对武力盲目的迷信,觉得武力就能解决一切的人,往往会把整个国家和民族带到沟里去。


Mer86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首先有三个基本机理。即:

1.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

2. 外交政策为国家大政方针服务。

3. 外交战术为国家大战略服务。

用一句话来说,俾斯麦对殖民地的态度源自于殖民地对德国的“得不偿失

”之利益评估,特别是,他认为殖民地是“不必要之举”,并且是对金钱和人力的巨大浪费,其功效对德国而言是极其边缘的。


与此同时,德国当时正在以惊人的态度崛起,即使再低调也已经引起了英国与法国的警觉,如果德国再明目张胆地加入殖民地竞争,势必引起英法两国的敌对,智力有问题者或者自大狂如威廉二世者才会明确宣示这种国家之间的竞争。立足于欧洲,着眼于欧洲,适应于欧洲才是俾斯麦的目标,所谓

闷声发大财

问题在于,强者如俾斯麦这般政治家也必须屈从于公众压力和政府内官僚机构的制约。在其任内,俾斯麦还是最终确立了一个殖民帝国雏形(如下图,源自维基),只不过用一种特别温和与隐晦的方式而已,并且他不愿意政府的介入,即使对非洲殖民地的统治,俾斯麦也希望通过贸易公司来治理,不过最后这种治理方式还是走向困难重重,政府必须出面了。


当然,也有学者(Henry A. Tuner)认为,德国的殖民帝国反映了俾斯麦“最终改变了主义,并且认为德国必须拥有其国外的占有财产”,虽然他不是一个狂野的殖民帝国主义者,但是他的确(略带勉强态度)转变了其原先对殖民地领域的缺席态度,因此其最后六年的总理生涯实质上跟童话“魔法师的弟子”一样,抛弃了服务原先目的的基本神力,并且俾斯麦缺乏一种起死回生掌握神力的能力。

其实,面对公众压力(特别是知识分子与民间狂热分子)与政府内部压力(如议会等),俾斯麦在民主选举政治之下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其对殖民地的基本政策的基本阐述发生在1884年6月26日,发表的“实用性殖民化”的演讲,其中他指出:

这些【英法】殖民化模式对其他国家可能是好的,但是对我们是不具有操作性的;我不相信殖民计划可以随便确立~~~~我们的目的不是去设立省份,而是去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


南大毛维准


这和德国人的性格有关,像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他们占领了殖民地之后都从这些殖民地手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如他们发现美洲之后就从这些地方运回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他们剥削当地的人民,倾销他们国家多余的商品。日本在占领中国的台湾以后也是如此,在没有给日本占领前,台湾每年能够给清政府贡献几十万两的银子赋税。日本占领之后,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经营,每年能够从台湾得到二千多万日元的收入。一方面是日本人大量开垦台湾的土地,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对于台湾人民的残酷剥削。但德国人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占领了殖民地,就会把殖民地像他们的国家一样去建设经营,于是他们几乎无法从殖民地中得到收益,反而还要亏钱进去。当初中国的青岛就是德国人的殖民地,青岛的城市设计,环境卫生在当时的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德国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取得了统一,当时已经是一八七零年了,世界上的殖民地都已经给列强瓜分殆尽。德国就是为了想要重新瓜分世界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这也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而已。他们对于殖民地并不是非常感兴趣。


纯斋


德国的殖民地应该就是非洲的那两块和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屿,最后在一战以后被日本和英法瓜分了。应该说俾斯麦说的没错,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对德国政府来说是一个累赘,不但不能产生收益,反而要德国的财政不断贴钱。欧洲国家的殖民地里,大概只有英国的殖民地做到能有点收益,法国和德国的殖民地都是赔钱的,当然,荷兰和比利时的殖民地也赚了一点钱,比法德两国的都要强。当时主要财富的来源是通过贸易,殖民地如果没有在贸易线路上,就不能赚太多的钱,而德国因为统一时间太晚,他要去争夺殖民地的时候,好的地方已经被英国瓜分掉了,他只能找一些英国人不想要的边角料,比如坦葛尼喀这种没有资源,人口也只是一些黑人的地方!这些海外殖民地平时没有收益,还要德国来贴钱,在战争的时候很容易就被英国切断了联系,成为了英国法国日本嘴边的一块肉!


帝国历史观察者


如果没有制海权再多的海外殖民地也会丧失,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会丧失,俾斯麦向来主张德国应避免两线作战,东面拉拢俄国西方打击法国,德皇威廉一世在位对俾斯麦言听计从,但威廉二世在位时宣称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在我把我们的海军提升到陆军的地位以前,我是席不暇暖的,:任由其他列强掠夺陆地和海洋,德国只满足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德国也谋求日光下的地盘。不光如此,德国还大力发展海军,这就和老牌帝国主义发生了矛盾,因为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地都基本上被瓜分,德国只能从英法西葡等老牌列强手里抢夺。俾斯麦主张的德国避免两线作战,海外作战已经和德皇威廉二世施政方阵格格不入,俾斯麦被迫下台,德国制定来野心勃勃的仕里芬计划企图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击败法俄,数周结束战争,德国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最终为一战失败埋下了伏笔!


梦回唐朝162458004


感谢头条家的史先生问答邀请!

在欧洲的近代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是一位几乎可以与拿破仑以及彼得大帝齐名的著名政治家。

他的威名即使放在遥远的东方,也同样是赫赫远扬!

在他之前,日耳曼民族的国家只是一个淡淡无名的普鲁士王国。

而在他之后,则是赫赫有名的德意志帝国。

是俾斯麦统领导着处于崛起上升势头的普鲁士王国,完成了德意志境内的统一,把原来境内的众多的联邦形式的小国,统一和组成了一个有着统一号令的大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诞生的时代,也正是欧洲列强瓜分和占领世界殖民地的狂潮时代。

在这种情况之下的德国,也提出了占领阳光下地盘的口号!

但是此议却遭到了以铁血著名的俾斯麦的强烈反对。

他公然声称:只要我是宰相,我们就不会实行任何殖民政策。


俾斯麦认为,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根本的出路是在陆地,而要拓展海外殖民地的话,就一定要有强大的海军力量。

而德国的弱项恰恰就是缺乏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而陆军却正是他随手就可以拈来的天然强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俾斯麦的政策不能说不是一种睿智的选项!

更何况,德国位于欧洲中心的四战之地,西有世仇的法国、东有野蛮扩张的北极熊沙俄。

而面对传统的老牌海军帝国英国,此时的德意志帝国虽然说是崛起势头咄咄逼人,但整体综合实力还不足以与大英帝国进行正面的对抗。

更何况,若是拓展海外殖民地的话,是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战略力量才行。


但是真正的结果是直到二战结束,德国的海军就是被英国海军一直压着打。

所有的事实表明,俾斯麦的主张是对的,这个具有超远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他一生的政治活动生涯中,异乎常人的政治嗅觉几乎从来就没有犯过弱智的错误。

但令人沮丧的是,在俾斯麦下台之后,这个新生的帝国还是走上了海外扩张的殖民道路。

世界的殖民地被早已走在前面的英法俄等老牌帝国几乎已经瓜分已毕,哪里还有德意志帝国吃的骨头?


就是在抢掠殖民地的争夺战中,德国最终与英法俄三国结下了梁子,随后不久便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结果是德国最终战败,并受到了最严厉的、近似于让德国民众永世都不能翻身的《凡尔赛》合约的严厉惩罚。


东西方不败i


俾斯麦说的是正确的。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那时掠夺殖民地确实可以迅速积累资本。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国的经济完全可以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在这时候,掠夺殖民地获得了收益已经越来越小了,相反,为了统治这些殖民地所要投入却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西方国家会让殖民地独立的原因。


雨雪霏霏153274832


这个观点不是俾斯麦一个人这么想,当时的英国也是这么想的。

殖民地第一个时期,利润非常的高,比如挖黄金、白银,贩卖奴隶,种植糖类作物和橡胶等,所以这个时期各国都争先恐后的拓展殖民地。但那个时候德国还没有统一,没有赶上好时候。

殖民地第二个时期,是赔本的时期,因为法国大革命后人权观念的兴起,贩卖奴隶被禁止,黄金、白银也挖的差不多了,殖民地人也开始有人的观念,不像动物那么好管了,这个时候的管理成本大大超过从殖民地获取的收益。这个时期,德国完成统一,所以俾斯麦觉得殖民地没用是个累赘,当时的英国首相也说殖民地时套在英国脖子上的磨盘,要把殖民地甩掉。

殖民地第三个时期是各国疯抢时期。这个时期,不断有地理学家、帝国主义理论家说殖民地的重要性。比如当时德国地理学家拉策尔就说空间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大国会越来越大,小国会越来越无足轻重。英国学者写指出,一个国家想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而殖民地既能够提供石油、橡胶等原材料,也能够提供廉价劳动力,还是本国产品倾销的重要市场。

于是各国开始疯狂抢夺殖民地,统一后的德国也加入了进来,当时的俾斯麦已经改变了观点,支持对外殖民扩张。

那德国是如何进入那些殖民地区还不和列强冲突的?因为当时世界并没有被瓜分完,根据“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德国也参与瓜分了非洲,并在太平洋占据了很多小岛,还占据了青岛。

但毕竟没有什么好地方了,所以德国殖民地非常小,也比较贫瘠,比如非洲的纳米比亚殖民地,就是个沙漠。下图蓝色是德国的殖民地。

于是后来就爆发了抢夺殖民地的一战,二战也可以说是抢夺殖民地,因为希特勒的口号就是德国需要生存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