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命题9忌

“古人之工为诗者,无不工于制题。”拟题之道博大精深,这次我们来谈谈关于近体诗拟题的禁忌。

一忌文不对题。

这个问题俗称“跑题”,考试写跑题作文是要得零分的,所以是个很要命的毛病。曾读过一首名为《问夏》的诗,看了半天最后确定题目和诗文一点关系没有,既没一个问词,也没一个疑问语气,还没一个问号,是一篇写夏景思良人的作品,怎么瞧也没瞧出该作者究竟想问什么、问了什么。当时很想建议那位作者去读读《红楼梦》中黛玉的《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跫病可相思?”这才是“问”,问得璞玉浑金,问得一气呵成,问得文符其题。否则的话,就如同把王婆的脑袋安放在武松脖子上,实在令人搞不请楚是什么东西。

二忌不知所云。

这是一类比较狠辣的作者,他们专事造词,造完之后令人不知何物。读过一篇《闲秋》,当时看着这个题目觉得很晕,知道有闲居、闲庭、闲心,真就没听过闲秋,看罢诗文,是篇描写秋日闲适心情的诗作,那么叫做《秋日偶得》、《秋日闲居》都是可以的,总要比造词强上许多。有些朋友存在一个误区,仿佛认为题目字数越少越好,一两个字才好,这是不对的,言简意赅的前提是能够让人读懂,是让读者理解题意基础上的精炼,所以,《秋日闲居》要好过《闲秋》,《农庄春日》要好过《春庄》。不知所云的题目不但不利于读者理解诗意,甚至可能失去阅读的兴趣。

三忌文题失调

这是一种题目所拟大小与诗文不相协调的问题,或是题大文小,或是题小文大。先说题大文小。比如写首《咏梅》,结果写的就是桌上瓶里插的那枝梅,那就不如叫《题瓶中梅》。再比如写雨,《临安春雨初霁》、《春夜喜雨》,哪个都比直接命名为《雨》强得多。转述一句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当你抓不住一把的时候,你就抓一绺,能把这一绺写好了,就是一篇佳作。”所以请喜欢写象《咏春》之类大题目的朋友们注意了,有些朋友是不具备这种笔力功底的,那么就不如去写一城之春、一时之春、一景之春、一隅之春,别做那种夸下海口然后一粒一粒咬芝麻的事。至于题小文大,则与上述情况相反,题目拟得过小,无法涵盖诗文内容,题目是《过刘庄》,结果张庄、李庄、王庄都在诗里冒出来了,那就不如是《过农庄》的好。

四忌用现代汉语。

这是一个令人极度无语的现象,写首古诗然后用一个现代文的题目,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记得有位广收门徒的诗词先生,他的一名弟子拿着老师的作品四处炫耀,其中有的题目叫做《温馨时刻》、《幸福时光》,如此为师实在有误人之嫌。这里请大家注意,写古诗词必须学会写文言文,必须要用文言文拟题。有位朋友曾问我,“文言文之乎者也的,能放题目里吗?”有“之乎者也矣焉哉”字样的可能是文言文也可能不是,但没有这些字的也照样是文言文。“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些句子里没有一个之乎者也,谁又能说它不是文言文,况且,您见过哪位唐人、宋人、元明清人用现代汉语拟题了呢。其实古诗词本身就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您会使用特殊方式而不会通用方式,就如同会手语而不会说话一样,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种残疾。当然这里绝对没有歧视残疾朋友的意思,只是请爱好诗词的朋友别做诗词领域的残疾人。此外再加几句题外话,有些诗词是需要序文的,当仅依靠题目和诗文无法表达清楚文意的时候,那么就做一段序文交代创作背景、创作缘由、创作意图等,以便于读者对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而这段序文是必须要用文言文来写的。

五忌以诗句为题。

看完这句话肯定有朋友会瞪眼睛,怎么没有以诗句为题的情况呢,怎么没有、怎么没有呢?的确,我承认有这种情况,诸如诗经、乐府里就有以首句为题目的,比如《公无渡河》、《冉冉孤生竹》等,而且词里也有这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年代久远,题目遗失,后人便以首句为题。另一方面,在创作乐府或诗经的时候可能真的就以首句为题了,这点咱们现在无从考证。虽然诗经的创作规则现今难以得知,但填词的要求却是一清二楚,词牌、题目、词句要一应俱全,严谨对待。至于律诗和绝句,您见过哪位古人用首句或者以其中某一句为题了,如果哪位朋友在《全唐诗》里找到这样的作品,请记得拿来让大家开眼。这正如同我们穿衣戴帽,每件衣服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您总不能把羽绒服穿里边,外面套件绒衫,说是把羽绒服当内衣吧,既然羽绒服不适合当内衣,那么诗文里的整句也不适合拿出来做律诗绝句的题目。

六忌没题目。

有诗文没题目就拿出来转,相当于没脑袋的大活人到处乱走的灵异事件。题目,题为额、目为眼,是整篇诗作的立意及精华之所在,是读者理解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引导读者阅读诗词的无形之手,是构成诗文的必要组成部分,您的无题目诗就相当于那断头人了。至于有些词没有题目,那因为是依照词牌本意填写的,比如词牌是《鹊桥仙》,内容写的是牛郎织女,那么就不需要再拟题目了。

七忌千篇一律。

要再次引用袁枚先生的一段话:“若是今日所咏”之题目,“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现在是春季,如果您愿意打开电脑搜索一下的话,诸如《春怨》、《春情》、《春愁》、《咏春》、《早春》之类的题目比比皆是,不管内容如何题目是一模一样。开句玩笑您别当真,如果谁说您家孩子跟您邻居长得一样,您肯定会跟他翻脸,那么从您笔下写出来的文字与大家的都一样,是不是也不是一件美事。所以就请您在写诗和拟题的时候,寻找出篇与篇之间的差别,在题目上区分开来,例如把《春日》改成《江城春日》、《春日于农家之所见》等。即使不说象不象邻居,您写了十首诗都叫《咏春》,自己瞧着不别扭吗,这样的话,我建议您改成组诗,总题目叫《咏春十首》,每首诗依次再有各自的题目,如《西湖春月》、《泉城春景》、《辛卯春日即咏》等。

八忌有题眼无题目。

关于这点我曾在拙文《关于近体诗拟题的几点建议》中论述过,每每看到《别》、《忆》、《思》、《怨》、《逢》等以题眼代题目的作品时,我的脑海里总忍不住浮现出一个光秃秃大脑袋上只瞪着一颗圆滚滚眼珠子的景象,那感觉是相当的非主流。朋友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比《忆》好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比《送》好吗,《江南逢李龟年》不比《逢》好吗?您在家自己怎么写都行,但请别拿出来吓人了吧。

九忌滥用题画。

题画这两个字不是随意使用的,对于题画诗的写法和用法我曾在拙文《关于题画诗的几点说明》中详细介绍过。在这里再次强调,如果叫题画,那么这首诗是要真真正正写在中国画的画作前面的。这里有两个必备要素:一是必须是中国画,二是必须书写在画作前面,写在后面的都不能叫题画,而是叫跋画。要是只看见一幅图片或者照片而写的诗,那只能用“观”、“赏”、“感”之类的字眼。

近体诗命题9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