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命題9忌

“古人之工為詩者,無不工於制題。”擬題之道博大精深,這次我們來談談關於近體詩擬題的禁忌。

一忌文不對題。

這個問題俗稱“跑題”,考試寫跑題作文是要得零分的,所以是個很要命的毛病。曾讀過一首名為《問夏》的詩,看了半天最後確定題目和詩文一點關係沒有,既沒一個問詞,也沒一個疑問語氣,還沒一個問號,是一篇寫夏景思良人的作品,怎麼瞧也沒瞧出該作者究竟想問什麼、問了什麼。當時很想建議那位作者去讀讀《紅樓夢》中黛玉的《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跫病可相思?”這才是“問”,問得璞玉渾金,問得一氣呵成,問得文符其題。否則的話,就如同把王婆的腦袋安放在武松脖子上,實在令人搞不請楚是什麼東西。

二忌不知所云。

這是一類比較狠辣的作者,他們專事造詞,造完之後令人不知何物。讀過一篇《閒秋》,當時看著這個題目覺得很暈,知道有閒居、閒庭、閒心,真就沒聽過閒秋,看罷詩文,是篇描寫秋日閒適心情的詩作,那麼叫做《秋日偶得》、《秋日閒居》都是可以的,總要比造詞強上許多。有些朋友存在一個誤區,彷彿認為題目字數越少越好,一兩個字才好,這是不對的,言簡意賅的前提是能夠讓人讀懂,是讓讀者理解題意基礎上的精煉,所以,《秋日閒居》要好過《閒秋》,《農莊春日》要好過《春莊》。不知所云的題目不但不利於讀者理解詩意,甚至可能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忌文題失調

這是一種題目所擬大小與詩文不相協調的問題,或是題大文小,或是題小文大。先說題大文小。比如寫首《詠梅》,結果寫的就是桌上瓶裡插的那枝梅,那就不如叫《題瓶中梅》。再比如寫雨,《臨安春雨初霽》、《春夜喜雨》,哪個都比直接命名為《雨》強得多。轉述一句我讀高中時語文老師的一句話:“當你抓不住一把的時候,你就抓一綹,能把這一綹寫好了,就是一篇佳作。”所以請喜歡寫象《詠春》之類大題目的朋友們注意了,有些朋友是不具備這種筆力功底的,那麼就不如去寫一城之春、一時之春、一景之春、一隅之春,別做那種誇下海口然後一粒一粒咬芝麻的事。至於題小文大,則與上述情況相反,題目擬得過小,無法涵蓋詩文內容,題目是《過劉莊》,結果張莊、李莊、王莊都在詩裡冒出來了,那就不如是《過農莊》的好。

四忌用現代漢語。

這是一個令人極度無語的現象,寫首古詩然後用一個現代文的題目,簡直滑天下之大稽。記得有位廣收門徒的詩詞先生,他的一名弟子拿著老師的作品四處炫耀,其中有的題目叫做《溫馨時刻》、《幸福時光》,如此為師實在有誤人之嫌。這裡請大家注意,寫古詩詞必須學會寫文言文,必須要用文言文擬題。有位朋友曾問我,“文言文之乎者也的,能放題目裡嗎?”有“之乎者也矣焉哉”字樣的可能是文言文也可能不是,但沒有這些字的也照樣是文言文。“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些句子裡沒有一個之乎者也,誰又能說它不是文言文,況且,您見過哪位唐人、宋人、元明清人用現代漢語擬題了呢。其實古詩詞本身就是文言文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您會使用特殊方式而不會通用方式,就如同會手語而不會說話一樣,無論怎麼看都是一種殘疾。當然這裡絕對沒有歧視殘疾朋友的意思,只是請愛好詩詞的朋友別做詩詞領域的殘疾人。此外再加幾句題外話,有些詩詞是需要序文的,當僅依靠題目和詩文無法表達清楚文意的時候,那麼就做一段序文交代創作背景、創作緣由、創作意圖等,以便於讀者對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而這段序文是必須要用文言文來寫的。

五忌以詩句為題。

看完這句話肯定有朋友會瞪眼睛,怎麼沒有以詩句為題的情況呢,怎麼沒有、怎麼沒有呢?的確,我承認有這種情況,諸如詩經、樂府裡就有以首句為題目的,比如《公無渡河》、《冉冉孤生竹》等,而且詞裡也有這種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一方面是年代久遠,題目遺失,後人便以首句為題。另一方面,在創作樂府或詩經的時候可能真的就以首句為題了,這點咱們現在無從考證。雖然詩經的創作規則現今難以得知,但填詞的要求卻是一清二楚,詞牌、題目、詞句要一應俱全,嚴謹對待。至於律詩和絕句,您見過哪位古人用首句或者以其中某一句為題了,如果哪位朋友在《全唐詩》裡找到這樣的作品,請記得拿來讓大家開眼。這正如同我們穿衣戴帽,每件衣服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您總不能把羽絨服穿裡邊,外面套件絨衫,說是把羽絨服當內衣吧,既然羽絨服不適合當內衣,那麼詩文裡的整句也不適合拿出來做律詩絕句的題目。

六忌沒題目。

有詩文沒題目就拿出來轉,相當於沒腦袋的大活人到處亂走的靈異事件。題目,題為額、目為眼,是整篇詩作的立意及精華之所在,是讀者理解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引導讀者閱讀詩詞的無形之手,是構成詩文的必要組成部分,您的無題目詩就相當於那斷頭人了。至於有些詞沒有題目,那因為是依照詞牌本意填寫的,比如詞牌是《鵲橋仙》,內容寫的是牛郎織女,那麼就不需要再擬題目了。

七忌千篇一律。

要再次引用袁枚先生的一段話:“若是今日所詠”之題目,“明日亦可詠之,此人可贈,他人亦可贈之,便是空腔虛套,陳腐不堪矣。”現在是春季,如果您願意打開電腦搜索一下的話,諸如《春怨》、《春情》、《春愁》、《詠春》、《早春》之類的題目比比皆是,不管內容如何題目是一模一樣。開句玩笑您別當真,如果誰說您家孩子跟您鄰居長得一樣,您肯定會跟他翻臉,那麼從您筆下寫出來的文字與大家的都一樣,是不是也不是一件美事。所以就請您在寫詩和擬題的時候,尋找出篇與篇之間的差別,在題目上區分開來,例如把《春日》改成《江城春日》、《春日於農家之所見》等。即使不說象不象鄰居,您寫了十首詩都叫《詠春》,自己瞧著不彆扭嗎,這樣的話,我建議您改成組詩,總題目叫《詠春十首》,每首詩依次再有各自的題目,如《西湖春月》、《泉城春景》、《辛卯春日即詠》等。

八忌有題眼無題目。

關於這點我曾在拙文《關於近體詩擬題的幾點建議》中論述過,每每看到《別》、《憶》、《思》、《怨》、《逢》等以題眼代題目的作品時,我的腦海裡總忍不住浮現出一個光禿禿大腦袋上只瞪著一顆圓滾滾眼珠子的景象,那感覺是相當的非主流。朋友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不比《憶》好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比《送》好嗎,《江南逢李龜年》不比《逢》好嗎?您在家自己怎麼寫都行,但請別拿出來嚇人了吧。

九忌濫用題畫。

題畫這兩個字不是隨意使用的,對於題畫詩的寫法和用法我曾在拙文《關於題畫詩的幾點說明》中詳細介紹過。在這裡再次強調,如果叫題畫,那麼這首詩是要真真正正寫在中國畫的畫作前面的。這裡有兩個必備要素:一是必須是中國畫,二是必須書寫在畫作前面,寫在後面的都不能叫題畫,而是叫跋畫。要是隻看見一幅圖片或者照片而寫的詩,那隻能用“觀”、“賞”、“感”之類的字眼。

近體詩命題9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