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记者 孙乐怡

人们心中的传统木雕,多以人物塑像、家庭装饰为主,如何让这门技艺走向现代化,重新回归生活,是现代工美大师的追求所在。冯文土说,“作为一名木雕从艺者,不仅要具备设计的潜质,也要有不断技艺创新的能力,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甲子的从艺历程中,他独辟蹊径,不断在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源泉,创造性地将不同元素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坚持为东阳木雕行业的传承、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四季歌-夏》

刀刻间的灵感 让传统出新意

因为自幼喜爱绘画,冯文土对于传统艺术颇有会心。1958年,为分担家中负担,更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冯文土考入东阳木雕工艺合作厂联办的技校,成绩优异。在木工、油漆、木雕三个专业上下的苦功,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也有了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木雕艺术学无止境。”从技校毕业后,冯文土拜“木雕宰相”、著名东阳木雕大师黄紫金为师。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师父说过的一句话:“木雕创作,看得见的东西要学,看不见的东西也要学”。除了人物、花鸟、山水等用眼睛可以直观感受的事物外,还要学习龙、凤等看不见的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和题材,敢于尝试不同创作方法和理念,大胆探索创新。打从那时起,他的内心深处就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创新。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贴片《晨妆》

“艺术是同根同祖的,师父常鼓励我们多去看戏、看电影,还要求我们将戏文里几段最有趣的情节故事默写绘画下来,再交由他指正,这对我日后木雕的创作特别有启发。”作品《哪吒闹海》《刘三姐》《白蛇传》等正是冯文土从电影中获得素材后,运用多年苦练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再现出来的创作成果。

1977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冯文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被推送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跟随吴山明、方增先两位老师学习。1982年还曾赴日本考察,表演木雕技艺。1984年,他担任副厂长后,负责技术工作,编写了东阳木雕樟木箱等五类产品标准,并被作为省级产品标准。1986年兼任东阳木雕技校校长后,他主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新生力量。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和平之春》

冯文土一直致力于题材创新,以期让东阳木雕的表现题材与其他艺术有所区别。冯文土领悟到,没有新创意,作品就没有新生命。“打破传统死板的满雕、平面雕技法,发掘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欣赏、审美观念的作品。”雕刻前不能急着下手,要反复观看、用心思考,先把作品理解透彻。为了将东阳木雕融入现实生活,冯文土又向生活学习,拜造化为师,他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大胆尝试了多种技法与品种。1984年起,他尝试着将一些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压缩在同一台屏上,“半圆雕”“自形雕”“树皮雕”“根石雕”等创新技艺,在冯文土的刀刻间诞生,作品中的形象生动优美。此外,冯文土还自学了室内设计课程,将木雕装饰极好地融进现代中式设计中,开创了富有自然情趣的园林式风格。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喜满堂》

为东阳木雕行业 倾注一生精力

从事东阳木雕行业60年来,冯文土共创作作品万余件,获奖和优秀作品就达上百件,多件作品被博物馆、民间收藏家收藏。由他创作的《杨八姐游春》《西双版纳的春天》《树皮少女》《喜满堂》《八十七神仙卷》《野风赞》《四大名著》等作品造型优美、独具匠心,无不展示着东阳木雕无限的艺术魅力。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贴片《浣纱女》

每年至少一件精品大作出世,这是冯文土一直以来的坚持。在从事木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他不断地总结着自己的艺术经验:结合早期与同行合写的《东阳木雕艺术》《东阳木雕技艺》等文,以此为基础先后撰写《论东阳木雕的艺术风格和技艺》《妙趣横生的自形木雕》等多篇理论文章,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理念。

随着东阳木雕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木雕艺术爱好者慕名来到东阳学习这门传统技艺。从家具、日用品到建筑装饰、艺术品,东阳木雕的品类繁多且应用范围广。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花神》

一件木雕作品,从画图到最终完成要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因此,要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难上加难,不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让作品富有生命力并带有作者自身的风格想象能力,必须不断在生活中汲取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冯文土时常带着徒弟们去宁波、舟山、云南、大理等地写生采风,“一件作品的创作不是说有就有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构思,使作品更加完整、成熟。在他看来,单单坚守传统技艺语言远远不够,木雕艺术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走出创新的特色。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女孩》

作为自身创作中的重要追求,创新的技法与设计也成为冯文土传授技艺时的三条“硬杠杠”标准:“人品要好,技艺要好,还得是有前途的‘潜力股’。”目前,在冯文土门下共有26位徒弟,其中国大师一位,省级工美大师五位,市级工美大师六位。他的徒弟们也有着各自的工作室,在同一片木雕领域中开辟各自的新风景。同时,冯文土希望政府能更加关注传统技艺的生存现状,对木雕这门传统技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补助,他期盼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东阳木雕产业中来。

人物名片

天工·开物 聆听工美大师的声音|冯文土:木雕新声一甲子

冯文土,1944年生于浙江东阳,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传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