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記者 孫樂怡

人們心中的傳統木雕,多以人物塑像、家庭裝飾為主,如何讓這門技藝走向現代化,重新迴歸生活,是現代工美大師的追求所在。馮文土說,“作為一名木雕從藝者,不僅要具備設計的潛質,也要有不斷技藝創新的能力,要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一甲子的從藝歷程中,他獨闢蹊徑,不斷在生活中汲取藝術創作的源泉,創造性地將不同元素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堅持為東陽木雕行業的傳承、振興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四季歌-夏》

刀刻間的靈感 讓傳統出新意

因為自幼喜愛繪畫,馮文土對於傳統藝術頗有會心。1958年,為分擔家中負擔,更為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馮文土考入東陽木雕工藝合作廠聯辦的技校,成績優異。在木工、油漆、木雕三個專業上下的苦功,為他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也有了前進的動力與方向,“木雕藝術學無止境。”從技校畢業後,馮文土拜“木雕宰相”、著名東陽木雕大師黃紫金為師。他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師父說過的一句話:“木雕創作,看得見的東西要學,看不見的東西也要學”。除了人物、花鳥、山水等用眼睛可以直觀感受的事物外,還要學習龍、鳳等看不見的神話傳說中的元素和題材,敢於嘗試不同創作方法和理念,大膽探索創新。打從那時起,他的內心深處就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創新。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貼片《晨妝》

“藝術是同根同祖的,師父常鼓勵我們多去看戲、看電影,還要求我們將戲文裡幾段最有趣的情節故事默寫繪畫下來,再交由他指正,這對我日後木雕的創作特別有啟發。”作品《哪吒鬧海》《劉三姐》《白蛇傳》等正是馮文土從電影中獲得素材後,運用多年苦練打下的紮實基本功再現出來的創作成果。

1977年,由於工作表現突出,馮文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被推送進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跟隨吳山明、方增先兩位老師學習。1982年還曾赴日本考察,表演木雕技藝。1984年,他擔任副廠長後,負責技術工作,編寫了東陽木雕樟木箱等五類產品標準,並被作為省級產品標準。1986年兼任東陽木雕技校校長後,他主持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新生力量。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和平之春》

馮文土一直致力於題材創新,以期讓東陽木雕的表現題材與其他藝術有所區別。馮文土領悟到,沒有新創意,作品就沒有新生命。“打破傳統死板的滿雕、平面雕技法,發掘創作出更多符合現代人欣賞、審美觀念的作品。”雕刻前不能急著下手,要反覆觀看、用心思考,先把作品理解透徹。為了將東陽木雕融入現實生活,馮文土又向生活學習,拜造化為師,他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大膽嘗試了多種技法與品種。1984年起,他嘗試著將一些歷史題材、現實題材壓縮在同一臺屏上,“半圓雕”“自形雕”“樹皮雕”“根石雕”等創新技藝,在馮文土的刀刻間誕生,作品中的形象生動優美。此外,馮文土還自學了室內設計課程,將木雕裝飾極好地融進現代中式設計中,開創了富有自然情趣的園林式風格。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喜滿堂》

為東陽木雕行業 傾注一生精力

從事東陽木雕行業60年來,馮文土共創作作品萬餘件,獲獎和優秀作品就達上百件,多件作品被博物館、民間收藏家收藏。由他創作的《楊八姐遊春》《西雙版納的春天》《樹皮少女》《喜滿堂》《八十七神仙卷》《野風贊》《四大名著》等作品造型優美、獨具匠心,無不展示著東陽木雕無限的藝術魅力。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貼片《浣紗女》

每年至少一件精品大作出世,這是馮文土一直以來的堅持。在從事木雕藝術創作的同時,他不斷地總結著自己的藝術經驗:結合早期與同行合寫的《東陽木雕藝術》《東陽木雕技藝》等文,以此為基礎先後撰寫《論東陽木雕的藝術風格和技藝》《妙趣橫生的自形木雕》等多篇理論文章,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理念。

隨著東陽木雕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木雕藝術愛好者慕名來到東陽學習這門傳統技藝。從傢俱、日用品到建築裝飾、藝術品,東陽木雕的品類繁多且應用範圍廣。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花神》

一件木雕作品,從畫圖到最終完成要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既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辛苦活。因此,要創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難上加難,不照搬照抄別人的東西,讓作品富有生命力並帶有作者自身的風格想象能力,必須不斷在生活中汲取靈感。

“藝術來源於生活”。馮文土時常帶著徒弟們去寧波、舟山、雲南、大理等地寫生採風,“一件作品的創作不是說有就有的,有些時候甚至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去構思,使作品更加完整、成熟。在他看來,單單堅守傳統技藝語言遠遠不夠,木雕藝術既要繼承傳統文化又要走出創新的特色。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女孩》

作為自身創作中的重要追求,創新的技法與設計也成為馮文土傳授技藝時的三條“硬槓槓”標準:“人品要好,技藝要好,還得是有前途的‘潛力股’。”目前,在馮文土門下共有26位徒弟,其中國大師一位,省級工美大師五位,市級工美大師六位。他的徒弟們也有著各自的工作室,在同一片木雕領域中開闢各自的新風景。同時,馮文土希望政府能更加關注傳統技藝的生存現狀,對木雕這門傳統技藝給予更多的支持和補助,他期盼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東陽木雕產業中來。

人物名片

天工·開物 聆聽工美大師的聲音|馮文土:木雕新聲一甲子

馮文土,1944年生於浙江東陽,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