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長輩各種逼婚?這幾種原因是不是說出了你的心聲

那天回家,到火車站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等公交車無望的我打了個車。也許是一路上太過安靜會讓人昏昏欲睡,司機開始停不住的跟我說東說西。從哪裡來的到一個月工資如何,又問道我家裡的情況,我也只好有一搭沒一搭地回答著。後來他跟我說,他也有個孩子,在外地工作,

因為家裡總是催促她談戀愛,她嫌煩,就不回家了

這個情況肯定不是一個特例,很多年輕人對此應該都有體會。而且通常集中在春節前後,更是親戚間的大規模轟炸。

“君謙啊,上大學了有沒有看對眼的小姑娘啊?”

“小梅,姑姑有個同事家的兒子比你大一歲,長得那是一表人才,還是醫學系的學生,有前途.......”

一旦以這樣的句式開頭就會意識到不妙。此時你回答,“我覺得我現在對於談戀愛沒什麼興趣,人生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戀愛的事情再放一放吧”

“你要想想你爸媽啊,他們肯定急死了,你現在不談戀愛,準備什麼時候結婚?年紀大了可不好生孩子了,哪有時間給你耽誤啊?”

“我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自己都養不活,結婚生娃我負擔不起。”

這時候經典的臺詞就來了,“你怎麼這麼自私,只想著自己。”

啥?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想生娃就是自私?

那咱們來看看他們經歷了什麼。

“你要好好唸書,將來要考個好大學,不要搞早戀那一套。”

唸書的時候朦朦朧朧的對異性有好感,但是學校是個談戀愛色變的地方。老師抓到情書,上課當著同學的面念出來,下課馬上就給家長打電話,回家後父母混合雙打,就問你怕不怕?異性同桌關係好,還不能是單純的友情了,互動稍微頻繁些,任課老師就要悄咪咪去跟班主任告狀,要求換座位,實在是冤;青春小說就更不能看了,當場能給你撕了,要在源頭上制止。

學校和家長沆瀣一氣,站在同一個陣營,這樣強大的壁壘之下,校園戀愛只能扼殺在搖籃裡

被長輩各種逼婚?這幾種原因是不是說出了你的心聲

在學生時代,每十個人裡就有八個人對異性同學產生過好感,有勇氣走出第一步在一起的卻不到一成,而這位暗戀的同學往往還是成人之後始終印象深刻的。

於是他們失去了學會抱著朦朧的好感面對異性的能力,在喜歡這件事還是最單純的時候。

唸書的時候不讓談戀愛,一畢業就想讓我結婚?

進入社會之後,他們被更多的事情佔據了時間。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立命,站穩腳跟,他們就要更加拼命的努力,階級固化的局勢牢不可破,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房子遙不可及,未來看不見邊際——“我的明天該怎麼辦?”。抱著這樣的焦慮,年輕人很難停下來喘口氣,談戀愛從古至今似乎都是奢侈品

被長輩各種逼婚?這幾種原因是不是說出了你的心聲

一個在寫字樓工作的年輕人,從早到晚都在那個格子間的方寸之間,能夠接觸到人也早就在工作的消磨之下相看兩厭,這樣的情況下,難道只有相親才是現在屈指可數的接觸異性的機會了嗎?

在豆瓣,知乎等論壇上,關於男女朋友的問題其實討論度並不比想象的低。在一篇名為“大家都是怎麼認識自己的現任的?”的帖子,短短一個小時內就有了數百條留言。其中“這題超綱了”和“我就進來看看樓下是怎麼秀的”等答案點贊量居高不下。可見,對於這樣的問題,年輕人感興趣的程度實際上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有了動機卻沒有機會,也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眾多留言中不乏這樣的視角“是遊戲不好玩還是電視劇不好看,幹嘛想不開去結婚

?”

房子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年輕人本就招架不住,結婚往往會讓這種狀況雪上加霜。”一個網友這樣留言說道。“有這些錢,我一個人勉勉強強還能掙扎過日子,可一旦結婚生孩子,我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連生活質量都無法保證的人,結婚生孩子不是對後代的不負責麼?我平常刷刷劇,旅旅遊挺好的,精神世界豐富,說句實話也沒有那麼想戀愛結婚了。”

社會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從小接受的教育造成的本能衝擊,也在延緩人們對於戀愛的精神需求。人人都開始追求更多喜歡的事情,或者開始追求人生更高的價值,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則認為人類的價值不應只體現在結婚生子上

無論是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年輕人結婚戀愛的時間往後推移,這都是個人的選擇。當結婚生子不再是一種任務、一種壓力,而是作為人可以自主的選擇,那才會是真正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