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念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台前幕後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於1996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08年初,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呂劇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博興縣城東街道呂劇“圓夢藝術團”是一支以呂劇愛好者為主要成員組成的文藝團體,成立後,該社團經常深入老年公寓、社區進行義演,為觀眾送去歡樂,讓呂劇被更多人所知曉,為弘揚中國呂劇藝術,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化妝完畢後,魏永民將頭髮攏起準備換衣服。他說,衣服穿戴的先後順序是不能亂的,人靠衣衫馬靠鞍,這服裝可馬虎不得,每一步都要認真。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用油彩在面部打勻粉底後,濱州市呂劇團演員王希光正在為《小姑賢》中飾演李榮花角色的劉英畫眉。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劉英飾演的《小姑賢》李榮花角色登場後,悲切切的唱腔感動了許多觀眾,不少人留下了眼淚。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舞臺上演員韻味純正的唱腔、生動傳神的表情、拿捏到位的身段,將《小姑賢》中老旦姚氏的人物形象演繹的惟妙惟肖。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將精彩淋漓盡致地展現;一坐一行、處事理念,也將舞臺之狹小生活之博大完美地呈現。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的高度認可讓演員們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劇目的成功演出離不開一個好的樂隊,現場伴奏更是呂劇演出的一大亮點,墜琴、洋琴、三絃、二胡等傳統樂器在老藝人手中變幻出各種曲調,為演出增彩增色。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板鼓,打擊樂器,又名單皮、班鼓,是中國戲曲樂隊中的指揮樂器。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雖然團隊內的成員已經對要演出的劇目《小姑賢》很是熟悉了,但是每每演出前,所有成員都會聚集在活動室反反覆覆的排練,保證演出的時候萬無一失,將最好的呂劇表演呈現給觀眾。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每一身行頭都能釋放起應有的華彩,為了每個表情都是最完美的釋放,王德芹正在活動室反覆的練習《小姑賢》中王登雲角色的手勢和步伐。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排練休息時,陳振雲與周樹愛正在研究自己手寫的曲譜,保證演出不出現意外。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周樹愛說,這本曲譜我已經用了十幾年了,雖然很多曲譜已經深深的印在腦海裡,一般一拿起墜琴我就知道怎麼拉,但還是會看兩眼自己手寫的譜子,這些都是自己一遍遍修改訂正好的,看兩眼心裡踏實。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張傳法在2010年自己動手設計製作,巧妙的將板鼓、小鈸、鑼、梆子、鈸、手鈸集於一體,在演出時可一人承擔多個角色。

一曲唱唸做打 道盡人間真情 呂劇演員的臺前幕後

在博興縣董公社區呂劇活動室裡,有博興縣城東街道辦事處專門為團隊呂劇表演購置的戲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