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法治廈門從「規劃圖」到「實景圖」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大道溯源,潮湧鷺江。

金秋時節,大廈之門敞開:瑞幸咖啡、神州優車、趣店、橙聯等一批批總部企業落地廈門;軌道交通、新機場建設、馬鑾灣新城等一批批項目加快推進……

以“雙千億”工作為抓手,廈門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法治底色熠熠生輝。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2014年,“法治中國”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鮮明地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命題。法治作為治國方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備受矚目。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努力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在地方的實踐。

廈門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也是法治建設的先行者。

2014年12月,廈門市委全會審議通過《全面推進法治廈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建設法治中國典範城市的目標任務,一幅法治廈門的“規劃圖”徐徐展開。

回望《實施意見》出臺近四年來,一以貫之的是“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市委常委會每年聽取依法治市工作彙報,研究法治廈門建設年度工作要點。黨政主要負責人自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動全市上下聚焦“到2020年建成法治中國典範城市”的奮鬥目標,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幹,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個方面協同發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三個維度一體推進,法治廈門建設換擋提速,加快前行。

奮鬥目標

到2020年建成

法治中國典範城市

四個方面協同發力

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三個維度一體推進

法治城市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

提升立法水平,引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嚴格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一項項部署,把法治廈門“規劃圖”變成“施工圖”“作戰圖”。加快建成法治中國典範城市,已經成為全市上下高度共識和踐行方向。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系統闡明瞭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總體部署,是指導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獻,也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法治建設指明瞭方向。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新目標呼喚新使命。法治,讓廈門這一座高素質高顏值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再度風起潮湧、活力迸發,綻放法治光芒,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立法“問需於民”

法治引領改革創新發展

立法是法治的基礎,立法要為發展服務,要有地方特色,要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要體現時代性。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

藍天碧海,一城春色;篔簹湖畔,白鷺翩躚;孩童嬉戲,老人品茗……城市與生態的融合,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離不開廈門人對城市的愛。

《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出臺,用專家的話說,這部法規對保護廈門生態環境、促進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的培養、改善市民福祉意義重大。

該條例從起草到出臺,凝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社會各界的力量,集中專家學者、實踐部門、人大代表、廣大市民的智慧,數易其稿,反覆論證。其間,新廈門人張昊曾給承辦單位寫了兩封信,提了七八條建議。不僅張昊,其他市民反映的數百條意見建議也不同程度被考慮和採納。“看到我們的意見建議成為條例的一部分,心裡特別有成就感!”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2015年以來,廈門共制定和修改了28部法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立法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科學立法、服務發展、立法為民”理念得到充分彰顯,立法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

探索建立“立項論證、立法後評估、草案委託起草”等立法制度,全國首創代表聯名提出法規案列入人大常委會議程的立法模式,立法質量得到充分肯定。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面對發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廈門市委市政府在深化改革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治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確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樣。

隨著法治廈門建設深入推進,廈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首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全國首部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等地方法規……這一系列的特區立法,為全國立法和地方性立法提供可借鑑“樣本”,更為廈門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改革創新到哪裡,地方立法就服務規範到哪裡。多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促進自貿區廈門片區建設、商事登記、公共資源市場配置監管、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涉及改革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推進改革創新提供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具有廈門特色的立法貫穿始終: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等法規,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規依據。

每一次立法,都是問題的回應、民智的匯聚、法治的躍升。多年來,一部部體現時代特徵、回應社會關切、表達百姓心聲的高質量法規相繼出臺,成為以“良法”引領“善治”的生動實踐。

科學立法,讓法治成為廈門特區發展新優勢。

改革“於法有據”

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依法規範行政權力、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是法治廈門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所在。多年來,法治政府的建設,廈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7年,廈門被評為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而抓好領導幹部“關鍵少數”,才能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

運用法治思維治國理政,已經成為當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面臨的一場“大考”。為提升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和依法治國本領,多年來,廈門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關鍵少數”,舉辦法治政府建設專題培訓班,組織大家深入學習,加深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系統性認識,啟發工作思路。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舉辦領導幹部培訓班,讓領導幹部加深法治政府意識

重大改革“於法有據”,行政決策“依法而行”,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近年來,廈門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維貫穿到政府各項工作中,在改革發展各項重點工作的背後,都離不開法治力量的保駕護航。

健全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出臺《廈門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若干規定》,推進重大行政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違反要追責、問責,破解“一言堂”,減少“拍腦袋”決策。

藉助好法律顧問的智慧和力量,為市政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如今,各級政府依法決策成為常態,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成為“熱詞”,一批優秀的法律顧問成為我市200多家黨政機關的“座上賓”,各項決策部署出臺的“智囊團”。

依法用權成為重要遵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行政權力不再任性,行政執法越來越規範

“莫蘭蒂”颱風後,廈門“依法而行”,出臺相關決定對城市環境提升工作採取臨時性管理措施。有了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雙管齊下”,全市成功拆除違建2.25萬處,災後城市綠化和景觀全面恢復。

“依法辦會”,這一切在去年廈門會晤籌備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其間,廈門制定了有關臨時性行政措施12件,解決臨時性行政措施“於法有據”問題;聘請律師事務所擔任會晤籌備工作“全程法律顧問”,成立“廈門會晤律師志願者服務團”。

經濟是硬實力、法治是軟實力。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造一流的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出臺首部多規合一管理若干規定,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形成該領域的“廈門樣本”。

企業群眾辦事“最多跑一趟”,“網上審批”實現“不見面的審批”,項目審批提速增效……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不少項目投資者和企業“相中”廈門這塊寶地,紛紛點贊在廈門辦事更加“規範化、法治化”。

此外,我市還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不斷完善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制定和優化行政權力運行流程。

彰顯司法公正

城鄉居民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循法而行,堅持公正司法。“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多年來,廈門持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司法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老百姓的法治獲得感持續增強。

為提升司法獲得感,我市在全省首創“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創新網上立案、材料收轉等便民措施。建立律師在法院、檢察院、看所守駐點服務機制,設立全省首個駐法院律師調解工作室。

8月20日,律師調解員正式入駐廈門中院訴訟服務中心“律師調解工作室”,對廈門中院受理的一審和二審案件全面開展調解。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運行兩週以來,律師調解員接收的60個案件中,經律師調解員溝通後有調解意向的13件,佔比21.7%,到目前已調解成功4件。

提升司法服務力。成功審結全省首例“執轉破”案件、首例跨地區企業集團破產重整案,積極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率先全省探索民商事審裁方式精簡化改革,率先全省引入交通事故“網上一體化”處理平臺,建設失信聯合懲戒信息平臺,提高司法服務效率。

在廈門,越來越多的檢察、審判司法權力運行被“曬”到陽光下,提升司法透明度

思明區法院被確定為全國司法公開改革試點法院,發出全國首份附當事人訴訟意見的裁判文書。檢察機關定期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創設行賄檔案犯罪查詢等信息查詢平臺。兩級法院加強立案信息短信服務和司法拍賣、執行信息、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設立“老賴曝光臺”,開展庭審網絡直播,讓司法更加公開公正。

“把法律服務的‘門’開在群眾身邊,優化法律服務供給,讓城鄉居民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這是政府向群眾做出的承諾。為了滿足我市群眾的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我市積極推動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以及律師、公證、司法鑑定等高端法律服務業,讓城鄉居民共享法治建設成果。

我市還改革創新“楓橋經驗”的特區樣本,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推進基層調解工作,發展一批各具特色、術有專攻的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率先建設“小區調委會”,打造一批品牌調解工作室……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多元化解機制中的基礎性作用,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當前,“法治廈門”建設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當中,築起最樸實的安全籬笆,莊嚴託舉起廈門人民的“獲得感”。

法治德治融合

群眾學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風

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全民普法和自覺守法,這是建設法治中國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和基礎性工作。

在促進全民守法,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市民群眾學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風,法治建設成為廈門深化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護航者。

為了祖輩留下的一處房產,李先生家在內的5房共20餘人早早守候在鷺江街道雙蓮池社區門口,等著“坐班”的法律顧問許麗玉律師的到來,向她諮詢專業的法律意見。為了避免家族內部後續爭議,李先生等人還就如何委託家族代表全權處理、後續如何析產等向律師尋求幫助。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市12348法律諮詢中心去年接受了約10萬人次的法律諮詢

無處不在的法律服務,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法律課堂。自從有了“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把法真正送到老百姓身邊,給居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社區法律顧問的“生意”日漸火爆,像李先生一傢俱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老百姓也越來越多。

“竹板打得呱呱響,我們上臺把法講。”“無管你是行賄阿是受賄攏相款有罪行(閩南話)”……開展特色活動,寓教於樂。讓“法言法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戲曲、答嘴鼓、小品、相聲以及燈謎等形式逐步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法治燈謎活動引來群眾熱情參與

建設法治公園,打造普法特色陣地,創新傳播渠道,以生活化、可感知的方式,著力培育市民的法治理念、法治習慣和法治信仰。

“丁成說法”“法治廈門”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法律宣傳矩陣,通過報紙、廣播、互聯網將法傳播到千家萬戶,不斷豐富拓展群眾熟悉法律的渠道。

法治文化的傳播弘揚,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培育了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如今在廈門,維護自身權益“不找領導,找法律”、解決糾紛“不用拳頭用法律”的法治觀念,“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日漸形成。僅市12348法律諮詢中心去年就接受了約10萬人次的法律諮詢,今年7月的諮詢量更是佔到全省同類諮詢總量62%以上。

聚焦|法治厦门从“规划图”到“实景图”

回望過去

法治廈門“作戰圖”已在全市拉開大幕

“實景圖”已初露雛形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

廈門將認真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重要精神,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法治中國典範城市建設,譜寫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特區實踐新篇章,為我市實現“雙千億”工作目標、建設高顏值高素質經濟特區和“五大發展”示範市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來源 | 法治廈門

編輯 |《法制日報》福建記者站新媒體中心

關注福建法治建設進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