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國片我只等它

(本文由肉叔電影原創:dusheyingdan)

張藝謀這是要拍黑白電影?

數月前,當《影》發佈第一款正式海報時,肉叔就心裡一驚。

現在我們都曉得了,張藝謀的確是拍了一部黑白電影,一部非黑白拍攝的黑白電影。

畫面通過現場的服化道場景細節控制加上後期調色,處理成近似黑白的效果。

這種做法不是沒有先例,比如王家衛《一代宗師》開頭那段著名的雨中打戲。

相比之下,《影》更大膽。

黑白褪色質感貫穿全片,即使是預告中出現的幾秒鐘激情戲,也因為這種畫風變得很……禁慾。

這讓人不禁捏一把汗——

用高飽和度的色彩帶來隱喻和視覺衝擊,向來是張藝謀的拿手好戲。

他的大部分電影裡,色彩即是慾望、是生命力。

而現在,一個放棄了色彩的張藝謀,會是什麼樣?

1

《影》可以說是最不“張藝謀”的張藝謀電影。

為什麼這麼說?

過去的張藝謀給人這樣的印象:色彩敘事,人海場面,美景華服,高對比和高飽和度,以及他運用最突出的紅色。

這種特色在他的古裝片裡更是被髮揮到極致,甚至到了鋪張的地步。

本月國片我只等它


《英雄》(上),《滿城盡帶黃金甲》(下)

但《影》卻一反常態地……“褪色”。

《長城》之後,張藝謀突然放下了自己多年標誌性的東西……

老謀子怎麼了?

其實說意外,也並不意外。在電影美學的探索上,張藝謀一向敢冒險。

他不願意一直複製自身的拍片經驗,而是試著去打破自己的套路。片子常常會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中遠景固定機位,到《有話好好說》的全片手持拍攝;

《有話好好說》裡張藝謀還親自下場客串民工

從農民的土炕跳到王的宮殿;從樸素蒼涼跳到奢靡絢爛;又從繁複跳到極簡。

類型,題材,風格的跨度都極大。

在一部部樣貌多變的張藝謀電影裡,除了能看出他對不同電影風格的嘗試,更能看到他對自我進化的焦灼。

去年年初,肉叔在寫“張藝謀爛番茄Top10片單”時就說過:“張藝謀是個明白人,他一直在拍符合時代的電影。

他最早的作品以批判題材為主。到90年代中期,隨國內藝術創作尺度收緊,他重心轉向《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這種溫和的鄉村題材,同時也作出新的嘗試,例如跳出電影圈,導演歌劇和奧運開幕式。

甚至有時,他趕在了時代的前頭。

2002年的《英雄》就被普遍認為是中國商業大片的“開山之作”,儘管這部片在當年剛出的時候,備受爭議。

前年的《長城》,是他帶領中國電影,第一次嘗試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對西方實現反向輸出。

但張藝謀什麼時候怕過爭議?

2

《影》講了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

春分那天,8歲的

子虞,父親被人暗殺。

為保護他的安全,叔父尋遍天下,終於找到另一個男童,跟子虞面容驚人地相似,帶回來給子虞做“替身”。

這個“替身”,名叫境州

境州從小被囚禁、被秘密訓練,長大後他替子虞當沛國都督,以保護這位重要人物的安全。

作為一個“影子”,境州必須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又必須與真身互為一體,令旁人真假難辨。

但“影子”並不甘心替人受死。

而且,他似乎愛上了子虞之妻、正統沛國都督夫人小艾……

願做真身,還是願做影子?明處做人,還是暗處做鬼?

這個故事關於權謀風暴旋渦裡的人心角鬥,君臣夫妻父子主僕,其中關係與博羿,有黑有白,更多的,是夾在黑白之間的灰暗與曖昧。

鄧超殺青後,就在微博中這樣描述他演的兩個角色:“不人,不鬼;半人,半鬼;人不人,鬼不鬼。”

“被時代、權力擺佈的命運”是張藝謀電影的常見主題,從《紅高粱》到《滿城盡帶黃金甲》都能看到。

不僅是演出來,他還常利用建築和佈景,將衝突外化成視覺符號,讓景觀直接參與敘事。

《紅高粱》裡劇烈晃盪著、撞擊著的高粱,象徵的十八里坡上九兒與餘佔鰲野性放膽的情慾。

《菊豆》的老宅染坊,彩色染布從高牆大院中冒出來,傳統終究沒能壓制住慾望。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深宅大院將人重重框住,高牆下的人顯得無比渺小,紅燈籠跟女人真實的慾望無關,不過是給她們上枷鎖的儀式而已。

本月國片我只等它


還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洋樓小島、《英雄》的自然外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皇宮驛站,《金陵十三釵》的破敗空曠教堂……它們不僅是故事的一部分,也是人物命運本身。

這是張藝謀的功夫。

而這次的《影》,就像是張藝謀對自己以往的電影進行了一次提純:

《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禁錮下的扭曲,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歸來》裡的灰冷底色凝結到了一起,揮發出一股罕見的殺氣。

看過《影》預告的人多少會覺得,這片帶點陰森。

《影》裡的天地與人,均籠罩在灰暗之中。

從外景到建築,從人物到服裝佈景,都處於一片幽暗青冷。

人始終壓抑在一個沒有陽光的世界裡。

對自身命運的憤怒,鳩佔鵲巢的慾望,以一種更戲劇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光是它的預告就已經有一種刻意設計的舞臺感。

預告和劇照裡最多見的道具,是帶花紋和小人的屏風。

屏風一阻隔,人身半隱半露,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都督府中的隱身暗室,堪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灰磚大院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華麗皇宮之後,張藝謀電影中最猙獰的建築佈景。

黑暗曲折,空洞壓抑。

本月國片我只等它


連綿陰雨與烏雲,則為影子境州的爆發作鋪墊。

最後一刻,慾望終於撕出一道血色。

詭異,帶感。

​3

可能因為壓抑得緊,《影》預告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它的暴力

張藝謀的片裡,一向死人不少。這是他的主人公們對命運扼制的暴怒,也是必然的情緒宣洩出口。

尤其是古裝片,主角們常帶著不惜以身犯險的驍勇。

但《影》卻截然相反。

都督讓影子做自己的替身,是因為“怕死”;影子想要反抗,也是因為“怕死”。

死亡在這裡擺脫了大張旗鼓、濃墨重彩的儀式感,既非奇觀也不炫耀,僅僅只是斷人性命的暴力而已。

而且它們來得直接

刺眼。

血,成了片中的政治傀儡們唯一帶著人味兒的證明。

《影》不是三國故事,它可能是張藝謀最決絕的一次反叛,一則最黑暗的“活著”寓言。

很難想像,今年68歲的張藝謀,還會選擇拍這樣一部風格化的電影。

這也是我如此期待《影》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