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南河街道“三个坚持” 构筑“大平安”

(李毅) 今年以来,南河街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从小处着眼,大处着力,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调和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南河”建设,有效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

一、坚持打防并举,进一步增强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以“巡防打头,宣传搭台,打处唱戏”为工作思路和“领导捆绑包片,业绩横纵比拼,奖惩挂钩领导”考核机制,结合“扫黑除恶”和打击邪教、“黄赌毒”、非法侵占、非法传销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同时,建立健全可防性案件预警机制,牢牢把握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主动权。1至6月,辖区发可防性案件93起,较去年同期152起下降38.8%,其中,入室盗窃39起,盗窃机动车23起, 诈骗11起,分别较同期下降50.8%,59.4%,38.9%。

二是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强化“人防”方面,各个社区组建了专职巡逻队,逐步形成了“门有人看、院有人管、楼有人护”和“夜有巡逻、日有盘查”的自防格局,有效压低了案件发生率;在强化“物防”方面,街道各生活小区建设保安室一间并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完成了小区车库、停车场、摩托车和自行车车棚等重点场所的物防改造与建设;在强化“技防”方面,全街道目前已建成视频监控中心3个,安装摄像头100余个,监控系统运行以来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100余条,有效打击震慑了犯罪分子,提高了辖区居民的治安满意度。

二、坚持强基固本,进一步增强稳定社会态势的能力

一是加强维稳组织体系建设。各社区配齐综治主任、专职调解员、信访维稳信息员,并落实经费,规范运行。建立和完善了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稳定问题的评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是全面构建“1133”多元化解体系。建立完善“一张网”全面排查、“一条线”精准交办、“三级调”多元联动、“三次调”保障化解的“1133”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格局实现从“拖着牛尾巴跑”到“牵着牛鼻子走”的良性转变。目前,全街道共成立8个基层调委会,培育“法律明白人”32人。上半年,共调解劳务、物业、邻里等各类纠纷矛盾72件,调解成功率为98%,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了基层。

三是强化网格服务管理对接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信访代理服务和网格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在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街道47个网格共办理各类事件9190条。其中,网格内代理群众信访3件,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

四是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矫正调查、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帮扶、解除等环节制度,并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确保特殊人群监管取得实效。上半年,全街道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6人,解除16人,无一人脱管、漏管。

三、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规范安全管理的能力

一是推进依法治安,促进安全生产。紧紧围绕依法治理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各类事故发生,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同时,对执法程序、行为进行了规范统一,组织人员编写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指南》一书,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10类行业领域专项检查表格。上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企业200余家,整改隐患及问题12处。2017年,街道被省政府安委会评为“四川省安全社区”。

二是整合行政资源,加强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公安、食药工商、城建、城管等部门资源,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开展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整治,确保城市常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并重提升。今年以来,共清理流动摊点40余个,整治乱停乱放300余起;拆除违章建筑27处,拆除面积共435㎡,行政处罚2万余元。

三是规范劳务市场,创新搭建零散工就业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南河片区零散工集散服务中心,为零散工集中搭建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使街边求职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管理更加规范。

同时,狠抓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防治、食品和消防安全等工作,深入推进公共安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大平安”社会根基进一步夯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