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把子肉和徐州把子肉,哪个才是正宗的?

光之国一奥特曼之王


徐州的正宗。因为徐州是五省通衢,四省交界,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打仗多。

把子肉,最早产生于军队炊事班。支起一口大铁锅,猪肉切成大致相等的份量,放进去煮炖。其余豆制品、鸡蛋,一并放进去煮。青菜、豆角则扎成小捆,也放在进锅里。

这样一口大锅就解决了荤素搭配问题。做饭的时候,按人头点好,多少人做多少份。分配起来也容易,每人一块肉、一捆青菜。其余一样。

所以把子肉的特点是一口锅解决问题。适合做大锅菜,做的简单,分配公平,吃得很爽。至于口味如何,则肯定是一般般的。



把子肉什么时候传到民间的?

正常的士兵退伍,回到家,基本不会再做把子肉。毕竟把子肉是烹制多人餐的方法,对于家庭,不再适合,一是人口没那么多,二是有条件做更精细复杂的美食。

一种说法认为,溃兵和土匪是把子肉继承并发扬的主力。一场大战结束,产生无数的溃兵,溃兵们各自组合,形成一股股的土匪。他们必然还是延续军队的伙食,不同的是,他们躲进荒郊野外,有更多的时间来烹制食物。他们不用每天急急的行军打仗。

充足的时间,能熬制出更好的汤料,大块的把子肉在沸腾的锅里,溶进美味的汤汁。一锅香喷喷的美食就此诞生。高汤不用更换,每日续水加肉即可。配上美酒,那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境界!



溃兵们并不是天生的土匪,他们也想安居乐业。有人便以把子肉为卖点,开起了饭店。但是把子肉毕竟不是什么精细高级的食物,它更合适的是出苦力的人。而徐州恰恰聚集了这一批人。1.灾民,黄河泛滥时,徐州地区灾民云集。2.船夫,京杭大运河车水马龙。这样,把子肉便在徐州地区流传开来。



东坡肉,实际上把子肉的改良版。苏东坡在徐州为官,吃到把子肉。离开徐州后,念念不忘。他以回忆的形式把大块肉的做法讲给厨师听,厨师开发出了大块的东坡肉。



地锅鸡,徐州特色菜。它和把子肉同出一脉,但是要高级一些,它是小灶。部队里只有长官和特殊贡献的人才能开小灶。溃兵土匪、灾民流民,一群一群。地位低的人就背一口锅。这些人偷盗抢劫也时有发生,最常见的是偷鸡。地锅鸡的做法很简单,杀鸡切块,支起地锅,烧柴炖煮,快熟时,锅四周贴面饼,面饼一半被锅加热烤得金黄,另一半泡在汤汁中,鲜美可口。一道地锅鸡,主食、菜肴都有了。地锅鸡发展后,有地锅鱼、地锅排骨、地锅三鲜等等。





草墨之家


终于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了,从很久以前以前以前,小编就对济南和徐州把子肉的关系产生过兴趣:它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为啥加工过程,使用配料,最终的味道……如此相同。

据说,济南的大米干饭把子肉是清朝光绪年间一名叫赵殿龙的人首创,一问世就四座皆惊:我的老天爷祖宗十八代啊,怎么还有这么这么好吃的肉肉啊……

这样好吃的肉肉想吓S洒家啊

然后,就到了1932年。

赵殿龙病故后其子赵忠祥(你没看错,和央视名嘴同名同姓)子承父业,2年后把“赵家干饭铺”开到了当年最繁华的商业区——大观园里。

赵家干饭铺是济南把子肉的首创

再然后,济南人吃把子肉的爱好流传至今。

你看现在济南一些大米干饭把子肉店铺,取名叫什么:老赵家、赵家、赵家老店啥的,全是蹭热点、找老根儿的,表明自己做的把子肉地道,好吃,让人吃了还想吃。

那么问题来了?

当初赵家人发明把子肉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还是学了谁家的?

于是,济宁人出来说话了:济南全民料理把子肉,是学的济宁甏肉的做法,首创权在济宁。


济宁甏肉据传创制于北宋

济宁甏肉,据传是创制于北宋年间。

当时,宋江带着一帮好汉在水泊梁山拉山头,招名买马,英雄聚义,纷纷投奔。人口增加,吃饭就成了问题,尤其还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肉块小了不能表现出英雄的强大气场。

梁山泊的厨子们只好把大甏(即大瓮、大坛子)搬来,大肉也不切碎,随便来上两刀,放上各种调料就开炖。

于是,用“甏”做的“肉”诞生了,配方流出梁山泊,流向了全济宁。对了,那时候称济州。

这就是济宁的大甏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济宁甏肉干饭最知名品牌——“老咬口”的当家人也姓赵,名叫赵克顺。

据说,赵克顺是清光绪年间开始专营甏肉干饭的,从时间上来说,要早于赵殿龙。

济南的把子肉在清朝之前无确切记载,赵殿龙凭空想像出把子肉的做法来不太可能。济宁甏肉有历史传承,在赵克顺之前就是民间一道名吃,赵克顺将其发扬光大,成功进行了商业化。

梁山好汉留下一堆故事还留下一道名吃

嗯!如果这样推断,济南把子肉很可能是从济宁学来的,两名赵家人说不定还是什么亲戚。一切皆有可能啊。

济南也好,济宁也罢,都是鲁菜,都是山东人,都是赵家人。呵呵,这样也挺好,就不分什么你首创还是我首创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且慢!人家徐州把子肉有话要说……


徐州把子肉历史更悠久

还有一种肉叫:徐州把子肉?

是的,这是真事!

而且历史渊源悠久,比什么清朝、北宋早了从黄海之滨到泰山之巅那么远的距离。

据说,徐州把子肉起源于东汉末年,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时期。

话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识了,一拉呱,你别说,大家都想着干事创业。于是就决定歃血为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拜把子”。

拜把子咱得吃点喝点啊!酒好弄,肉更好弄,张飞本身就是杀猪的,立马宰了一头猪,胡乱剁几刀,抓一把调料,丢进锅里炖起来。

也许当时卖枣的关羽还丢进去一把大枣吧?这无法考证了,但极有可能的是卖草鞋的刘备,肯定贡献出了自己的草绳,用来扎把子肉啊。

拜把子拜出一道千古名吃把子肉

桃园三英雄的吃肉大法,就成为其他想当英雄的狗熊的学习榜样,大家都拜把子,学着吃把子肉……把子肉从此流行开来。

徐州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要冲之地。所以,把子肉在徐州就扎下根来,成为诸多英雄、狗熊们大快朵颐的首选。

再后来呢?

按徐州人的说法,有一名鲁菜的厨师在隋朝时,对把子肉的做法进行了升级换代……


现在,让我们理一下把子肉的发展脉络:东汉——隋朝——北宋——清朝……从徐州把子肉,到济宁甏肉,再到济南把子肉,咱中国人的一道肉食从创制到完全成型,研发过程用了2500多年。

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赞同全体中国人都是吃货的请举手,同时对孜孜不倦改进把子肉工艺2500多年的厨师表示敬意,为你们的辛劳心疼60分钟又60秒。

且慢!事实果真如此吗?

唉!你当什么真啊。

传说的事你就当听个故事吧,还非要争个谁跟谁学的结果出来吗?

反正你记住把子肉好吃就行,吃肉的同时,说道说道这些传说,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那么,这三种肉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果上天把三种肉摆到你面前,不告诉你是什么肉,自称“资深吃货”的你,能分辨出谁是谁吧?

三种肉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这三种肉的加工过程和用料等多有相似之处,口感也仅有细微差别,品相也类似,确实很难区分开来。

相比较而言,济南把子肉和济宁甏肉很容易分辨出来。因为济宁甏肉在加工会大量使用中药材,所以吃起来会有一种药香,而不仅仅是肉香。

但是,济南把子肉和徐州把子肉都是以酱香、咸香见长,加工手法和工艺等方面90%以上雷同。这两者真得真得是很难很难区别啊!


指动济南


小微吐槽时间:

1、甭管哪个更正宗,好吃才是最重要。

现在但凡是个特色小吃,都要穿凿附会上很多很多历史故事,貌似不流传个百年,这个东西就不好吃的似的

发明小吃最常见的就是康熙、乾隆,然后宋太祖或者其他名人之类,发明者要么御厨要么就是“扫地僧”式的厨师。而故事也大同小异,某天某人闲的蛋疼在外面出巡或者出兵又或者肚子饿了,没有饭吃,碰到一个家伙胡乱做了个东西,一吃之下,甚为美味,从此流传开来。

干嘛呀?

没有个名人,你这个小吃就不能吃了啊?我去吃个羊肉泡馍谁管你是不是宋太祖时代流传下来的,不好吃照样不来第二次!!!

很多老板说是为了做宣传,拜托你整个大牌子挂墙上啰里吧嗦几百字谁看啊。关键是咱造故事水平高点行不行。

2、我一直觉得把子肉就是红烧肉的变形体

看见把子肉没有人想到红烧肉么,虽然味道上有些不同,但是考虑到地方差异,所以我一直觉得把子肉就是红烧肉的地方化变形。

你们觉得呢?


小微创业


济南把子肉用料,大葱,姜片,糖,酱油,桂皮,八角,肉用蒲菜(一种淡水湖特有水草,北方貌似只有济南大明湖产)捆好

徐州把子肉需要腌制,晾干,上糖色,上酱色,汤底是豆芽白汁高汤,海带结

兰花干,捆肉用的是海带丝

甏肉用料,白芷,肉桂,肉蔻,香叶,甘草,桂皮,八角,草果,酱油(可能还没说全)

所以甏肉是药膳,三者区别很大。

徐州把子肉特点是肥而不腻,口味清爽,所以多是早餐

济南把子肉特点酱香浓郁,香气扑鼻多是晚班和夜宵

把子肉发迹与东汉末年古徐州,刘关张拜把子,张飞把猪肉萱花豆腐扔在一个锅里炖制而成,隋朝由鲁地一厨师效仿完善,由于济南人爱酱油,这道菜传到济南酱油就成了主要配料,做到浓油赤酱

济宁甏肉干饭发迹与水泊梁山,特点是爽滑至极,不油不腻,肉掉在地上要如同豆腐一般碎成细块,真正做到入口即化,其内的中药成分做到不夺味,去油腻,去腥臭,引奇香,补充人体精气神的功效

二道菜各有千秋,按照口味来说,徐州清爽,济宁药香,济南咸香


空姐成长日记


大家都知道济南把子肉是从甏肉演变而来,这是公认的,甏肉是因为使用甏这种器皿所以才称为甏肉,那么甏是从哪来的呢?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彭城的瓦罐,自古徐州就被称为彭城,自然把子肉也是徐州最正宗,其实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济南人从徐州学到了把子肉,自作聪明把把子肉的名字改成了济南甏肉,并声称为自己原创,但是甏肉就是把子肉,所以很快被人识破,所以把子肉之名就在济南流行起来,至于甏肉吗只是一个山寨的名字而已。


xiustory


徐州把子肉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是徐州极具特色的小吃。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川、鲁、粤、湘、淮扬等五大主力菜系南北口味在这里水0融。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氛围。

徐州是著名的烹饪之乡,也是中华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徐州把子肉在传统的制作上,采用15CM长的五花肉与排骨用蒲草捆在一起。所以称为: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饮食特点是:肥而不腻,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



济南把子肉是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长条,用麻绳捆在一处,煮好,放在酱油中炖至酥烂。把子肉讲究用酱油来烹调,不放盐。一块把子肉、一个酱鸡蛋、一块炸豆腐,再加一碗浇了肉汤的米饭,这就老济南人的一顿午饭“标配”。这一顿饭不过10来块钱,却吃出了老济南上百年的滋味。把子肉很普通,它比不上红烧肉的口感精致,也比不上九转大肠的卖相华丽;把子肉也不普通,它是济南的美食代表,是济南人忘不了老滋味儿,也是济南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回忆和传承。


因此两者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难分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