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干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千古留名,威震東方。而同時期也有一位明朝將領的遠航,一點也不必鄭和差,他為開發、鞏固中國東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位將領有個奇怪的名字:亦失哈。鄭和向南設立舊港宣慰司,亦失哈向北設立奴爾幹都司,都是曠世奇功。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明朝公公

亦失哈,他的名字是音譯,在史籍中有載為亦什哈或亦時哥,海西女真族人,宦官。他的生平年月及家世,已經難以查考,《明史》中沒有他的傳,在《宦官傳一》中,只有關於他末年的寥寥數語。但是,從多種史籍中,可知他從事有關東北地區軍事、政治的活動,是從永樂九年(1411年)到奴兒干設置都司開始的,從此直到景泰元年(1450年)被召回北京,亦失哈前後在北方邊陲經營了整整四十年。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明朝奴爾幹都司

奴兒干地區,一作“弩而哥”或“耦而幹”。元世祖曾在這裡建立了東征元帥府。 明成祖時,這地區各部族先後歸附明朝,明朝在這裡相繼設置了一百三十多個衛所。為了加強對這些地方的管轄,永樂七年(1409),明廷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並於永樂九年(1411),亦失哈和康旺等率官軍千餘人,巨船二十五艘,順黑龍江而下,前往奴兒干地區,直至亨滾河口對岸的特林地方,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是明政府管轄黑龍江、精奇里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庫頁島的最高一級行政機構。它採取軍政合一的體制,由中央政府直屬管轄。永樂十年(1412)冬,亦失哈受命再至奴兒干地區和善夷(今庫頁島)巡視。又在特林地方江邊,揹負層巒、俯視絕壁斷崖的山頂上,建造一座供奉觀音菩薩的永寧寺。寺建成後,於永樂十一年(1413),由內官亦失哈領銜立碑,分別用漢、女真、蒙、藏四種文字,記錄了建置奴兒干都司、興建永寧寺和亦失哈等在這地區巡視,使各族“莫不朝貢內屬”的情況。這碑稱為《永寧寺碑》。清光緒三十年(1904),被俄國劫去,今藏於海參崴博物館。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永寧寺碑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阿什哈達摩崖

其後,亦失哈又數次(五或六次)前往這地區“撫諭”巡視,整飭佛寺,並因此被晉升為太監。宣德七年(1432),欽命太監亦失啥同都指揮康福率官軍兩千人,巨船五十艘,再至奴兒干地區“撫諭”。這時永寧寺已被毀,只存基址。毀寺者見大量官軍開到,“皆悚懼戰慄,憂之以戮”。但亦失哈很好地掌握了明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採取的“好生柔遠”的政策,沒有給予懲罰,反而“宴以酒,給以布物”,愈加撫卹,並在寺原基址上再建原寺。於是各族“人無遠近,皆來頓首”,表示“我等臣服,永無疑矣”。宣德八年(1433)寺建成後,時已任都知監太監的亦失哈再次領銜立碑紀事,這碑稱為《重建永寧寺碑》。這先後立的兩塊碑,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現藏於海參崴博物館,是明代我國在整個黑龍江地區行使主權的有力見證。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明朝疆域

宣德十年(1435),亦失哈擔任遼東鎮守太監。從此亦失哈鎮守遼東長達十五年。在任期間,他充分利用自己是女真人,熟悉本族各種情況的優勢,積極處理好女真的各種事務和女真與明政府的關係。對部族間的爭端和仇殺,他進行細緻有效的調解處理。對女真一些嚴重暴動、騷擾和搶劫漢人的活動,能及時平定。而最經常、最大量的工作,則是通過物質的賞賜,安撫女真族人。他把銅鐵農具、器皿賣給他們,幫助女真地區發展農業生產。在遇到災荒時,甚至拿出自己歷年受賞的積蓄,購買物資散發救助災民。這些都有效地促進了民族的融合,鞏固了中央和地方的隸屬關係,推動了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明朝宦官

亦失哈晚年不因為自己年事已高,且政治上失意而消極頹廢。他不計較個人得失,為表示對明政府的忠心,景泰元年(1450)還改名為易信(有些史籍載為亦信),並孜孜於研究改良武器。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火器

景泰元年(1450)二月,他上疏請求改造手把銃,指出手把銃點燃發射一次以後,到發射第二次時,要重新裝藥,這間隙很容易受到敵人的攻擊。因此建議把手把銃的柄加長到七尺,前面裝上槍頭,這樣,遇到敵情緊急,要第二次發射而來不及裝上火藥時,也可以用槍頭和敵人搏鬥。他還特地造了個樣品送到北京。皇帝果然採納了他的意見,詔令兵仗局按照他設計的圖樣,重新打造手把銃。這種新式的手把銃把冷熱兵器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武器的有效殺傷力,這是近代在步槍上安裝刺刀的先驅。亦失哈的這項發明,比17世紀中葉法國造出的帶刺刀步槍和槍劍,領先二百餘年。景泰年間,兵部尚書于謙極力整頓遼東邊防,一些官員從狹隘的民族觀念出發,認為亦失哈與建州女真人同族相親,難免裡外勾結,因此強烈要求將他調回北京。亦失哈的名字從此不再見於史籍。

明朝一位宦官的遠航:北向奴爾幹都司,宣告外東北是中國之地

分佈圖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逐漸取代了明朝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現在的奴兒干都司位於俄國境內黑龍江下游東岸的特林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