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人工智慧發展前景巨大

隨著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8月23日在重慶開幕,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智博會獲悉,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但23.4%的投資是在商業及零售領域,18.3%在自動駕駛,而製造業相關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

據悉,我國將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期將制定出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指導意見。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將成重中之重,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和開放平臺,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應用廣度深度遠超預期

我國人工智能呈現爆發式增長。記者從智博會上獲悉,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日前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達75%。

地方紛紛制定人工智能相關規劃和方案。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8月23日審議通過的《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3000億元以上,促進四川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8月14日發佈的《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初步建成10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力爭打造成為國內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高地。

“人工智能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和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由於技術的迅猛發展、投融資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和科技界、工業界的廣泛合作,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均大大超出預期。”工信部科技司巡視員畢開春在此前工信部信息中心舉辦的一次活動上說。

據瞭解,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今年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的主要任務。今年上半年,工信部開展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項目遴選工作,目前已經初步完成評審。近日工信部還組織了由各省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部屬單位負責人參加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會。

製造業在人工智能應用中最具潛力

雖然人工智能加快向各領域滲透,但在製造業的應用仍是短板。德國思愛普全球高級副總裁李強在智博會上指出,中國的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中國已經是領軍國家。因此,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中,企業創業者和資本繼續向消費互聯網領域傾斜。通過對中國過去三年最大的300項人工智能項目進行分析顯示,23.4%的投資在商業及零售領域,18.3%在自動駕駛,而對於製造業相關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製造業恰恰是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最具潛力的區域,人工智能能夠大幅度提升勞動生產力,進而推動GDP增長。”李強指出,根據分析報告,到2030年,因人工智能的推動,全球將新增15.7萬億美元的GDP,中國就佔7萬億美元;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勞動生產力提升27%,拉動製造業的GDP高達27萬億美元。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錢明華在智博會上指出,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內容,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據悉,我國將加快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優先培育和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不容忽視的是,人工智能仍屬於前沿領域,各地在人才儲備、技術架構、實施路徑、行業標準及產業生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發展瓶頸。”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總體發展尚不成熟,與現行製造體系的融合度偏弱,需要在工藝、產線、產品、服務等層面開展大量應用實踐。同時,行業標準缺位。人工智能應用特別是在製造業的應用需要部署大量專用傳感器,而現階段工業現場的數據通信標準之間通常不能兼容。

產業交融將產生溢出效應

畢開春透露,近期工信部將組織研究並制定出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指導意見。“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要深化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為製造業賦能,為實體經濟助力。”據悉,下一步我國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突破前沿理論和關鍵技術,完善相關標準和測試認證體系,加快佈局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和開放平臺,搭建產業對接平臺,加快形成一批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會上指出,人工智能的關鍵是基礎研究的突破和應用的場景化,但不能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要針對實際應用場景,充分利用算法、算例和數據積累,來產生實際效果和收益。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於佳寧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產業化”、“應用化”是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兩大發展方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應從基礎設施開始佈局,按照端、網、雲的層次,從終端的傳感器芯片到整個計算芯片,再到整個光通信的基礎設施的佈局,提升人工智能的基礎計算能力。在建設行業標準層面,通過組織聯盟等形式聯合制定相應的標準化數據接口及應用參考架構。

“下一步還要提高人工智能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向實體經濟的滲透率。”工信部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宋瑞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一是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圍繞人工智能芯片及傳感器、機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無人系統及軟件等領域,加大資金、人力和政策扶持投入,建設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二是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培育孵化一批智能基礎產業,鼓勵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無人駕駛等新產業與智能產業的有效銜接,提高人工智能服務實體經濟的配套能力。

“面向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交融將顯現出更加顯著的溢出效應,從而進一步帶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畢開春說。

未來的時代是人工智能的時代。

世界各國搶佔人工智能制高點的戰鬥,已經打響。

在這場戰鬥中,中國正式吹起衝鋒的號角!

我們只知道大勢將至,誰曾想未來竟來得如此之快!

製造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巨大

國家重磅宣佈!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誌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會議宣佈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

聯繫其前段時間,國家下發的那份文件的那句話:要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搶佔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

這意味著:搶佔人工智能制高點的戰鬥,即將正式打響了。而在這場戰鬥中,BAT+科大訊飛將是開路先鋒!

只爭朝夕!

為了抓住歷史機遇,為了搶佔先機,為了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彎道超車,中國也是拼了!

人工智能戰爭已經打響!

國家為什麼要在人工智能上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呢?除了經濟問題,最重要的一定是未來生存權的問題。

社會上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話:誰能引領人工智能,誰就掌控了人類的未來!

在今年6月份,馬雲曾放言:“回望歷史,第一次技術革命和第二次技術革命先後引發了一戰和二戰,人工智能可能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製造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巨大

這絕非空穴來風,這就是人的本性,當某國或幾國聯盟在軍事上產生絕對優勢後,往往剩下的就是對落後國家的想打就打,想殺就殺。

比如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英國軍事碾壓了全球后,幾乎殖民了大半個地球,對於不太順眼的印第安人,不假思索就採取了種族滅絕。

未來,一旦某國的人工智能技術一騎絕塵,能輕易的碾壓全球,可以預估,一場掠奪和滅族戰爭可能隨即爆發。

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經紛紛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

落後就要捱打,中國人對這個教訓有著多麼痛的體驗。錯過了之前的工業革命的浪潮,這次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絕不能落後!

這就是國家在人工智能上下這麼大決心、花費這麼大的代價的原因。

中國人工智能高歌猛進!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無人超市,無人物流,無人加油站,無人駕駛,無人酒店……再加上各種功能健全的機器人!在我們毫無察覺中,人工智能正在日夜不息地自我迭代進化,衝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以BAT+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君不見,今年7月,百度的李彥宏,已經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在北京五環上兜風了!全程,駕駛員的手,一直沒有碰過方向盤,一路瀟灑一路歌。

製造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巨大

而短短三個月後的今天,百度又宣佈:將與北汽聯手,在2019年前後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2021年前後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這也就是說,2年後,咱們就要坐上百度造的無人駕駛車了。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相信,不遠的將來,機器開車是安全的,而人開車是危險的。司機或將消失。

君不見,阿里的城市大腦,將讓城市更加智能,讓人為之癲狂。

它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將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進行匯聚,再通過超強地分析、超大規模地計算,實現對整個城市的全局實時分析,讓城市智能地運行起來!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今年3月,馬雲就已悄然在杭州蕭山試點啟動,當頭一棒就是被稱為世紀難題的堵車。城市大腦通過對地圖數據、攝像頭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從而智能地調節紅綠燈,成功將車輛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大大改善了出行體驗。

今後,城市大腦將讓數據來幫城市做思考、做決策!

君不見,騰訊的醫療影像,讓無數患者尖叫。

8月,騰訊正式發佈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

就拿篩選食管癌來說,這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由於缺乏足夠的認知和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目前我國早期食管癌檢出率低於10%。而騰訊覓影篩查一個內鏡檢查用時不到4秒,對早期食管癌的發現準確率高達90%。

製造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巨大

當騰訊覓影擴大在醫學影像領域應用範圍時,將為無數患者送上健康的福音。

君不見,科大訊飛雖然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新秀,但是科大訊飛的語言互譯神器的厲害程度已經到了:中文進,英文出,瞬間同傳的地步!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領域,曉譯翻譯機已經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水平,不論是學習、工作、出國旅行,它都能做你的便攜翻譯官!

科大訊飛這一超級翻譯器的拋出,一定意義上,等於宣告了同聲傳譯這個職業的消亡!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已經發起了衝鋒!

科技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未來國與國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中國科技已經到了亮劍時刻,當2030年,我們搶佔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

那一刻:世界將為之震驚,國之慶幸,民之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