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爲什麼沒有政治生涯也能當總統?

廣西平果小唐妹


不只是美國,在歐美國家,沒有政治生涯而當國家領導人的可不是少數。

這事兒已經有了很多從美國選舉制度層面來解釋的文章和答案,涵叔扯得遠和虛一點,說些理念方面的事。

一年多前涵叔去歐洲時,還就這個話題和歐洲國家的一個高官聊過。他現身說法地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就是剛剛過去的一場國家領導人選舉中,他和他媽媽為投票也產生過爭論。他媽媽喜歡彈鋼琴,對於政治並不很感冒,然後偶然看到一個候選人在競選時鋼琴彈得不錯,就投了,理由是:鋼琴彈得好的、懂藝術的人,是值得信賴的。

這位高官就說了,當國家領導人和彈鋼琴是兩碼事啊。他媽媽回了一句:我又不知道怎麼當國家領導人,我又沒當過。

那好吧,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尊重你的權利。相互理解,各做選擇。

事後涵叔和同去的年輕同行繼續探討起這事來,這位年輕同行也頗為不解,說這樣怎麼能選出學識、視野、謀略、擔當等等具備的國家領導人呢?

涵叔問了一句:那你覺得應該按照什麼樣的標準選呢?同行說了一系列標準,比如有過不錯的政績,競選中也得表現出很好的口才和應變能力,最好還得形象好些,畢竟代表國家嘛。

涵叔又問了一句:你怎麼證明自己的標準比支持彈鋼琴的候選人當選的標準更科學呢?同行說自己的學歷如何如何,也去過很多國家有豐富的見識等等。

涵叔再問一句:那是不是在專門研究政治學的專家眼裡,你的這些標準也很小兒科呢?同行承認,這倒是。

顯然,我們的社會里,很多人對民主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包括很多在西方社會待過較長時間的人。

民主的基石其實是契約精神,是對公共法則的遵守和對合法正當權利的不可侵犯原則的遵守。當然,這些公共法則以及其界定的合法正當權利,也是通過民主程序得出的。按公共法則來,而不是按個人的喜好和對錯判斷來

,才是最自己手裡的選票和選舉權力的最大尊重,民主的遊戲也能進行下去。否則,七嘴八舌各說各話,那就只能要麼是一言堂,要麼是一鍋粥。

確實,這樣的選舉不是選賢任能的好辦法。但絕大多數人都按照公共法則來、都能管好自己的社會里,尤其是很多小國,對於大總管的要求並不高。所以,很多人所經常納悶的一點其實就不是什麼問題了。比如,為什麼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換個不停,社會依然有序運轉呢?還有,剛剛還在競選中進行火藥味十足的交鋒,為什麼選舉結果一出來馬上又能變成和諧搭檔?

因為,人家有一套運轉良好的規則體系,且將遵守這套規則浸入到血液裡的契約精神。


涵一


中國老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但是美國人似乎不受這樣的社會潛規則影響,他們的商界精英如特朗普、社會精英等人,都可以通過選舉直接晉升總統之列。(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似乎隔行的問題在美國人那裡完全不成立,這不免讓人疑惑,一向注重精細分工,注重效率的西方人,怎麼一下子變得如此隨意,如此粗放,隨便找個沒有執政經驗的人,就掌握起了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領袖!

那麼其中有沒有什麼體制機制,能夠保證美國新任總統迅速進入角色嗎?當然有,即使這些新任總統曾經很成功,也不可能對於總統的職責和能力完全掌握。


其實美國人對於這個問題想的比其他任何質疑著都要精細,除了正常的衣食住行,在盡職履責方面其實是有一套完善的機制,一方面分擔總統的壓力,一方面幫助總統迅速完成角色轉變。

就像特朗普,經過與希臘裡的角逐終於奪得了總統寶座,按說一個做生意的,要想管理好一個國家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但是美國的智囊團還是很強大的,也是很專業的。

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特朗普的推特雖然厲害,但其時每一次符合美國利益的決定作出,都不是特朗普率意而為,縱然是美國施行的是三權分立政體。

總統也不是隨便一個人上去就可以治理天下了,在解決“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上,美國人顯然做到了極致,可以不讓自己的總統不鬧那麼多笑話,不在吹牛逼的時候手抖,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簽署一些錯誤的文件。


歷史三日談


1.特朗普在競選總統之間頗有名氣。儘管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之前沒有任何經驗,但是卻在美國名氣不小。首先,特朗普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地產商人,在紐約州,甚至全美國都有大量的地標性建築—特朗普大廈;其次,特朗普集團是一個綜合性集團,涉及地產、零售、選美、酒店、高爾夫球等數十個行業,擁有500多個子公司,特朗普也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最後,特朗普是《名人學徒》節目的主持人,《名人學徒》類似《非你莫屬》、《職來職往》的求職節目,讓特朗普的名氣大漲。美國總統是美國人選出來的,特朗普的名氣很大,即使沒有政治經驗,也能夠贏得足夠的關注度與選票。特朗普的名氣幫助特朗普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特朗普的獲勝與美國兩黨制關係不小。美國是兩黨制國家,自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以後,共和黨與民主黨勢均力敵,從來沒有出現第三黨候選人成為美國總統的特殊情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兩黨輪流執政,只出現過一次意外,那就是第40任總統里根之後,同為共和黨籍的老布什成為了第41任總統。不過,老布什也沒有完全打破兩黨輪流執政的慣例,只擔任一屆美國總統,就被年輕的克林頓打敗。美國第44任總統是民主黨籍的奧巴馬,所以,身為共和黨的特朗普成為第45任總統,符合美國兩黨制的慣例。

3.特朗普能夠成為美國總統得益於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不得不說,如果特朗普的對手不是希拉里,未必能夠在大選中獲勝。希拉里深陷“郵件門”,極大地影響了選情。除此以外,希拉里身體狀況也不好,“暈倒門”、“咳嗽門”又影響了選情。再加上美國從來沒有女性擔任總統的先例,希拉里敗選也在情理之中。

4.特朗普在大選中獲勝,得益於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即使希拉里有種種問題,畢竟政治經驗豐富,又有創造美國經濟“黃金8年”的丈夫、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加持,依然有很大的優勢。不過,美國的選舉制度不是直接選舉,而是間接選舉,被稱為“選舉人團制度”。美國一共有538個選舉人,根據人口數量分配到各州。在美國絕大多數州,只有贏得50%以上選民支持,就能夠贏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在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輸掉了希拉里270萬張選民票,卻贏得了306張選舉人票,最終戰勝希拉里,成為了美國第45任總統。

5.特朗普認清了美國衰落的事實,提出了吸引人的競選口號。2016年總統大選,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希拉里的競選口號是“一起更強”。從口號上可以看出,特朗普認清了美國自伊拉克戰爭以後漸漸衰落的事實,提出了各項“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希拉里沒有承認美國衰落的客觀事實,提出的競選承諾沒有特朗普吸引人!例如,美國藍領一直較為傾向於民主黨候選人,卻在2016年被特朗普吸引,超過60%的白人藍領階層投票給了特朗普!

歡迎大家討論,特朗普沒有任何政治生涯卻能當選美國總統的其他原因?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理論上講,美國政治制度是最完善的,只要滿足"硬指標"如年齡、出生地、沒有"汙點"(刑事犯罪)就可以任總統。

但是,美國總統採用選舉制,換句話說,沒有人給你投票;或者說即使有人投票,票數又足夠多;但是選舉人票不夠,仍然是功虧一簣。

因此,在美國當總統,有沒有政治資歷,是否擔任過政府公職,都無關緊要。只要你在初選時,能夠打動選民的心,有人投票就行。

但是,只有"一人一票"(普選票)仍然當不了總統。換句話說,你還必須贏得"選舉人票"。而要贏得選舉人票,你就必須代表美國某一政黨參選。

代表政黨參選,你就必須瞭解美國政治。因此,你就必須瞭解美國政府是如何運行,以及美國對內戰外交的諸多政策。

瞭解了這些以外,你還必須亮明你自己的觀點,你的競選綱領、口號、施政要點又會是什麼?你會回報選民什麼?

一般說來,美國總統大選前前後後歷時兩年。兩年的時間,足以讓你熟悉美國政府的構成;

兩年時間,對於任何能夠進入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培訓班。

因此,兩年競選過後,從未在政府任過職的川普已經諳熟美國政治了。更何況他還有一個競選班子為他服務,而川普走馬上任之時,早就駕輕就熟了。

而且由於川普還沒有沾染上美國政府內的官場習氣,不帶成見,說話辦起事更加接近地氣。


閒看秋風999


這個問題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予以解釋。

而且從理論上說,沒有政治生涯的人當總統恰恰符合民主的本來意義。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所謂政治就是眾人之事。那意思是說,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許多人都是專業人士,工作好,薪水高,家庭幸福,但是往往為了社會正義,願意放棄自己的高薪而服務社會。這樣的專業人士是最值得尊敬的,因為從本意上說,他們除了服務社會別無所圖。



但這只是就理論而言。從民主運營的實際情況來看,最後都養成了一批職業政客,那就是象克林頓和希拉里那樣的,大學一畢業沒做幾天專業工作,馬上踏上從政之路。這以後,爭取連任就是他們的工作,因為除了連任、從政,他們幾乎一無所能。



從這一意義上說,沒有從政經驗也能當總統,在理論上是一件好事,在實踐上也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這將使民主重歸其本來的含義。然而實際的情形卻遠非這麼簡單

在美國的現實政治中,凡是沒有從政經驗要問鼎白宮的,首先必須擁有龐大的財力,或至少需要用龐大的財團對其支持才可以。最近幾年,美國就接連出現了兩個這樣的人物,而恰好可以從兩個方面成為代表,一個是奧巴馬,另一個是特朗普。



2004年,奧巴馬初次當選參議員,四年之後就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從政經驗可以說幾乎為零。奧巴馬問鼎白宮之路的奧秘到底在哪裡?有人說,只是由於他是黑人出身;也有人說,這次由於他的個人能力。我要說,這些因素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絕非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奧巴馬後面有人支持。



特朗普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特朗普的後面沒人支持他,當初在共和黨內部都有強大的反對力量。但是,特朗普的崛起歸功於兩大因素,一是美國國內的貧富不均日益分化,二是他自己本人擁有強大的財力,根本無需別的財團支持。

對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平民來說,沒有從政經驗要想當上美國總統,其概率無疑等於零。


邱震海


本問題所問的核心是:政治生涯是不是競選美國總統的充分條件,其實,它連必要條件都不是。我們聯想一下,開國之父華盛頓有沒有從政生涯?答案是:沒有。他是不是好總統?當然是。那麼,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孔子是不是有“博士”或“教授”頭銜?沒有,他是不是好老師?他是萬世師表!

回到問題的實質:什麼是美國總統的必要條件?智慧、品德、口才、執行力和對美國民眾及國家訴求的理解能力。這裡,“民眾訴求”是關鍵,“國家訴求”次之。也就是說,你要深刻領悟美國民眾對自由、民生和國家發展的內含。自由是第一位的,各階層實實在在的利益是第二位的,國家的發展方向是第三位的。這三個順序弄錯了,你就靠邊。然後才是憲法規定的一些硬性參選資格等條件。什麼是競選美國總統的充分條件?可以說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聯邦法院裁決勝選的裁定書,一切以公民選票和選舉人團的票決。

美國競選總統有點像足球賽,往往能殺出黑馬。怎麼操作或能否勝選是你自己的事。你可以以黨派的身份或自由人的身份參選。關於選舉程序這裡不囉嗦。

美國242年誕生了45任總統,他們中有軍人16人、律師25人、教員2人、商人4人、演員1人、工程師1人、記者1人、裁縫1人、公務員1人,他們當中有的出身白人,黑人、鉅富、棄兒、孤兒、農民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公務員的勝選概率並不比裁縫高,讓各階層為美國貢獻治國理政的智慧,才是根本。至於治國的技術層面,美國有嚴格的職位履行制度,也就是說,從聯邦到州、到縣、到鄉鎮,從軍隊到立法、司法、行政都根據需要設立固定崗位,而公務人員是鐵打的營盤裡流水的兵,各司其職、優勝劣汰。

我們理解美國的權力分立,不僅要知道立法、司法、行政的分立,而要看到權力的產生、使用、監督的分立。使用權歸政府,權力的產生在選票即人民手中,權力的監督在國會。在這種體制下,有無從政經歷並不特別重,重要的是理念、智慧和格局,是對人性和文化的把握。


梅奧醫邦診所


在美國政府中,真正幹事兒的人可都是深諳從政之道,胸中有韜略、心中有百姓的。他們是美國的基層、中層以及高層中的二把手,是政策真正的制定者與執行者。沒有了他們,如果都是毫無從政經驗的人佔據政府部門各個職位,美國毫無疑問會亂掉的。

因為美國總統中經常出現沒有多少從政經驗的人當選,就給國人產生了美國的政治家都不專業的“錯覺”。其實,一把手需要的並不是專業技能,而是戰略高度。美國當選總統毫無疑問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們的視野之廣、戰略之大普通人難以比及。

美國總統一定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因為他們是廣大百姓選出來的,是民眾心聲的體現。美國總統需要審時度勢,找出民眾關切、提出解決民生關注難題的解決辦法,贏得民心,他們的工作就是“畫餅者”。

具體的操作不需要總統操心,只需要交給下面人去做。做得好的話,是他總統的政績;的不好也可以問責下屬、繼續與民眾心連心,贏得民心。

所以,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一樣,需要有“仰望星空”的領頭人,更需要有“腳踏實地”的執行者。

最後,

再來講一講美國的政治制度,這是開國先賢智慧的結晶,有了它,“按圖索驥”也都會大差不差的平穩走下去。


小溪解局


什麼是政治,政治就是人心,那麼獨裁國家是玩弄人心的,民主國家尊重人心的。那麼什麼是政治生涯,那就是在官場待久了知道怎麼玩弄人心,也就是所謂的工作能力,以及忠於組織和上級的程度。有了這個閱歷,在獨裁專制國家才有晉升機會。但在民主國家不存在這個現象。主要看看個人能力,機會均等。


找1453415


這是來自最原始的民主政治原則——古雅典民主政治的參選條件。根據民主政治理論的奠基人亞里士多德,民主選舉的主要規定是:全民投票,全民有資格受選;全民統治,統治全民;無記名投票,不注重經驗或技能;任公職無財產條件;任期不得超過兩屆,戰時可例外;決定權在公民大會;無門第,收入和教育程度要求;無終身官員。



這和現代民主有許多本質的不同,以美國大選為例,主要有:

1. 全民有資格受選,無疑是句空話。沒有雄厚的財力支持,沒有一個大黨為後盾,是不可能有機會當選的,可能連參選都擠不進去。

2. 決定權不在直接投票的選民,而在於那538名選舉人,且贏者通吃。用這種二次選舉辦法有諸多的解釋,但從根本上說,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的民主選舉,因為民意被代表一次就減弱一次。如果說過去或許可以把選民數量大,投票難等作為理由,隨著網絡的普及,已經沒有客觀困難可以成為理由。



3. 理論上仍然無財產條件,但實際上沒有雄厚的財產支持,是不可能取勝的,本屆美國總統的勝選可作為典型案例。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億萬富翁福布斯退出競選時就承認,他玩不起這種耗費無數的金錢遊戲。

4. 和古希臘經典民主相比,現代民主政治的政黨體制是一個新增的,而且從根本上製造問題的體制。在現代民主政治的初期19世紀初,互相競爭的兩黨制在美國和英國曾被視為對追求共同美好未來的可恥背叛,在革命的法國甚至被等同於叛國。



具體到美國大選,美國的民主政治表現出幾個主要特點:

1. 財力加競選技巧的比拼,而不是賢能的較量。特朗普,這位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商人,而且德行臭名昭著,語言粗俗不堪,竟然一舉擊敗資深政客,除了財力、宣傳等成因外,特朗普團隊找準了中低層白人這個票倉,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成因。

2. 代議民主制度面臨被金錢腐蝕的危險,美國的民主某種程度上就是金錢統治的一個工具或遊戲。1860年林肯競選總統總共只花了10萬美元,2000年美國總統競選經費達30億美元,2016年美國大選一共花費了66億美元。早在1966年,美國加州民主黨領袖傑西.昂魯就總結說,“金錢是政治的母乳”。



3. 在總統選舉過程中,有無數人和團體出錢出力,他們的投入需要回報嗎?答案是無疑肯定的。美國總統產生之後,其他官員完全由上司任命,從國務卿、部長、駐外大使一直到最基層官員都是由上司直接任命。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聯邦政府可以直接任命的中高級職位就有一萬多個;而那些大筆贊助的公司得到減稅等優惠照顧也是眾所周知的合情合理合法的事實。

亞里士多德認為君主制是個人統治,貴族政體是幾個人統治,而民主政治是許多人統治。這在古雅典的經典民主政治時期,的確是如此。但在現當代民主政治中,尤其是認真審視美國的民主政治之後,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了。


無中生有hz


縱觀美國45任總統,僅有一人當過公務員,其餘的都是各行各業出身,其中有農民,有裁縫等。

公務員在美國不是什麼高大上職業,充其量只是個社會工作性質的僱員,工資待遇不得高於其他行業,沒有任何資源調控權,所以就無法貪汙。社會不存在給官員貪腐的條件,想貪也不知道去哪貪。

美國總統不需要從政經驗恰好符合美國的民主制度要義。

美國民主制度要義有:

三權分立,官員的權力被分割成很多塊,實際上是多權分立,政府官員只有建議權,沒有處分權,因為管理權在議會。官員是不能干預議會的,只要有一個議員認為官員有這種舉動,就會啟動他所代表的選民投票罷免官員。

行政。法律制度規定人民可以對政府行政執法等人員任何評論,不存在毀謗說法。憲法規定公民享有批評政府的言論自由。

美國的行地方政人員州長,縣市長是公民每人一票選出來的。

你不管做什麼職業,要想當州長,市長縣長,一般得放棄你更好的收入更高的職業。

只要你在社會上有聲望有民望都能參選。關鍵是公民知道你是誰,你的一切民眾都充分了解,所以要有比較高的知名度的才幹和德望,得到當地民眾的公認。

也最多能幹兩屆,任滿回家,原來幹嘛的照樣幹嘛,養牛的仍回農場養牛。退休金與農民工人一樣,到年齡退也才能領。

地方政府主官從社會人士選舉產生,所以公務員就沒有什麼升官之說了,公務員競選的機會都微乎其微,因為公務員很難達到競選條件。希拉里敗給特朗普就是公務員敗給民間人士。

美國的公務員務想當官真的很難。美國的官員作為官方只能掌握服務職權。倒如企業,工程,土地交易等政府都無權參與,也就是不能管這些方面。因為這些是私有性質的民間商業活動。

政府無權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就堵死了貪腐的門,想貪汙根本沒門,因為你沒權力參加經濟活動,所以就不在權錢交易。何況還有個民意代表議會在哪監督呢。就怕官員越權,所以才有個議會議員什麼的存在。


立法。議員是不怕州長縣長市長的,因為議會是立法部門,根本不受政府管,是獨立存在的。

你地方長官有什麼想法什麼點子想做什麼還得議會投票通過。想拍腦袋根本行不通。議會議員通過了才能成為政策和施政方案。

各部門各級政府官員的產生受公民選票權控制,議會把關。立法,司法各獨立。檢查官,法官,警察部門負責人都要由公民選舉產生的,所以政府也沒有人事權,所以就不存在任人唯親,賣官買官等用人腐敗的行為。


司法。美國是商高於政的社會,所以政從屬於商,為經濟建設服務。

言論自由包括媒體,就是你在報紙網上發表任何冤屈等信息都屬於言論自由,自會有獨立調查部門處理,任何政府和執法人員不得干涉。

美國的公職單位和人員及家屬人員作為公共部門的組成部分不具有任何隱私權,所以不存在攻擊誣衊一說。

美國公民享有批評公共部門的權利,公共部門受憲法制約,所以公共部門就無法高高在上,更別說旬私枉法了。

所以緬因州長夫人餐廳打工的情況不是作秀,是生活所迫。她想買輛車,丈夫薪酬微薄。

以前美國總統退休金少時,負擔大的前總統也有因貧窮而撿垃圾的。


所以,美國總統就不需要從政經驗,只需要忠誠於憲法和公民,只需要德高望重,有才有智,只需要眾望所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